《锦瑟》,这首诗不妨这样读

毒小寨文化 2024-11-12 09:25:01

《锦瑟》,这首诗不妨这样读

李商隐的《锦瑟》是一首不好理解的诗歌,有人称它为“一篇《锦瑟》解人难”,不好理解,甚至读不懂,但读来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哀婉流转直击心灵的美妙感受,如果非找一个现代词汇来阐释的话,可能就是“魔性”二字吧,李商隐也因此被视为朦胧诗的鼻祖。

一篇《锦瑟》解人难,但还是试着解一下吧: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其实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并不难,难就难在中间两联上,所以我们不放裁剪一下: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样一裁剪,诗意就清晰很多,以“锦瑟”起兴,追忆迷惘的青春年华。

据说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46岁,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此时诗人罢盐铁推官后回家闲居,心情抑郁,不久病故。人在失意的灰色日子里,最喜欢回顾往日年华,以此切入诗意的理解,似乎就通了。

李商隐出身小官僚家庭,父亲早亡,自己又身体羸弱,性格内向敏感。后来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却娶了李党骨干王茂元的女儿为妻,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卷入了牛李党争,左右不是人,被视为骑墙派。再后来与他琴瑟相合的妻子也英年早逝,中年丧妻,事业不顺,回首一生,不免有如梦似幻、亦真亦幻的感觉。

事实上,中间两联就是这样写的:青春年华,如同庄周梦蝶,现实耶?虚幻耶?;青春年华,又如同望帝春心,如今也只能托于杜鹃,声声啼血;青春年华,如同鲛人泣泪,晶莹似玉,幻化无常;青春年华,如同蓝田日暖,暖玉生烟。

回首年华,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抱负如同一缕炊烟化入万丈苍穹,渺不可及,“一事无成惊逝水,半生若梦化飞烟”,回首,“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自然朦胧虚幻。

如此,这首诗也就通了。

当然,这首诗的朦胧特色可能还与诗人的性情相关。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的人喜欢袒露胸怀,直接抒情,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等,他对于自己早年扬州的风华往事毫不避讳,直接描写,甚至自嘲;李商隐内向敏感,很少清晰抒发自己的情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所指何事,所抒何意,都不大清晰明了。

再回到《锦瑟》,“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惘然,现在惘不惘然呢?从中间两联来看,依然惘然,或是内心明了而嘴上只能惘然表达,想说而不能说,这大概就是李商隐的苦闷所在。

0 阅读:0

毒小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