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写了一篇关于春晚播放的一首歌《不如见一面》的文章,当时一听这首歌就觉得很好听,就有写一篇文章的冲动,但对海来阿木和单依纯都不了解,也许以前听过他们的歌,但不知道是他们写的或者唱的,所以就去搜集查找有关这首歌创作的背景和两位歌手的从艺经历,也和AI进行过对话,探讨这首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两人唱法的各自特点,根据这些素材和自己的感受就写了这篇文章。
让我感觉意外的是在文章开头有系统的一行置顶的文字说“内容可能存在AI创作,请注意甄别。”这让我有些忐忑不安,是不是会被头条判为不是原创或者违反了原创的规则?但系统并没有发消息说我的文章违反了原创规则,也没有停止推荐,更没有对文章作删除处理,这又让我感觉意外。
按头条对待原创严格的态度,如果一旦被判违规,那后果会很严重,轻则扣分,重则取消原创,但头条并没有这样做,今天反而有一万八千多的阅读量,九十多条评论,收益也有二十多元,那天置顶的提醒并没有影响我文章的推荐量和阅读量,也没有影响该有的收益,这说明头条在对待AI创作的态度是比较慎重而严谨的,不会轻易下违规原创的决定,也不会轻易去处罚看似AI生成的文章。
我这篇文章确实查找了有关资料,也采纳了和AI对话时的一些观点,但并没有照搬资料和对话,而是有所取舍和选择,符合自己心意和感觉的就用,不符合自己观点的就舍弃,这就是我对资料和AI的态度。
用AI主要是帮助我们对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人有一个更明晰的了解,采取兼听而不是偏听的态度,一篇文章是不是原创关键在于有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这种感受也许是大家共有的,也许是个人独特的思想火花,否则就徒有躯壳而没有灵魂。
在数字时代,AI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检索、高效的创作辅助,甚至在某些领域取代了人类的工作。但与此同时,AI与原创性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复杂。
AI提供的资料和见解不是哪一个人的,无法找到一个具体的对象,所以谈不上侵权,它是各种信息的整合和优化,虽然比较客观和理性,但观点有时很刻板,行文也有一种固定队格式,有点八股文的味道,而且很多观点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较机械,有时和AI对话就像和一个不知变通的老学究在对话,会觉得它学问深厚但又感觉迂腐不堪。比如谈一个人他只会综合以前固有的评价方式而不会根据现在的情况而更新,所以完全依赖AI是一种错误的创作态度,我们应该识别其中的优劣和好坏,不能全盘照搬。
AI的优势在于其快速的信息整合和逻辑分析能力,但它缺乏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因此,在创作中,我们应该把AI看作是一个工具,而非替代品。AI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物,提供更广阔的视角,但最终的创作仍需要依赖人类的思考和情感。AI毕竟是人工智能,虽然语言逻辑思维敏捷,观点也不偏不倚,但缺少鲜明的个性,这也不具备完全原创的功能,也代替不了人在写文章中的那种思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