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祖国西南天际的西藏亚东县有一座海拔4655米,突兀峻峭、高插入云的雪峰名叫詹娘舍,这名字在藏语里是雪山孤岛之意。因其气候古怪,常年风吹雪卷、电击雷炸,人们都对它敬而远之。当地藏胞称那是鹰都飞不过去的地方。自从1965年8月炮兵独立308团指挥连测地六班四名战士奉命登上山顶测量,才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
第一节话说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结束后,我们这个叫人不省心的邻居印度,又继续侵占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大片领土。并越界在我国境内修碉堡、筑工事,不断挑起事端。1965年8月中旬,全国军民正在欢呼“八六”海战,我军击沉国民党“剑门号”、“章江号”军舰,全歼来犯之敌的胜利,群情激奋向钢铁战士麦贤得学习,同时也是西藏军民正在迎接即将成立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的幸福时刻。我团三营和指挥连正在拉萨东郊白定一带进行野营演习训练。有一天突然听到在中锡边境则里拉山口的驻军仁庆岗边防队班长王庆云,深夜站岗时遇到印军偷袭被迫奋勇还击的消息。一时间亚东前线剑拔弩张,西藏全区战云密布。西藏军区首长命令驻拉萨的炮兵308团一营立即开赴亚东前线,团指挥连指定测地六班配属一营一同前往。一辆辆套着伪装网的牵引汽车的发动声,轰鸣声,炮手们喊着号子推炮挂炮声,战士们扛着一箱箱炮弹装车的呼通呼通声,接连相互传来,霎时呈现一派紧张气氛。此情此景完全是现代版的《兵车行》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眼见一营官兵和测地六班的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全副武装就要出发了,我们全连官兵谁也沉不住气,刹那间各排各班的决心书、请战书像雪花似地送到党支部,交给连首长。开饭时,还一个个抢着在饭堂里念给大家听,“保和平,哪怕几根骨头横天下,卫祖国,愿将一腔热血洒边疆。”铿锵有力的话语代表了大家的心声。面对大家群情激昂、求战心切的情况,指导员黄昭荣要求大家“沉着冷静,要化愤怒为力量。做好战前练兵,随时准备迎敌”。贾副团长带着一营经过一昼夜急行军到达亚东县,贾副团长、王国珍等营首长带着测地六班班长李作贵一同到亚东前线指挥部(以下简称“亚指”)见到军区余致泉副司令员等首长,受领战斗任务。一营的首项任务是立即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听候命令,摧毁自1964年起印军非法越界在则里拉以东我国境内建立的据点及修筑的碉堡、地堡、蛇形工事......测地六班首项任务是对上述目标进行交会,准备开始射击诸元。1971年李作贵连长摄于武汉王国珍营长带领连长以上指挥员和李作贵班长立即研究敌情、地形和当地气候条件,制定作战方案。这亚东作战区域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正值环球大气的对流层中层,气压不到600毫巴,也就是说在这里吸一口气,吸入的氧气低于平地的55%,最低气温为-20°C以下。这里是高山深谷地形,山顶与谷底温差达到20°C左右,昼夜温差能大至20°C以上。这里高寒缺氧,且雨雪忽来忽去,风向、风速说变就变,与平地作战的气候条件大不相同。再说这地形,从亚东县城向南经及马村至仁庆岗村一线,海拔2800米左右。从及马向西到乃堆拉山口和从仁庆岗向西至则里拉山口是两条似乎平行的由东向西渐行渐高的弯弯曲曲的山谷。两条山谷之间是一条蜿蜒崎岖的山梁,山梁最西头临边境线,有座最高峰叫詹娘舍,海拔4655米,陡峭突兀,无人敢上,且风摧雪卷,电击雷炸。它的北边是乃堆拉山口,南边是则里拉山口。这一带植被分层次,从海拔2800米的谷底向上至3700米的是高耸的原始松树林夹杂着较矮的阔叶桦树、云杉树及荆棘丛,海拔3700米至4300米之间是灌木杜鹃林,海拔4300米以上基本全是石头和积雪。只有很稀疏的草丛。从及马村到乃堆拉,是中国到锡金的主要道路,是沿着深谷北侧山腰上的一条约三十公里长的驮运路,中国和锡金的邮差就是骑马行走在这条路上,在春丕塘交换邮件。从仁庆岗到则里拉有一条顺谷而上连牲口都难行走的羊场小道,也通向锡金。当时,亚东修路指挥部正在组织数千名藏族民兵、民工紧张地用炸药炸,用十字镐挖,抓紧从东向西把及马至乃堆拉的那条驮运路加宽成能通汽车的简易公路。当时一营集结地离则里拉约三十公里。根据气象条件及地形情况,为了能够最突然、最精准地打击敌人,营党委开会,经慎重考虑,仔细研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即:沿着这条羊肠小道,抬一门火炮上山,近敌开火,消灭敌人。
(未完待续)
2024年李作贵摄于四川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