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重兵却不参与九子夺嫡,康熙唯一善终的儿子,70岁被乾隆重用

笼碧树影斜 2025-01-20 14:19:51

前言

清朝有位特殊皇子,在帝王家的权力斗争中幸存下来。

他不仅掌握大权,还跨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终寿终正寝。

这位神奇皇子是谁?他又是如何逃过一劫的?

从宫中弃儿到康熙宠儿:胤裪的逆袭人生

康熙二十四年,皇宫里又添了一个小皇子。这个名叫胤裪的孩子,生下来就注定不平凡。想想看,他的妈妈只是个小小的定嫔,在后宫里连给孩子喂奶的资格都没有。

小胤裪在宫里可没少受冷眼。宫女们议论纷纷:"这孩子怕是没什么出息。"太监们摇头叹气:"可怜见的,怕是长不大咯。"

可谁能想到,就在胤裪两岁那年,他的命运来了个大转弯。康熙皇帝突然决定,把这个小不点送到苏麻喇姑那里去。

苏麻喇姑是谁啊?那可是宫里的大人物!她不仅是康熙的启蒙老师,还是三朝元老。在宫里,连太监宫女见了她都要毕恭毕敬的喊一声"苏姑姑"。

小胤裪来到苏麻喇姑身边,日子可不一样了。苏姑姑对他疼爱有加,教他读书写字,还教他做人的道理。胤裪就像一块海绵,把苏姑姑的教诲都吸收了进去。

有一天,康熙来看望苏麻喇姑。他一进门,就看见小胤裪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读书。康熙眼前一亮:"这孩子,不错啊!"

从那以后,康熙常常带着胤裪出巡,让他参与处理一些政务。胤裪越长大,康熙越喜欢。他发现这个儿子不争不抢,做事稳重,很对他的胃口。

康熙四十九年,胤裪二十五岁了。康熙一高兴,就封他为贝子。这下可不得了,胤裪一下子从宫里的小透明变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大臣们私下议论:"这个十二爷,可真是不简单啊!"宫女们也改口了:"早就看出来这位爷不一般。"

胤裪的逆袭之路才刚刚开始。康熙越来越信任他,先是把满、蒙、汉三旗的大权交给他,接着又让他管理内务府。到了康熙六十一年,胤裪更是被封为多罗履郡王,一跃成为皇子中的佼佼者。

从一个被人忽视的小皇子,到康熙的得力助手,胤裪用了整整三十五年。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沉住气,慢慢来,终会有出头之日。

那么,胤裪是如何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中全身而退的呢?他又是怎么在雍正朝起死回生的?

九子夺嫡:胤裪的明哲保身之道

康熙朝后期,朝堂上风云突变。太子胤礽两次被废,朝野震动。大阿哥胤褆、八阿哥胤禩、四阿哥胤禛等人开始明争暗斗,争夺储君之位。这场"九子夺嫡"的戏码,让整个紫禁城陷入了一片混乱。

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宫里是什么样子。大臣们个个如履薄冰,生怕站错了队。太监宫女们更是噤若寒蝉,连茶都不敢多倒一杯,怕被人说成是偏帮哪位阿哥。

就在这个时候,胤裪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他选择了中立。

有人劝他:"十二爷啊,您手握重兵,不趁机表现一下,太可惜了!"

胤裪笑着摇摇头:"我只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

也有人警告他:"您这样不站队,小心得罪了未来的皇帝啊!"

胤裪依旧淡然一笑:"做人不必太过计较。"

朝堂上,其他皇子们你来我往,勾心斗角。胤裪却每天按时上朝,处理政务,仿佛对储位之争毫不关心。他的这种态度,让许多人感到不解。

有一次,康熙召见胤裪,问他:"你对这些争储的事,怎么看?"

胤裪恭敬地回答:"父皇圣明,自有决断。儿臣只愿尽忠职守,不敢妄议。"

康熙听后,欣慰地点了点头。

胤裪的这种处世之道,让他在这场争斗中独善其身。当其他皇子们争得头破血流时,他却能安然度日,不被卷入旋涡。

最终,四阿哥胤禛登上了皇位,改年号为雍正。新皇帝上台后,开始清算旧党。许多参与夺嫡之争的皇子们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惩处。

有的被囚禁,有的被流放,甚至有的客死他乡。但胤裪因为始终保持中立,不仅避免了牵连,还得到了新皇帝的赏识。

当时有个老臣感叹道:"十二爷这招以静制动,真是高啊!"

虽然雍正即位初期,胤裪也难逃被整治的命运,被贬为固山贝子,爵位被撤销。但他依旧保持淡然,每日在府中悠闲地养花种草,仿佛对朝堂之事毫不挂怀。

有位大臣曾拜访胤裪,惊讶地发现他正在院子里栽种牡丹。大臣问:"王爷,您不觉得委屈吗?"

胤裪笑着回答:"春花秋月,人生几何?何必为一时得失耿耿于怀呢?"

胤裪的这种处世哲学,不仅让他在康熙朝的夺嫡之争中全身而退,更为他日后的东山再起埋下了伏笔。那么,他是如何在雍正朝起死回生的呢?他又是怎么赢得乾隆的青睐的?

三朝元老:胤裪如何在雍正朝起死回生?

雍正即位初期,胤裪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从多罗履郡王被贬为固山贝子,失去了爵位和权力。但胤裪并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反而利用这段时间静心修养,研究学问。

有一天,雍正突然召见胤裪。朝中大臣们都在猜测:这位十二爷怕是要遭殃了。

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雍正对胤裪说的第一句话是:"十二弟,朕有一事相求。"

原来,雍正发现朝中很多事务处理得并不顺畅,想请教胤裪的意见。胤裪不卑不亢地回答:"陛下若不嫌弃,臣愿尽绵薄之力。"

从那以后,胤裪开始频繁出入宫廷,协助雍正处理政务。他的建议总是中肯实用,让雍正十分满意。

有一次,雍正问胤裪:"十二弟,你是如何做到在这么复杂的局势中保持清醒的?"

胤裪微笑着说:"就像下棋一样,有时候不动才是最好的走法。"

雍正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渐渐地,雍正越来越信任胤裪。他不仅恢复了胤裪的爵位,还让他重新掌管内务府和正白旗事务。胤裪再次成为朝中的重要人物。

有位老臣感叹道:"十二爷这番东山再起,真是令人佩服啊!"

但胤裪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他依旧保持着谦逊低调的作风,把苏麻喇姑的教诲铭记在心。

有一天,一位年轻官员向胤裪请教:"王爷,您是如何在朝中立足这么多年的?"

胤裪笑着说:"做人要懂得进退,做事要懂得轻重。最重要的是,要永远记住自己是谁。"

雍正十三年,雍正驾崩,年仅二十五岁的弘历继位,是为乾隆帝。

当时朝中有人担心:这个年轻皇帝会不会对胤裪这个老臣不够信任呢?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乾隆不仅没有疏远胤裪,反而对这位"爷爷辈"的长者更加尊重。

乾隆曾对大臣们说:"十二叔德高望重,朕要以国士待之。"

就这样,胤裪又一次在朝代更迭中安然度过,成为清朝难得的三朝元老。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初心、不忘本分,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那么,已经年过古稀的胤裪,又是如何赢得年轻皇帝乾隆的青睐呢?他在乾隆朝又担任了什么重要角色?

乾隆为何对这位"叔叔辈"另眼相看?

乾隆即位时,胤裪已经七十岁高龄。按理说,这个年纪的老臣应该功成身退了。但乾隆却对这位"爷爷辈"的长者格外重用,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乾隆欣赏胤裪的为人。有一次,乾隆问胤裪:"十二叔,您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胤裪不假思索地回答:"忠诚和谦逊。"

乾隆听后,连连点头:"难怪父皇和皇爷爷都那么信任您。"

其次,胤裪的经验是乾隆治国的宝贵财富。乾隆刚即位时,遇到了不少棘手的问题。每次他向胤裪请教,胤裪总能给出中肯的建议。

有一次,乾隆为一个难题烦恼不已。胤裪淡然一笑:"陛下何不换个角度想想?"

这句话让乾隆茅塞顿开,顺利解决了问题。

再者,胤裪的存在是一种稳定的力量。在朝中,不少大臣都敬重这位三朝元老。有胤裪在,朝廷上下更加团结。

乾隆曾对大臣们说:"有十二叔在,就如同有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在看着我们。"

乾隆五年,已经七十五岁的胤裪被任命为议政大臣。这个位置虽然不是实权,但却是极高的荣誉。

有位大臣惊讶地问:"陛下,为何要让一个这么大年纪的人担任要职?"

乾隆回答:"十二叔的智慧和经验,是我朝的无价之宝。"

就这样,胤裪在乾隆朝继续发挥着他的影响力。即使到了晚年,他依然每天准时上朝,为国家献计献策。

乾隆十一年,八十一岁的胤裪在家中安详辞世。乾隆闻讯,亲自为胤裪撰写了挽联:"三朝元老,一代儒臣。"

胤裪的一生,从康熙朝的边缘皇子,到雍正朝的重臣,再到乾隆朝的国之栋梁,真可谓传奇。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处世之道,在复杂的宫廷政治中不仅生存下来,还赢得了三代皇帝的信任和尊重。

胤裪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只要保持初心,谨慎行事,终会赢得尊重和认可。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