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宋子文女儿宋琼颐携家人回上海,给爷爷扫墓时的一张合影

寂静夜晚的诗人 2025-03-29 15:11:46

2012年,一个寻常又不寻常的秋日,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宋子文的女儿宋琼颐。她携同家人,跨越千山万水,从美国远道而来,只为履行一个庄重而深情的承诺——给爷爷宋耀如、奶奶倪桂珍还有二姑宋庆龄扫墓。宋氏家族,这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家族,其成员在中国革命、政治、经济等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宋琼颐,作为宋氏家族的后代,她的此次上海之行,无疑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温馨而又沉重的色彩。

在扫墓的过程中,宋琼颐还与家人一起在墓前合影留念,这张合影,不仅记录了宋琼颐一行人的上海之行,更承载着他们对先人的无限敬仰与怀念。照片中的宋琼颐,面容端庄而凝重,这时候的她已经84岁了,但是看上去不像苍老的样子,她的家人则围绕在她身边,共同表达着对逝去之人的缅怀之情。

上海,这座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气息的城市,对于冯宋琼颐而言,不仅是她的出生地,更是承载着无数珍贵记忆的地方,在东平路和岳阳路的两处宋子文旧居,她度过了近十年的童年时光,那些日子里的点点滴滴,至今仍历历在目。1894年12月4日,宋子文在上海同仁医院呱呱坠地,到了1912年10月,刚满18岁的他,满怀梦想前往美国哈佛大学,专攻经济学。

过了三年,宋子文学业有成,从哈佛大学顺利毕业,紧接着他又去了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时间一晃就到了1923年,这一年对宋子文来说特别重要。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大转变——他当上了广东革命政府的中央银行副行长,这可是个大官儿,从此他的名字就和历史紧紧连在一起了。

而在另一边呢,早在1907年,庐山牯岭这个美得跟画一样的地方,张乐怡出生了,她是建筑界里响当当的人物张谋之的掌上明珠,从小就聪明得不得了,到了20年代初,她从南京金陵大学毕业了,然后就回到庐山,帮着家里打理生意,管理企业。那时候的她,才十八九岁,身高正好不高也不低,长得亭亭玉立,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而且,她还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是家里对外交往的好帮手,因为经常参加社交活动,张乐怡见多识广,大家都夸她知书达理、聪明能干。

1927年夏天,那时候宋子文刚当上南京政府的财政部长,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为了放松放松,他就去了庐山避暑,觉得那儿真是个凉快的好地方,特别适合夏天待着,他心里琢磨着,要是能给母亲倪佳珍在庐山盖个别墅,让她老人家也能享享福,那该多好。可是呢,宋子文对怎么在庐山申请建房子、选个好地方这些事儿一窍不通,于是,他就找当地的官员帮忙,想让他们介绍一位懂建筑的行家来给自己出出主意,一起参谋参谋这事儿,毕竟,盖房子可是个大学问,得找个内行人才行。

庐山管理局的官员给他介绍了张谋之,说这个人设计水平高,讲诚信,给很多洋人和高官建过别墅,在庐山口碑很好,于是,宋子文就带着秘书去日照峰3号张家找张谋之面谈,张谋之给宋子文提了很多好建议,宋子文对他很钦佩,决定请他来设计和施工。事儿都商量完了,宋子文准备打道回府,可张谋之却非要拉着他一起吃饭,说是要尽尽地主之谊,盛情难却,宋子文就留了下来,席间,张谋之的妻子和女儿都出来迎接,特别是张乐怡,那叫一个热情大方,让宋子文觉得特别自在,一点拘束感都没有。

吃完饭,大家围在一起喝茶聊天,张乐怡还特意陪在宋子文身边,给他介绍起了庐山的好茶,什么茶香、茶味、茶韵,说得头头是道,让宋子文大开眼界,这次见面,张乐怡那得体又自然的举止,给宋子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觉得张乐怡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姑娘。自从那次家宴后,宋子文便对张乐怡念念不忘,他开始频繁地拜访张家,与张乐怡交流思想,探讨人生,他们一起漫步在庐山的山间小径上,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他们一起坐在张家别墅的花园里,品茶聊天,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梦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他们发现彼此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追求,都有着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宋子文和张乐怡的爱情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抹亮色,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爱情的真谛,用彼此的陪伴和关爱温暖着彼此的心灵。

1928年,宋子文和张乐怡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他们的婚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当时的一大新闻,宋子文,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正式成为了庐山建筑业巨头张谋之的乘龙快婿。

婚后,张乐怡以其温婉贤淑、聪明能干的性格,迅速融入了宋家,并逐渐成为宋家的掌门人,她不仅精心打理着家庭事务,确保宋家的日常生活井然有序,还积极参与宋家的社交活动,以其高雅的气质和流利的英语,为宋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而宋子文,这位在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对妻子张乐怡更是疼爱有加,他深知妻子为家庭的付出和牺牲,因此,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生活中,他都给予张乐怡极大的支持和关爱。

每当有空闲时间,他都会陪伴妻子回到庐山探亲,拜会岳父母,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尊敬,宋子文和张乐怡有三个宝贝女儿,她们分别是:大姐宋琼颐、二姐宋曼颐和小妹宋瑞颐。1928年,他们的大女儿宋琼颐在上海呱呱坠地,宋琼颐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那时候,因为外面世道不太平,常有小孩被绑架的事情发生,所以父亲宋子文为了保护她们,决定不让她们去学校,而是在家里请老师来教课。

早上学英文,下午学中文,这样的日子虽然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但宋琼颐却觉得非常快乐,家里的园子就是她们玩耍的天堂,而每次出门,也都有卫队陪着,宋子文也很放心。宋琼颐小时候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苏州和南京了,每次都是和母亲、妹妹一起,还有秘书跟着,而宋子文因为工作忙,常常是坐飞机来回,但尽管如此,父亲对她们的爱却一点也不少。

有张照片上,小小的宋琼颐扎着两个羊角辫,穿着碎花连衣裙,亲昵地依偎在父亲怀里,笑得那么幸福,宋家的家风很西化,宋子文和女儿们的关系非常亲密。在这个家里,每天都能听到很多遍“我爱你”,这是很自然的情感表达,这和中国的传统家庭不太一样,中国的家庭比较含蓄,不常把爱挂在嘴边。

在宋琼颐的印象里,父亲宋子文绝大部分时候都很忙,但他能达到工作与休息的平衡,母亲张乐怡是父亲的贤内助,“我母亲对我父亲的帮助很大”。在宋琼颐的心中,那位曾经名震一时的宋子文,其实只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他说起话来温文尔雅,对家人充满了深深的爱,他深爱着妻子张乐怡,信中总是亲昵地称呼她为“丁丁”。

小时候,每当宋子文出国,他都会给姐妹三人带回可爱的洋娃娃,这些洋娃娃至今仍珍藏在冯宋琼颐的相册里,其中一张照片上,还有宋子文送给张乐怡的签名照,上面写着“致爱妻,Laure”,充满了浓情蜜意。而宋子文也时常送给女儿照片,一张他在野外的留影上写着"爸爸给Laurett",那是他对小女儿特有的昵称,意为“小Laure”。

1949年,宋子文退出政坛,带着家人来到了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在那里,他变成了一个慈祥的爷爷,喜欢和外孙们一起做游戏、捉迷藏,闲暇时还会骑着自行车出去钓鱼,享受天伦之乐。长大后,冯宋琼颐嫁给了上海永安百货创办人郭彪的外孙冯彦达,而冯彦达的父亲正是宋子文青年时代的好友、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冯执正,这样的缘分,让两家的关系更加亲密。

在宋子文所有的孙辈中,他最喜欢的是冯宋琼颐的二儿子冯英详,冯英详从小便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直到14岁才回到妈妈身边,但即使如此,宋子文仍然时常挂念着他。他在给外孙的一张明信片上写道:“麦克(冯英详的英文名),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呢?我可是每天都给你写的。爱你的GOGO(公公)。”原来,孩提时代的冯英详总是把“公公”念成“GOGO”,于是这个称呼就成了宋子文给外孙写信时的专属落款。

在冯英详的眼里,外祖父在纽约的生活非常简单朴素,他吃穿用度都非常一般,不追求奢华,他生活很有规律,喜欢早起散步,和朋友们一起打扑克牌。他还喜欢炒股票、研究医学,这些爱好让他的晚年生活充满了乐趣,虽然外祖父曾经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但在家人眼中,他只是一个平凡而可爱的老人。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