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涛:科研路上
的“长期主义者”与“铁人”
— 淮海集团2024年度劳模 —
2025年寒冬,电影《哪吒2》的热度不减,成功的背后,是长期主义者的极致坚持。而在淮海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另一种长期主义也在悄然生长。马海涛,这位淮海研究院的科研骨干,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每一份科研热情都锻造成抵御技术难关的铠甲。他不仅是科研一线的“铁人”,更是长期主义的践行者。
01
科研初心:
从热爱到担当

自2013年入职以来,马海涛便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谈及为何选择这一领域,他坦言:“从小就对电子技术充满兴趣,觉得科研工作既能满足好奇心,又能为国家做点实事。”正是这份热爱,让他在科研道路上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十年间,马海涛参与了多个国家级和公司级重点项目,从某重点产品的状态鉴定到多型全电子引信的研制、设计,他始终冲在第一线。面对繁重的科研任务和紧张的工期,他从未退缩,而是以“吃透技术、吃透规律、吃透状态”的精神,扎实钻研,精益求精。
02
攻坚克难:
啃下“硬骨头”的“拼命三郎”

2024年,马海涛迎来了一次重大挑战——某重点产品的验证工作。作为副主任设计师,他一人承担了元器件选型、试验样机装配和测试等多项任务。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他白天泡在实验室,晚上查阅资料,常常工作到凌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验收试验中,他负责的零部件全部命中,圆满完成了任务。
“科研工作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啃下‘硬骨头’。”这是马海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某项目的研制中,他借鉴北京理工大学的理论经验,从零开始,逐步掌握了该项目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等关键技术,为淮海工业集团在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3
甘为人梯的“引路人”

作为室主任,马海涛不仅自己冲锋在前,还时刻关心着团队成员的成长。在某项目的研制中,他带领新进员工完成软件工程化学习和初步的软件研制工作,手把手地传授经验,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团队。
“马主任就像我们的‘引路人’,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我们解决难题。”一位新入职的员工感慨道。
04
未来展望:
为科研事业继续奋斗
谈及未来,马海涛表示,他将始终坚持“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的方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科研生产贡献力量。他说:“科研工作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马海涛的故事,是科研工作者的缩影。他们默默无闻,却用智慧和汗水推动着科技进步;他们平凡朴实,却以坚韧和担当诠释着“劳模精神”。正是有了像马海涛这样的科研坚守者,我们的科技事业才能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正如电影《哪吒2》团队用26个月雕琢每一秒的云雾飘动,马海涛正用数十年青春捕捉科研路上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两种看似迥异的长期主义,在2025年的寒冬里殊途同归。前者让神话照进现实,后者让科技赋能未来。
文 / 图 程朦朦
编辑: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