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人,不如使强大的敌人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人的强大部位,不如攻击敌人的薄弱部位更有效果。
这就是打蛇打七寸,打架要卡敌人的脖子。那怎么做呢?
这是《三十六计》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围魏救赵。
《资治通鉴》记载,田忌准备带兵前往赵国邯郸,去解邯郸之围。但是,孙膑提出来不同的想法,他对田忌说:“魏、赵两国现在打得不可开交。咱们没有必要参与进去。咱们就算要解邯郸之围,也没有必要冲到邯郸去。不如因势利导,趁虚而入,这样一样可以化解邯郸的危机。现在魏国的精兵全部都去攻打邯郸了,魏国国内必然兵力不足,而且只剩下老弱病残,这个时候,咱们不如直接攻打魏国的大梁。这样的话,庞涓必然会回军救援。这样一来,咱们不仅帮助赵国解了围,还能给魏国予以打击,同时还能避免对上魏国的强大军队。”
《资治通鉴》中,孙膑的原话很有意思:“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简单来说,排解两方的斗殴,不能用拳脚将他们打开,更不能上手扶持一方帮着打。
接着,田忌率军在桂陵设伏大败魏军。
这就是围魏救赵的故事。
同样这个套路,13年之后,魏国攻击韩国新郑,眼看新郑就要守不住了,田忌孙膑又玩了一次这个套路。
齐魏两国再度交战,庞涓被他的老同学孙膑设计,在马陵道中了埋伏,最终自刎而死,而孙膑呢,也从此名满天下。
这个套路的重点在于:抓住对方的要害,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因势利导,这样才能有胜算的把握。围是手段,救才是目的。要达到救的目的,就要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让对跟着你的思路走,进入你的圈套。
这段故事,为我们展现了孙膑过人的智慧,他就是算准了庞涓的必救,然后诱敌深入,半路设伏。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牢记自己的目的,在行动中,始终围绕目的来进行,知己知彼,抓住要害,你就更容易取得最后的胜利。
要善于发现形势的变化,寻找和发现机遇,同时要抓住实质性的问题,以及对方的软肋,这样你就更容易制服对手。
攻敌所必救,就是跟对方玩阳谋,看他救不救,只要对方救,就会被你牵制,最终进入你的圈套。
这也是围魏救赵告诉我们的道理,它更是一种看问题的全局视角,如果你还没明白,再简单一点,归纳成一句话:不要去解决问题,而是想办法解决制造问题的人。你觉得是这样吗?
做个专栏宣传:我的《资治通鉴》解读专栏,目前已经更新了98节,努力做到让《资治通鉴》有趣更又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订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