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女被奸污,却依然向主子表忠,不知羞耻的张全义为何被夸作君子

醉薇谈历史 2023-07-08 08:19:01

后梁乾化元年(911年)七月,朱温在河北战线又遭遇挫折,心情郁闷的他在回军途中逗留于洛阳消暑。

皇帝来了,太师张全义不敢怠慢,他将朱温安排进了自家的会节园小心伺候。

张家人对朱温不可谓不尽心,全家上下都围着他转,生怕有半点差池。朱温也见外,皇帝嘛,到哪儿都是主人,于是他竟然将张家的妻女一个不落地都给“宠幸”了。

这种事太不可思议,朱温是什么人,这家伙连自家的儿媳妇都不放过,儿子们在前线打仗,儿媳们在后方挨个侍寝,大臣的女人还用客气吗?

张全义的儿子张继祚羞愧难当,他愤而拔剑,发誓要剁了这头荒淫无耻的瘟猪。

张全义却一把拦住儿子:“当年我在河阳被人围困,每天只能吃木屑充饥,我本准备杀了最后一匹马犒劳将士,然后等死。就在危难之际,就是他朱温派人救了我,还封我做了魏王,如此大恩大德怎能忘记?”

那意思,命都是人家给的,拱咱家几棵白菜算个啥?

可问题是,这玩意儿是几棵白菜的事吗?这不是往人脸上泼大粪吗?孟子说过,“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张全义没读过吗?

放弃个人的尊严去追求所谓的忠心,只能说张全义的脊梁已经断了,所以,以赵翼为首的一批史学家大骂张全义“不知羞耻”。

仔细扒一扒张全义的历史,发现他做过的腌臜事还有很多。但奇怪的是,主流的史学家却对张全义持褒奖的态度,尤其是那位“见谁喷谁”的王夫之,竟然夸赞张全义是“君子”,为此“口水王”不惜选择性目盲,闭口不提张家的“女祸事件”。

张全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唐朝小吏到割据军阀

张全义出身农民,年轻时曾经在县衙做过小吏。县太爷不长眼,总是羞辱他,张全义一气之下跑了,正赶上黄巢起义,于是他干脆加入了义军。

岂料,换了个环境的张全义立刻光彩熠熠,短短几年时间,他从一名泥腿子跃居黄巢大齐政权的吏部尚书,充水运使。

您可能会认为,黄巢团队的素质太低,张全义是矬子当中拔将军罢了。还真不能这么说,黄巢攻入长安后,来归降的士族阶级一大把,义军中善于文治的其实凤毛麟角。

只可惜黄巢不争气,才坐了不到三年的龙椅就败亡了。张全义无路可走,只好投降了河阳节度使诸葛爽。

诸葛爽那里可没有尚书让他做,于是张全义弃笔从戎上了战场。不了,战场上的张全义也是一把好手,他屡立战功,深得诸葛爽信任。在诸葛爽的推荐下,张全义当上了泽州刺史。

但张全义有点“克主”,他才成为河阳镇三大核心之一,诸葛爽就病死了。诸葛爽一死,三大核心就打成了一锅粥。

无奈之下,张全义和李罕之只好求助于李克用。在李克用的帮助下,二人终于站住脚,李罕之出任河阳节度使,张全义出任河南尹。

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后,张全义将所有的心思扑在治理上,不久,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之地就成了仓廪充足的富裕之地。

而那位歃血为盟的兄弟李罕之则穷兵黩武,搞得民不聊生,军资匮乏。张全义不忘患难之情,不断给李罕之输送粮草。

有意思的是,李罕之习惯了张全义的“顺从”,居然拿张全义当下属,不断索取,不断指手画脚,甚至对张全义的官员任意殴打处罚。

张全义忍无可忍,与护国节度使王重盈联合,夺取了李罕之的河阳。

李罕之不甘心失败,向李克用借来七千骑兵包围了张全义。张全义被围困了两个月,城中弹尽粮绝,每日以木屑充饥,于是便向宣武节度使朱温求援。

朱温仗义相救,打败了李罕之。当然,老朱也不能白干,他理所当然地占了河阳。张全义一点不在意,认为朱温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从此心甘情愿地听命于朱温。

◑后梁王朝的忠臣良将

唐末军阀混战,节度使们都是相互利用,今天联合,明天反目成仇,像张全义这样,出于感恩将自己“卖得”这么彻底的绝无仅有。

其实朱温并不完全信任张全义,因为他毕竟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的武装,天下哪有这样的傻瓜,让着老大不做,偏要给别人当小弟?

所以,朱温一边利用张全义,一边又不断敲打他。尤其是在决定篡唐时,朱温担心张全义有异心,将他从洛阳调任天平军节度使。

张全义明知遭到排挤,却依然对朱温忠心耿耿,还不停地给朱温输送粮草,支持他的军事行动。

整整十七年,朱温才彻底将张全义划归为“自己人”,因此朱温坐上皇帝后,立刻加封张全义为魏王。

然而,晚年的朱温疑心病发作,他内斗儿子,外斗大臣,连最忠心的张全义也成了猜忌的对象,搞得张家人心惶惶。

张全义的妻子储氏经常出入宫中,也经常见到朱温,额……

储氏脾气急,说话直,她对朱温说:“俺家老张就是个农夫,开点荒,种点地。他经营洛阳三十余年,一直忠心耿耿地自主陛下成就大业。如今他老了,活不了多久了,你为啥总是怀疑他?”

朱温大笑:“俺没有恶意,老太婆你不要再说了。”

这位储氏是张全义的补房妻子,年龄不详,但从朱温称之为“妪”来看,她的年龄也不小了,朱温应该不会对她感兴趣吧?

所以,朱温的那场禽兽行为应该是被夸大了。

朱温死后,“猪二代”内斗,后梁江河日下。张全义虽有心尽忠,但却得不到信任,甚至连进言的机会都得不到,只能眼睁睁地瞅着后梁走向灭亡。

◑转投后唐依然宠幸不衰

同光元年(923年),后梁这条破船终于被李存勖凿沉了,张全义带着一千匹马,脸上涂满泥巴,长跪于李存勖的面前请罪。

这一跪价值千金,李存勖龙颜大悦,张全义一切待遇从旧,还获得了一个“保忠归正安国功臣”的称号。给一名在世的大臣加这么长的尊号,我孤陋寡闻,好像没听过第二个。

相对于在后梁的备受猜忌,李存勖对张全义的信任无以复加。每逢宴会,李存勖总是让人搀扶着张全义,还令皇子、皇弟对张全义施以兄礼。

更奇葩的是,李存勖的皇后刘氏,还认张全义为干爹。

这位刘皇后可不是个好伺候的主,当年她的生父赶来认亲,她却嫌弃父亲的穷出身,号称生父早就死了,让人将生父一顿鞭打赶走了。

而今刘皇后为何要认张全义为父呢?一是张全义早就洗净了腿上的泥,成了耆老重臣,身份尊贵得很,符合她“高贵的出身”需求。二是张全义很会“疼女儿”,不停地给刘皇后“孝敬”。

这就是张全义给后世留下的有一个诟病,以行贿的手段勾结内宫自固。

有了李存勖的信任,加上刘皇后这把保护伞,张全义越老越春风得意。晚年的他曾经制造了两起冤案,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杀害了两位忠直的大臣。

张全义死得有点憋屈,同光四年(926年),张全义力排众议,推荐李嗣源去魏州平叛。岂料李嗣源在魏州“黄袍加身”,倒戈反攻洛阳了。

消息传来,张全义吓得寝食俱废,不久就忧惧而亡,享年74岁。

从张全义的生平来看,他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难怪有那么多不同的声音。那么,张全义到底是黑是白,我们该如何评价他呢?

✔道德上张全义确实不是完人,但乱世之下的道德标准未必公允。

从道德层面上讲,张全义却是有不少污点,但评价一个人不能脱离客观环境。他所处的年代是唐末乱世,军阀当道,谁代表正义呢?连代表正统的大唐都不得人心了,那些杀伐无度的军阀们能吗?

张全义的所谓污点,不过是乱世生存之道而已,没必要揪住不放。

至于妻女被污,他却忍辱偷生,确实有损男人的形象。但这个故事本就有夸张的成分,再加上他的愚忠思想,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张全义的五次换主都不是背叛,而是旧主覆灭之后的被动选择。

张全义一生,在黄巢、诸葛爽、李克用、朱温、李存勖之间来回横跳,估计连吕布都瞧不起他。

不过这种情形在那个时期太常见了,最被人诟病的就是“不倒翁”冯道,几乎跪遍天下枭雄,被欧阳修骂作“不知羞耻”,被司马光骂作“奸臣之尤”。

其实这类评价未必公正,纵观张全义,他虽然不断换主人,但都是在主人覆灭的情况下被动的选择,而不是主动的背叛。

你总不能要求他必须为主子殉葬吧?天下哪有这个道理?

✔张全义的治才对社会的安定、百姓的生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张全义最值得人称道的,也是他对那时代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在职期间对一方土地的经营。

张全义虽然位高权重,但一生简朴,又非常亲民。他本就是农民出身,深知农民之苦、稼穑之难,因此他在任期间积极发展农民耕种,大力推进经济发展。

因此,他治下的百姓都对张全义深怀感激之情,那些得益于他推荐的士族知识分子也对他充满景仰。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张全义却像一股清流,用他的翅膀护翼了无数的生灵,就凭这一点,他就该得到人们的尊重。要我说,如果这样的人还被辱骂,就该将那些喷子放在屠刀下走一遭!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