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是理学家,洞察宇宙之机,思想深邃,品德高尚,为时人所重,但他又热爱生活,喜欢交友,并有很强的分享欲,留下了很多诗篇。
据统计,邵雍一生大概写了1556首诗,内容涉及风景、心情、天气、思辨等多个方面,有的诗浅显易懂,有的诗犹如白话,有的诗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傅钦之是邵雍的好友,他曾问邵雍为什么那么好“吟”:“诗似多吟,不如少吟。诗欲少吟,不如不吟。”
这是劝邵雍沉默是金,少说为妙,对于好友的劝诫,邵雍是这么回复的:
我谓钦之曰:亦不多吟,亦不少吟。亦不不吟,亦不必吟。芝兰在室,不能无臭。金石振地,不能无声。恶则哀之,哀而不伤。善则乐之,乐而不淫。
一生超1500多首诗,邵雍为何爱吟诗?他自己说得明白,不多不少!
所谓祸从口出,傅钦之的劝诫是有道理的,智者无言,大智若愚,以邵雍之才智,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关于傅钦之这个人,资料不多,但从司马光的《寄题傅钦之济源别业》来看,他应该是身家不菲,至少是个富家翁和雅士:
县郭遥相望,脩篁百亩馀。林间清济水,门外太行车。道胜随宜足,身闲与世疏。何时容命驾,采蕨钓肥鱼。
家有百多亩的长竹竹林,这比邵雍阔气多了。对于傅钦之的话,邵雍表示自己吟诗是不多不少,不能不吟,也不必多吟,如芝兰在室,如金石振地,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这就跟孔子所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相通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思想纯正,感情淳朴,情发乎自然,又有什么不能说的呢。
邵雍一首诗,就解释清楚了他为什么吟诗很多的问题。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清楚自己的情况。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记所思。
除了答复傅钦之的一首诗外,邵雍还写了几首《首尾吟》,大谈自己为什么爱吟诗的缘故。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记所思。
少日过从都似梦,老年光景只如飞。
快心事固难强觅,到手物如何不为。
欲俟河清人寿几,尧夫非是爱吟诗。
邵雍说得清楚,吟诗不是目的,诗其实是记录他的思想、意念。人生苦短,少年时候的往事皆如梦境,而到了老年呢,光阴飞逝,光景变幻也是飞快。
这个世界上的物质都不属于自己所有,想一想,从古至今,不管是金钱、土地等,还是赏心乐事,谁能永远保留?
百尺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一切都是刹那无常,一切都是缘起性空。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人活着总要做点什么来对抗这个世界的虚妄。
始信诗能通造化,尧夫非是爱吟诗。
这是另一首《首尾吟》,在这首诗里,邵雍提到他不是刻意写诗,而是心情流露,自然而生: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乐物时。
天地精英都已得,鬼神情状又能知。
陶真意向辞中见,借论言从意外移。
始信诗能通造化。尧夫非是爱吟诗。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邵雍确实“得道”了,他已经洞察了天地之机,宇宙变化有了深沉的理解。
邵雍要分享其心得,诗歌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体裁和工具,诗为心声,其中蕴含灵机和真意。我们千百年后还能体悟其心其意,就相当于薪尽火传了。
诗能够通达宇宙的造化,邵雍所说不是虚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语道时。
道不远人,天地万物皆在道中。文字和语言是人类知识、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道”在书籍,“道”也在诗中。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语道时。
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相去没多儿。
无声无臭尽休也,不忮不求还得之。
虽有丹青亦难状,尧夫非是爱吟诗。
读诗可以悟道,可以激发人的灵性,邵雍的心得体会,所思所想,其实大都记录在了诗歌之中,我们平常所说的神交古人,就是与古人的思想共鸣,了解其想法,知道其人是怎么想的。
要知道人的情感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对于自己的心境,邵雍认为已经是“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了,克服了贪欲和虚荣心,没有丝毫的嫉妒,什么心念都是好的。
这样的情况,哪怕是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所以邵雍要以诗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