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淘天集团发文称,从今天开始,淘宝全平台启动AI假图治理,严厉打击利用AI假图欺骗消费者、侵害原创品牌商家的违规行为。
淘宝规定,商品图片应以商品实拍图作为核心的效果体现,修饰行为应当适度,避免失真。严禁利用AI等技术合成方式,呈现显著失真的与实际不符的商品信息效果图。
同时,淘宝还向全行业发出倡议:规范使用AI生成图片,保障商品信息真实,一起加入对AI假图的治理。
随着AI技术加快发展,一些电商商家开始利用AI生成商品图片、视频,其中不乏失真、造假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消费者权益,也侵害原创品牌和商家的合法利益。
AI假图的共同特点是:失真,与实际商品不符。正如一些消费者抱怨的:根本无法通过图片看出实物是啥样的↓
还有许多网友纷纷在网上晒出了“货不对板”的对比图——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的AI假图只会越来越逼真,多出手指这样一眼假的破绽总会被解决。当商品页和评论区都被AI假图占领时,也将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误导、欺骗。
同理,AI假图的野蛮生长不会只停留在服饰类目,甚至如鲜花绿植这样的小众类目,也被笼罩上了AI假图的阴影,诞生了许多魔法世界里的神奇植物。比如卖出了1.8万件的,长着猫脸的兰花球——
淘宝相关负责人称,平台鼓励探索AI应用,但要求图片修饰适度,不能失真、滤镜过重。AI的发展和使用应该提高消费体验、促进原创、保护合法商家权益,而不是成为黑灰产违规获利的工具。
淘宝天猫升级后的商品规范认定了AI假图的典型场景,包括商品材质或款式不符即“货不对板”、商品效果失真或夸大效果、抠图贴图感明显等。同时,淘宝通过上线识别模型,采取“源头拦截”“存量清理”和“标识提醒”等多项措施,展开全面治理。
据悉,接入AI假图识别模型后,淘宝已累计拦截近10万张AI假图。此外,商品详情页还将上线AI合成提示标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新规上线意味着打击AI假图纳入体系化平台治理范畴,AI虚假商品图片有望在淘宝受到有效遏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淘宝等电商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制定打击AI假图的治理规则,在AI向善方面做出表率,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生态,优化消费环境。“头部电商平台要更具责任和担当,引领行业自律规范,推动全行业形成合力,探索AI时代电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AI技术突飞猛进,AI生成商品图被商家广泛应用。针对此类现象,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标识办法》旨在促进人工智能(AI)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随着AI应用进入深水区,规范应用迫在眉睫。“治理AI假图开了个好头。但推动AI向善,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只有将创新约束在真实、诚信的轨道上,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位AI研究人士表示。
“AI可能没有价值判断,但AI的使用者必须有判断、平台必须具有价值取向。”对此,淘宝方面强调,AI的发展和使用应该提高消费体验、促进原创、保护合法商家权益,而不是成为黑灰产违规获利的工具。“跨平台盗图、山寨抄款、过度美颜等问题严峻,仅靠一个平台无法根治。我们也向全行业发出倡议,规范使用AI生成图片,保障商品信息真实,让行业回归品质竞争。”
■综合自淘宝、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中国网信网、封面新闻
■编辑:越玥、张阿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