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掞是朝堂上的“搅局王”,让康熙头疼,让八爷党抓狂,但偏偏又总能出奇制胜。
康熙晚年,皇位之争逐渐白热化。
老皇帝年事已高,太子胤礽两废两立,朝堂上权力的天平一时摇摆不定。
此时,西北叛乱爆发,康熙决定借“选大将军王”的机会考验诸皇子,表面是选贤能,实际上却是一次夺嫡的“军演”。
八爷党看准时机,试图借此推胤禩为“大将军王”,顺势争取储君之位。
但就在关键时刻,王掞突然横插一脚,把局面搅得天翻地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王掞要搅黄八爷党的计划
八爷党提出“带兵打仗不过是坐橐儿”的荒谬观点,想把胤禩塑造成既有贤德又能胜任的最佳人选。
这时,王掞站出来“附和”道“十爷说得对,带兵打仗就是坐橐儿,我看废太子胤礽也能胜任。”看似支持八爷党,实则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既然带兵只是坐着指挥,那谁都能当将军,凭什么非得是胤禩?通过这番胡搅蛮缠,王掞不仅让“贤能”这个标准失去了说服力,还转移了康熙的注意力,把话题引向胤礽。
这一招看似糊涂,实则狠辣,直接打乱了八爷党的节奏。
2. 为废太子胤礽争口气
在康熙朝,王掞一直是胤礽的坚定支持者。
即便胤礽两次被废,王掞也没有放弃对他的维护。
此次朝会上,王掞再次提到胤礽,说他可以“戴罪立功”,出任大将军王。
表面上,这似乎是一个荒唐的建议,但仔细一想,这恰恰是王掞的智慧所在他知道康熙不可能真的让胤礽复起,但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帮胤礽争回了一点颜面,还成功搅乱了八爷党的计划。
毕竟,胤礽的存在始终是八爷党夺储路上的一根刺。
3. 他在配合康熙的布局
别看王掞总是“胡说八道”,但他的每一步棋都踩在康熙的心思上。
康熙本就不满八爷党的一系列小动作,尤其是他们拿“大将军王”的位置当储君之争的筹码,甚至不惜拖累西北战局。
王掞的发言,恰恰帮康熙戳破了八爷党的企图,给了康熙一个顺理成章否决胤禩的理由。
王掞的“瞎搅”和他一贯的“糊涂”形象完美契合,不容易引起其他人的怀疑。
可以说,他是用自己的名声,为康熙的下一步计划铺了路。
王掞的行为看似荒诞不经,但背后却暗藏深意。
他既是胤礽的忠臣,又是康熙的“暗棋”,在这场复杂的夺嫡斗争中,他用“糊涂”的方式搅局,却始终站在历史洪流的关键节点。
八爷党以为他是个糊涂老头,却没想到,他的一句“胡话”就能让他们满盘皆输。
这才是王掞真正的厉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