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回收算你就人类之光了?流水线“印刷”卫星了解一下

赛博坦利刃car 2025-04-10 17:10:30

提起太空竞赛,大伙儿最近第一时间可能想到的是马斯克的SpaceX和他的“星链”。

火箭回收酷不酷?

星链规模大不大?

确实牛!

但老马那套玩法,突出一个‘技术狂飙+天量烧钱’,一般人真玩不起,况且最近咱也听说了,他日子也不太好过。

可就在大洋彼岸,我们国产车企吉利的超级卫星工厂,搞起“卫星互联网”来同样毫不含糊。

玩法上却完全是另一个路数,突出一个“不讲武德”。

人家马斯克技术驱动,追求极致。

吉利呢?“需求导向”出发,先盯死汽车这块肥肉——知道智能车离不开天上的高精定位和卫星通信,反手就把成熟的汽车制造经验搬进了卫星工厂。

想象一下:汽车工厂那套模块化、流水线、智能制造全给搬来造卫星!

结果如何?

28天一颗!年产500颗!成本砍掉45%!

造卫星?OUT了!这是在用工业化手段在太空“下饺子”!

这背后是啥逻辑?抢占低轨“黄金赛道”!

太空轨道和频率资源有限,谁更快、更便宜地把卫星送上去,谁就占得先机。

吉利这波用“性价比+速度”的打法,直接绕开火箭技术的硬碰硬,转而在制造端疯狂输出,玩起了“饱和式占坑”。

所以啊,别光看老马多风光,吉利这种“土法炼钢”(褒义)但极其高效的模式,可能才是商业航天真正的“卷王”和“破局者”。

用造车的逻辑去“卷”太空,这波操作,是不是最近资产紧缩的老马也得掂量掂量?

航天工业套壳汽车制造,这路子,够野不?

0 阅读:0

赛博坦利刃car

简介:新鲜看车,看新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