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让从死囚变首领,李密助瓦岗军成精锐,从草台班子蜕变强军!

笼碧树影斜 2025-01-20 14:22:14

前言

隋末动乱中,瓦岗军迅速壮大至数十万。李密被尊为群雄之主,成为隋末一枭雄。

从死刑犯到起义军首领:翟让的逆袭之路

隋朝末年,一个名叫翟让的死刑犯,竟然成了声名显赫的起义军首领。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可在那个乱世,还真就发生了。

翟让本是东郡韦城人,在当地当过一官半职,主管司法工作。谁知道哪天得罪了哪位大人物,一下子就从办案人变成了阶下囚,还是个死刑犯。

眼看就要人头落地,翟让心想:"完了完了,这回真要交代在这儿了。"可天无绝人之路,监狱里有个老狱卒看他顺眼,悄悄把他放了。

翟让逃出生天,一路狂奔到了瓦岗。这时候,隋炀帝正在全国各地修运河、建宫殿,老百姓叫苦连天。翟让心想:"反正我已经是个死刑犯了,不如干脆造反得了,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

说干就干,翟让在瓦岗扯起了反隋的大旗。没想到这一举动,还真引来了不少志同道合之士。单雄信、徐世勣这些能人异士纷纷投奔而来,瓦岗军就这么成立了。

起初,瓦岗军就是个地地道道的草台班子。今天抢点商旅,明天劫点粮食,过得可谓是朝不保夕。有一天,徐世勣实在看不下去了,对翟让说:"老大,咱们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我有个主意,咱们去永济渠附近抢劫,那里来往船只多,保准发大财!"

翟让一听,眼前一亮:"好主意啊!走,咱们这就去!"

就这样,瓦岗军搬到了永济渠附近,果然大发了一笔横财。有钱就能招兵买马,瓦岗军很快就发展到了一万多人。

可是,人多了新问题又来了。翟让能力有限,带领这么多人打仗,总是被隋军揍得抱头鼠窜。正当瓦岗军陷入困境时,一个叫李密的人出现了。

这个李密可不是一般人,他的来历可谓是相当传奇。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又是如何帮助瓦岗军脱胎换骨的呢?

李密:一个贵族公子哥如何成为农民起义军的智囊

要说这李密,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主儿。他出身高贵,祖上三代都是朝廷重臣。按理说,这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怎么会跑去当农民起义军的智囊呢?

原来,李密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主。有一次,他在宫里站岗,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隋炀帝看不下去了,让大将军宇文述给他换个工作。

宇文述拍拍李密的肩膀,说:"小兄弟,皇上说了,你还是回家好好读书吧。"

李密一听,心里乐开了花:"太好了,终于不用站岗了!"

回家后,李密真的开始埋头读书。有一天,他骑着一头黄牛,一手拿着《项羽传》,一手牵着牛绳,牛角上还挂着一套《汉书》,准备去拜访国子监助教包恺。

正巧,当朝权臣杨素带着儿子杨玄路过。杨素看到这一幕,觉得新鲜,就问:"这是哪来的书生,读书这么勤奋?"

李密连忙下牛行礼:"回大人的话,小子是蒲山郡公李密。"

两人一聊,杨素对李密的学问大为赞赏。从此,李密和杨素的儿子杨玄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谁知,这段友谊却给李密带来了灭顶之灾。公元613年,杨玄趁隋炀帝征高句丽,在家起兵造反。李密得知后,也跑去凑热闹,还给杨玄出谋划策。

结果杨玄造反失败,李密也成了通缉犯,全家被杀。李密逃亡途中被抓,幸好用钱贿赂押送官员才逃出生天。

这一逃,就是三年。李密辗转多地,甚至当过教书先生。最后,他决定投奔瓦岗军。

李密来到瓦岗军后,并没有一帆风顺。翟让担心他名气太大,会给瓦岗军惹来麻烦,差点要了他的命。多亏王伯当从中斡旋,李密才得以留在瓦岗军。

李密凭借自己的才智,很快就赢得了翟让的信任。有一天,李密对翟让说:"老大,咱们现在虽然称霸一方,但还是有隐患啊!"

翟让一听,连忙问:"什么隐患?"

李密胸有成竹地说:"咱们现在靠抢劫为生,收入不稳定。我建议咱们攻下荥阳,休整部队,筹集粮草。等时机成熟,咱们就可以争霸天下了!"

这番话,让翟让眼前一亮。他拍着李密的肩膀说:"好主意!就这么干!"

就这样,一个贵族公子哥成了农民起义军的智囊。那么,瓦岗军在李密的谋划下,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瓦岗军的"三板斧":抢劫、招兵、打劫

瓦岗军崛起的过程,可以说是相当"接地气"。他们有三大绝活,俗称"三板斧":抢劫、招兵、打劫。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傻傻分不清楚?别着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说抢劫。瓦岗军刚成立的时候,可以说是穷得叮当响。翟让带着一群人,今天抢点商旅,明天劫点粮食,过得那叫一个紧巴巴。

有一天,徐世勣实在看不下去了,对翟让说:"老大,咱们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我有个主意,咱们去永济渠附近抢劫,那里来往船只多,保准发大财!"

翟让一听,眼睛都亮了:"好主意!兄弟们,咱们出发!"

就这样,瓦岗军搬到了永济渠附近,开始了他们的"抢劫生涯"。果然,这一招管用,他们很快就发了一笔横财。

有了钱,自然就要招兵买马。这就是瓦岗军的第二板斧:招兵。

当时,隋炀帝大兴土木,征战高句丽,老百姓苦不堪言。瓦岗军一打出"反隋"的旗号,立马就吸引了大批民众加入。

有一个叫秦琼的小伙子,听说瓦岗军在招兵,二话不说就跑来报名。翟让问他:"小伙子,你有什么本事?"

秦琼拍着胸脯说:"我能舞大刀,能骑快马,还能喝酒!"

翟让哈哈大笑:"好!就冲你这股劲,咱们瓦岗军欢迎你!"

就这样,瓦岗军很快就发展到了一万多人。可是,人多了新问题又来了。这么多人吃喝拉撒,花销可不小。

于是,瓦岗军又祭出了他们的第三板斧:打劫。

他们专门盯上那些富商大贾,或者是官府的粮仓。有一次,他们听说附近有个大户人家要办喜事,当即派出一支精锐小分队。

等到喜宴正酣之际,瓦岗军突然杀进去,大喊一声:"不许动,打劫!"

那大户人家吓得脸色发白,连忙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交出来。瓦岗军拿了东西,还不忘说一句:"多谢款待,改日再来!"

就这样,瓦岗军靠着这"三板斧",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可是,单靠这些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如何真正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还得靠李密的谋划。

那么,李密究竟如何改造瓦岗军,让它从一支乌合之众变成了精锐之师呢?

从草台班子到精锐之师:李密如何改造瓦岗军

李密加入瓦岗军后,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瓦岗军虽然人多势众,但组织松散,纪律涣散,就像个草台班子。

有一天,李密对翟让说:"老大,咱们这样下去不行啊。要想成大事,得好好整顿一下军队。"

翟让挠挠头:"怎么整顿?你有什么好主意?"

李密胸有成竹地说:"首先,咱们得建立严格的军纪。"

说干就干,李密立即制定了一套军规。比如,不准欺负老百姓,不准私自外出,不准喝酒闹事等。违反军规的,轻则罚俸,重则军法处置。

刚开始,很多人不习惯。有个叫程咬金的汉子,偷偷跑出去喝酒,被李密抓了个正着。

李密板着脸说:"程咬金,你知道罪了吗?"

程咬金嬉皮笑脸地说:"李兄弟,我就喝了两口,不碍事的。"

李密一拍桌子:"军令如山!来人,给我罚他一个月的军饷!"

程咬金一听,顿时傻了眼。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违反军规了。

除了严明军纪,李密还注重训练。他把瓦岗军分成不同的队伍,每天进行严格的操练。

李密还特别注重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他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安排合适的岗位。比如,他发现徐世勣有谋略,就让他负责军事计划;发现单雄信武艺高强,就让他当先锋官。

在李密的改造下,瓦岗军逐渐由一群乌合之众变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他们不再是单纯靠抢劫为生,而是有了更远大的目标——推翻隋朝,建立新的政权。

可以说,正是李密的加入,让瓦岗军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

瓦岗军的崛起和衰落,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从一群乌合之众到声名显赫的起义军,再到突然崩盘,其中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

你对瓦岗军的故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想法。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