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由于阶级斗争激烈,社会动荡,君主又多为有欲望之徒,汉灵帝堪称“翘楚”。他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比如二次叛乱,比如提拔太监,比如出卖官员,比如出卖自己的爵位。特别是他的卖官销爵行为,更是让自己“青史留名”,期间还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包括崔烈的买官行为。崔烈以五百万两银子收买官员,结果却让汉灵帝觉得亏本,到底是怎么回事?汉灵帝损失惨重,那崔烈岂不是大赚特赚?下面就让我们把这个可笑的故事重新演绎一遍。
崔烈的生平,崔烈出生于一个后汉贵族家庭,其外公崔骃在肃宗时期颇受权贵们的器重,其弟崔寔则是著名的文学、农业学者,其著作有《四民月令》等。他的老爹崔瑷,也是一位有名的大书法家,尤其是他的草书,被后世推崇备至。著名的书法家张芝也曾经向他学过书法,而且进步很大。崔烈自己熟读《左传》,善作文章,在地方上也是小有名气,做了许多官员,“北州有重名,历任郡守,九卿。”初平元年(190年),袁绍带子崔钧出兵讨伐董卓,被董卓发现后,崔烈被打入大牢。二年之后,董卓被处死,崔烈重获自由,出任守卫都统,又在六月份,郭汜、李傕攻打长安,崔烈英勇就义。崔烈这辈子,家世显赫,天赋异禀,以身殉国,可见他是个忠君的读书人。贿赂一案,可以说是崔烈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
汉灵帝“赔本”之举,汉灵帝之所以会做出叛国的举动,其实是“被逼”的,因为他很贪财,也很穷。汉灵皇以皇亲国戚的身份继承了皇位,本来只是个侯爷,家里很穷。登基为帝后,他厌倦了以前艰苦的生活,便开始积累起自己的私藏,先是在西园建了一座万金堂,将所有库藏中的银锭收入其中,变成了自己的私有之物。这样的事情,从古至今都没有发生过。汉灵皇是个吝啬鬼,但他也没忘了自己的生活,他不但修建了大量的花园,还修建了大量的王宫,每天都有宴会,发明了海天盛宴,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很舒适。他最爱的就是“胡风”这个词,只要是外国的,他都爱,无论什么食物、什么工具,他都爱,最爱的就是胡箜篌,胡舞和胡笛。
汉灵帝,后宫佳丽成千上万,一天的花销就是几百两黄金,如果他天天用自己的国库来养活其他女人,甚至养活自己的妻子,那他肯定会不高兴。所以,汉灵帝才会想办法把这些官员都给卖出去。他于光和元年(一七八年),在西园开设了一家出售官员的店铺,名为“西邸”,出售的官员,都是货真价实,价格公道。比如两千石(相当于现在的省里的官员),就需要两千多万银币,四百石(相当于今天的县令)就需要四百万银币。这还不算,他又开出了一个三公九卿的名额,三公九卿的名额,一亿两银子,五百万两银子。三公分为司徒、司空和司马,也就是汉朝的最高军事权力,每天都要和皇上一起讨论军事上的事情。这种身份的人,竟然被汉灵帝用来做生意,说白了,就是汉灵帝被金钱冲昏了头脑。
崔烈虽是出自大族,可真要用一千万两银子来买官当,还是会心疼的。幸亏他知道汉灵帝的母亲程氏,于是崔烈才用五百万两银子,得到了一个大司徒的位置。崔烈上任的那一天,汉灵帝也来了,见崔烈一脸喜色,汉灵帝顿时有些吃力,对旁边的人道:“后悔没有多坚持一下,要不然可以卖千两。”身为和事佬的程夫人听到这话,心中有些不爽,这分明就是在说她拿了人家的东西,虽然她拿了人家的东西,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她还有什么脸面可言。无论如何,他都要弥补回来!程夫人理直气壮地说:“崔公冀州有名的读书人,怎么会去行贿做官呢?这是我的错,是我的错。”意思就是崔烈可是冀州有名的读书人,最是爱面子,如果不是我帮崔烈说服他,他早就去当官了,你怎么可能有五百万的进账?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被人当成了菜市场上的大白菜,随随便便就能被人买走,甚至还有商量的余地,这样的皇朝如果不灭亡,那才是真的没有天理了。看来还是有天理的。
提取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