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经济”之一:直播主播们的末路

界嘉说趣事 2024-06-07 05:43:46
一边是股权激励,一边是薪资缩水,直播行业怎么了? 继4月11日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获约千万元级奖励之后,4月12日,话题#电商主播薪资大降#登上微博热搜。 欢欣还未褪去,愁云已经铺满。 “以前,很多主播一年赚一两千万元正常,现在一年能够赚一两百万元,也是很正常的。”主播降薪是普遍的现象,并且早有端倪。 “直播之城”杭州的中小主播们,感受更为明显。“2022年能拉自然流的主播月薪两三万,今年工资只有几千元。”“今天干得好好的,明天团队可能就要解散。”“80%老板都赔钱,项目不一定能撑过三个月。” 艾媒咨询分析,从这几年的监测数据,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主播的薪资总体呈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下滑幅度在30%左右。 还有很多头部主播,似乎也有意从直播间“隐退”,比如李佳琦、罗永浩等等。与此同时,商家、平台、消费者也好像开始抛弃“大主播”了。 1、时代的抉择 直播,作为一种新型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不仅能直观展示商品,还可以实时互动,确实给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 2019年是直播电商元年。尤其疫情期间,甚至成为主流销售渠道。这种情况下,平台给予了大量的流量推荐,也就有了后来的薇娅、李佳琦、辛巴、罗永浩,等等。 直播带货的本质是缩短产业链,让消费者可以在直播间购买到更高性价比的商品。在当时看来,这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 但过去的两年里,直播界一次又一次地发生流量迁徙。 一是,大品牌窥见了直播的价值,纷纷开始自力更生。几乎各家都在尝试独属于自己的直播特色,由此品牌自播也进入了一个新高度。 二是,大主播破坏了品牌方原本的定价体系,品牌方对其又爱又恨。直播带货之所以能进入主流销售渠道,重要原因是便宜。大主播因手握巨额流量对品牌更有议价能力,为达到直播效果,往往会大幅压低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流量依附摆脱战中,不仅品牌在努力跑出大主播的光环圈,平台、机构甚至是消费者,也慢慢地对头部效应释然了。 2、直播市场饱和 近几年,直播行业乘风而起,直到去年,其市场整体规模已达35000亿。直播主播的高薪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入,有统计称从业人员超过一千万人。 据浙江省商务厅数据,杭州市有头部直播平台32家、主播5.5万人。以杭州常住人口1237万计算,相当于每245个人里就有一个主播。 显而易见,这是经济学中的“跟风”现象。只要有领头羊获得成功,就会形成一个跟风趋势。跟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供给远高于需求,整个市场饱和了。这时,按照市场规律,就会转换成买家市场,价格也会随着供应的增多而减少。 结果我们已经看到:《2022年双11电商人才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电商行业相关雇主招聘预算减少,岗位平均月薪同比下降5%。 3、主播们曝丑招致负面 2019年薇娅带货27亿元,次年,其直播带货数据涨幅近10倍至202.08亿元。峰回路转,2021年12月薇娅曝出税务事件,被追加税款及加收滞纳金处罚共计13.41亿元。一朝封神,也停滞为永远的神话。 在同时间段内,雪梨也出现税务问题。2021年11月22日,因偷逃税款被罚6555.31万元。更早一些的,还有辛巴直播带货即食燕窝翻车,被罚90万,快手账号被禁60天 随着直播带货越来越多,消费维权问题也逐渐凸显。 4月24日出炉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点名疯狂小杨哥、李佳琦、刘畊宏、罗永浩、辛巴5位主播的相关舆情问题突出,占比超九成。其中,“疯狂小杨哥”的维权舆情高达29.27%;其次是李佳琦,占比28.49%;刘畊宏排第三,占比15.01%。 消费维权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如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三无”产品)问题突出,占整个维权问题的45.75%,接近一半。此外,还有价格误导、不文明带货、退换货等问题。 上述不良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有损主播们自己的形象和信誉。 4、实体的适应性调整 直播业态在变化,另一方——企业们也在自我调整。 出于对成本和流量的掌控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适应直播模式,并组建自己的直播团队,特别是强技术型产品,“产品功能性比较强,外部的TP公司(代运营机构)很难讲清楚,培养一个主播,至少三个月。但公司的很多员工都是专业的,略作培训就能成为很好的主播。”比如,上汽集团下设各企业纷纷开设直播间,培育员工主播。 除了减少外部主播招聘,现在很多企业做直播主要看重品牌宣传的功能,销售转化上其实很难盈利。相比两年前一窝蜂做直播,现在企业对于直播的投入产出比更理性。 特别是,数字人主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因其成本优势,进一步加剧了与真人主播的竞争。有人估算,虚拟直播成本不足真人直播的十分之一,每月降本约95%,而平均GMV(交易额)的转化提升了30%。 直播作为一种销售方式,它必须同时满足品牌方、直播方和消费者三方的诉求和权益,才能走得稳行得远。目前来看,直播行业正加速去泡沫化。 写在最后的警示 2023年是一道分水岭。直播行业的红利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消退,网红主播们的话语权也在弱化,连同MCN机构都面临着洗牌。 回忆O2O、团购、共享单车发展的初期,也曾有过“猪在风口上都能起飞”的疯狂时刻。而当行业趋于成熟,市场逐渐饱和,最终回归到一个相对平静的状态。 现在的直播行业也是如此。 话说回来,之所以出现“跟风热”,主要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但又想“短平快”地追求经济效益造成的。比如,某个产品面世后市场反响不错,类似的产品就会铺天盖地跟进。 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但从众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遭遇失败。 原文:“跟风经济”之一:直播主播们的末路
0 阅读:0

界嘉说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