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古装电视剧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一个场面:一个女子的父母过世之后,因为家中贫苦无力安葬,只能选择“卖身葬父(母)”。
每当看到这种剧情的时候,很多人就会疑惑了,为何古代穷人家的女子,非得通过卖身才能葬父呢?难道就不能到荒山野岭中找一块荒地,然后挖个坑埋葬遗体吗?
古代人为啥不能随便挖坑埋葬在历史上,有很多卖身葬父的案例,比如说少年朱元璋葬亲的故事。
公元1344年4月,年仅17岁的朱元璋一连失去了四个至亲之人,六日父亲朱五四在饥荒中饿死,九日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的长子死去,二十日母亲也活活饿死了。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还是个穷小子,家中也没有分文余钱,如何安葬已故的亲人俨然成了问题。
出于无奈,他只能前去找地主刘德帮忙,希望他念在父母生前为他家种地,自己为他家放牛的情份上,分他们一块小荒田以安葬已故至亲。不过,刘德立马拒绝了朱元璋的请求。
后来还是刘德的一个亲戚刘继祖给了朱元璋一块田地,让他先将已故的亲人安葬好。
虽然说这块田很可能只是一块荒地,但这对当时的朱元璋来说已是大过天的恩情。所以等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也对刘继祖一家以涌泉相报,不仅将刘继祖追封为义惠侯,还让刘家后世承袭爵位,享受皇家优待,一直到明朝灭亡才结束。
从朱元璋葬亲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在古代,人们并不能随便找块荒地来埋葬亲人。
可问题是,古代遍地都是未开发的荒郊野岭,为啥就不能将荒地当作坟地呢?这其中有3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土地私有制,几乎每一块土都有主人。
以朱元璋的事迹来说,朱元璋他们为什么不随便找一块荒地挖坑葬亲,就是因为这些地都有主人。
从广义上来讲,在古代封建社会,普天之下的土都归皇家所有,因此土地的第一个主人是皇帝,臣民都是第二主人。在这个基础上,地方的土地再根据等级来分配,或者通过购买来获得。
不过大部分底层的农民都是没有土地的,这些人和朱元璋家的情况一样,都只能去借别人的地来种。
此外,不种庄稼的荒地虽然没有具体划分给谁,但会由地方管辖,各地官府都是不准平民随意开垦荒地的。而且古代的荒山中,遍地都是猛兽飞禽,一般人往往有去无回,更何况是带着尸体入山埋葬。
在这些条件的约束下,没有土地的普通人家想要安葬已故亲人,基本只能花钱买坟地,如果家中没钱,又没人愿意出手相助,也就只能“卖身葬父”了。
第二个原因:古代的户籍制十分严苛
在我国古代,朝廷为了方便管理,会让各地的所有百姓都创建户籍,这个户籍就相当于是今天的身份证,只是古代的户籍制更为严苛、繁琐。
一般情况下,获得户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回到父母户籍地,根据族谱等依据,来获得原始户籍。
第二种是在父母过世之后,子女的户籍也会落在父母的死亡之地。正常来讲,只要在当地买下一块坟地,并妥善安排好后事,那么子女就可以依据此来申请当地户籍。
但是如果你没有根据规定来安葬已故亲人的话,那么等到人口普查时,官府就会将父母的户籍注销掉,子女也可能会成为“黑户”。
所以,为了实现“安葬父母”和“获得户籍”的双重目的,子女就必须找到一块地来安葬已故亲人。
第三个原因:古代“孝道”大于天
古代历朝历代都很遵从“孝道”。
比如在科举制之前,朝廷选拔人才的标准就是孝廉,如果候选人是十里八乡称赞的大孝子,那这个人将优先入朝当官;古代父母过世之后,子女还需持丧三年,期间不可以婚嫁,在朝廷的官员须离职,返乡丁忧,甚至是提前退休。
实际上,“孝顺”一直都被中国人视作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性。在古代如果一个人不孝顺的话,恐怕连家门都出不了。
而当父母过世后,古人最低的殡葬标准也是要找块良地安葬。所以那些没钱又没地的穷苦人家子女,最后也只能选择“卖身葬父”。
总之,在古代父母过世之后,一是需要给已故的父母找一个安息之地,二是得解决自己的户籍问题,三是遵从孝道中的葬礼标准。然而对于一个穷人来说,想要同时满足这三点,除了卖身之外,别无他法。
当然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找一块好的坟地似乎都不简单,你看现在的地下房价,似乎比地上都高了一大截。
孔子守孝三年
现在也不敢挖
只要你父母是个正常的父母,那父母活着的时候好好对待孝敬年迈的爹妈,他们需要你照顾的时候义不容辞。哪天二老走了,什么身后事做再多,也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的。有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