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曾经的日本,一直都以工匠精神打天下。尤其是汽车领域,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然而,如今的日本,却从“造车仙人”变成了“拆解仙人”、“点评仙人”。诸如比亚迪、吉利等车型,纷纷被日本拆了个遍。
这究竟是为何?难道日本也准备师从中国了?
五菱宏光MINI
早在2021年,日本就开启了拆车之旅。当时名古屋大学的山本真义教授,带领团队拆解了一辆五菱宏光MINI EV旗舰版。拆完之后,他们发现中国车是真的省钱。
比如动能回收系统,就被五菱宏光给砍掉了。还有直流电机,也变成了直流变频电机。水冷系统更是变成了风冷系统。光是这三项,就让五菱宏光MINI的成本实现了“三连降”。
最关键的是,五菱宏光MINI的成本虽低,但它的性能却不输丰田C+POD。丰田那款车卖了7.7万,而五菱宏光MINI只要3.88万。如此看来,五菱宏光完胜。
拆完五菱宏光MINI后,日本专家瞬间崩溃了。要知道,日系车主打的就是廉价和高性能。现在这套杀手锏居然被中国给破解了,在某种程度上还实现了反超,这换谁谁不崩溃?
比亚迪海豹
拆完了五菱宏光MINI后,日本又拆起了比亚迪。2023年6月,日本最大的出版社日经BP社,拆解了一辆比亚迪海豹。
拆完之后,工作人员对海豹的电池、电池、底盘等零部件赞不绝口。
按照相关人士的说法,比亚迪海豹采用的是刀片电池+CTB架构的设计。利用这种设计,可以将车身、电池、底盘整合到一起,这样就能弥补刀片电池能量密度低的短板。
除了这个结构以外,像海豹的高压系统、动力控制单元,也都甩了日本好几条街。看到海豹如此优秀后,许多拆解人士纷纷惊呼:“日本制造业怕是要失守了”。
这还没完,后面这些人继续对其进行深入拆解。
他们打开了多媒体控制器的内部,发现里面的中控屏+摄像头+HUD(平视显示屏),都被许多5G智能模组给控制。而这些模组,都是由中国美格智能提供的。
换句话说,中国已经具备了完善的汽车产品线。随便一套组装,就能将汽车打造成一台灵活的智能手机了,简直不要太玄妙。
极氪007
除了五菱宏光和比亚迪以外,日本又拆起了极氪007。2024年7月,日经BP社突发奇想,拆解了一台吉利的极氪007。
从零件性能来看,无论是电气元件、电池、电机,还是逆变器、底盘,都尽显优越之感。不光性能优越,它的成本还很低廉。
最关键的是,在如此低廉的成本下,极氪007居然打造了豪华的外观和内饰,整台车充满了厚重的科技感。许多工作人员拆完后感叹:“这简直就是吉利版雷克萨斯”。
面对如此优秀的车型,日本专家彻底服气了。纷纷表示:“中国将引领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
美国也玩拆车?
当然了,也不光是日本,美国也同样在拆解中国车。比如在2024年5月,一家底特律的汽车数据研究机构——Care softGlobal,就拆解了一台比亚迪海鸥。
一开始,测试人员都认为这是一台菜鸟车,性能不值一提,卖的便宜也很正常。
谁曾想,他们拆完之后发现,比亚迪自产的磷酸铁锂电池,其能量密度远超美国的同级别电动车。
最关键的是,这1万多美元的车,经过道路测试后,发现居然能跑出400公里的纯续航。相反,雪佛兰旗下的Bolt纯电车,售价3.5万美元,却只能跑出300多公里的纯电续航。
按照专业人士的说法,美国要想造出同样的产品,至少要付出3倍以上的成本。如此看来,中国造出的电车,确实已经走在世界潮头了。
师父和徒弟的转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曾几何时,中国才是拆车的那个。当时咱们拆掉的车,丝毫不亚于如今的美日。
比如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一汽就拆解了一辆1955型的克莱斯勒轿车。
拆完以后,一汽重新测量了汽车的车身结构和零部件。在短短33天时间里,一汽就通过纯手工打造,造出了第一台编号为CA72的红旗轿车。
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高级轿车闪亮登场。而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汽车研发制造之旅,正式拉开序幕。
到了后来,像奇瑞、吉利等车企,也纷纷开始拆解别人的汽车。尤其是日系车和德系车,都是我国车企深度研究的对象。
当年丰田的动力系统和底盘,就被吉利各个摸了个透。靠着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师父,我国在汽车产业这个领域,慢慢摸出了一丝门道。
但现如今,这种局面已经攻守异形了。咱们成了师父,日德反而成徒弟了。
日本就不用说了,前面提到的拆车环节,就给日本人好好上了一课。至于德国的话,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抱上了中国的大腿。
比如德国大众集团,老早就开始与我国的自动驾驶龙头企业——地平线,成立就合资公司。按照德国方面的说法,希望借鉴中国的技术,来研发大众的新一代智驾系统。
此外,在2022年11月的时候,德国总理舒尔茨也特意开启了一次访华之旅。而访华的目的,就是为了聚焦汽车合作业务。
舒尔茨此番前来,就是希望宁德时代能去欧洲建厂、建研发中心。这样一来,就能给德系车的新能源转型,带来一片突破的钥匙了。
总之,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许多国家都已经向中国看齐。当这份实力越扩越大的时候,中国电车也就走遍世界了。
中国造车为何崛起如此之快?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中国的电车产业为啥这么强?难道其他国家就造不出来?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得益于我国工业化的推进,以及日益完善的制造业体系。
要知道,汽车产业链其实是很复杂的。尤其是电车,更是属于现在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电池、电机、电控三件套,就不必多说了。其它像金属加工、材料涂层、软件技术等,哪个不考验一个国家的全工业类目?没有几万配套厂商,没有上下游供应链,你能拿的下?
而中国,作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克苏鲁国家,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众所周知,在电车中,电池这个部件最贵,占到了汽车制造成本的40-60%。而咱们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天齐锂业等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将电池的价格打下了90%。
不光成本下降,续航能力还提升了。
这10年时间里,电车的续航里程从100多公里,提升到了1000公里,整个扩大了10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造车产业无疑就跃升了好几个台阶。
除了电池以外,像车机交互系统、车身钣件、轮胎、玻璃、超大屏幕等,这些零部件,中国都是遥遥领先。各个供应商,都是从尸山血海杀中出来的。
所以说,论电车制造,没人卷的过中国。既然都卷不过,那中国电车独步天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电车产业集群。光是正式注册的电车制造商,就有486家。
其中像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吉利等,都是业界翘楚。随便拿出一个产品,都能吊打欧美日韩的一片厂商。
此外,像那些电车零部件供应企业,我国更是数不胜数。光是2021年的数据统计,就达到了52.6万家。
靠着这些多如牛毛的供应商,我国在造车这块,实现了“供货丰富、供货及时、零件高品质、零件低成本”这四个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就更扳不过中国的手腕了。
就拿小米su7来说,短短76秒就能组装一辆,这就是中国强大汽车供应链的有力体现。反观其他国家,造车效率哪有这么高?
特斯拉是靠中国救活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美国引以为傲的特斯拉,其实都是中国救活的。
在2018年的时候,特斯拉的年产量仅仅只有30万辆。由于供需不平衡,导致特斯拉出现了大量的客户退单。在低谷时期,马斯克一度崩溃,扬言特斯拉即将破产。
在此期间,特斯拉又是给工厂换机械臂,又是增加流水线。但无论怎样操作,都没法有效提高特斯拉的产能。
直到2019年,特斯拉押宝上海超级工厂,这才迎来了真正的新生。
截至目前,上海的两座超级工厂,年产量高达200万辆。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就曾表示:“上海超级工厂贡献了特斯拉一半的产能”。
可见,论电车制造,还得看中国。假如没有中国的助力,特斯拉要想度过之前的难关,就只能求助上帝了。
总之,在当前的新能源赛道上,中国已经成为了执牛耳者。随便哪个国家,只要想发展新能源汽车,就得攀附中国这棵大树,不然的话很难成事。
而且这种情况不仅限于现在,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依旧能在电车行业引领全球。如此看来,这场划时代的电车狂欢,怕是要成为华夏的主场了。
拆完很生气,太无良太粗制滥造了,都只是疯狂研究外观不创新内在[并不简单]
要学下唐门门主唐三,一拆就炸。比亚迪这个比门门主不行啊
又不是汽车[笑着哭]
工人工资廉价
车是好车,只是工资福利待遇还不如十年前日企
日本不是拆老美与欧州车搞起来的,狗日本给我们整了一个拆下来,装不上去,无良的日本人。
最后拆出三大件,底盘,电池,小马达。
最好拆台老头乐,发现质量比前面拆的那些好
中国的工业系统是靠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精神,肯钻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我们中国工业,基建是世界狂魔。
他们做不出外壳[笑着哭]
洋人百年汽车工业技术的积累,就这样轻易被人弯道超车所超越,智商上的被碾压,让人痛心疾首啊,[笑着哭]
减配说实话无所谓,安全保证,基本功能有,外观好看,便宜。这就是日本车打下美国的要素。至于耐久性,第一批车不开个十几年谁知道,但是便宜是在当下的
这些无良的小编夜郎自大,田忌赛马,自欺欺人,误人子弟,发动机研究了多少年,还是造不出一个耐用的发动机。
毫无人性,只想赚快钱
哪里来的自信?你15年的物权造出的东西和人家比质量?
还他M吹牛逼
只说好的一方面为什么不说拆了之后换掉原来的或改变原来的全安系数这样,还有发动机是不是自主研发的。
哈哈哈[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奔腾b50逆向研发速腾发动机
小心作者是炒股的,美格智能见顶!周一跌停!
又是蹭流量的
[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有专利,看侵权没有,
弹丸之地以前就是抄咱们的
丰田以前不是拆美国车才发展起来的吗?
工人都没有的工厂,难道把车卖给机器人
制造再好也就是生锈皇,
拆完装回去之后发现居然有锈迹了[笑着哭]
遥遥领先了
牛逼吹的擦擦碰水
全世界都不相信的事情你即相信了[点赞][点赞][点赞]
[得瑟]别教印度越南
拆了有什么用,你先来造个电池试试[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