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武江:望月台前思故相,飞鹤岭下听唐音

安小姐县域鬼故事 2025-04-27 20:17:15

本篇以广东省韶关市开港区张九龄墓为背景虚构创作。

清道光末年春,岭南韶州城飘着入夏第一场雨。

知府衙门笔帖式陈世铭在油灯下整理库房杂物,忽见一卷褪色黄牒漂出灰尘。牒纸泛起水渍晕染的云纹,隐约显出"张文献公"四字。

他摩挲字痕,忽觉指尖发烫,待抖开全卷,却见空白处凭空渗出湿润墨迹,竟是首未写完的五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最后的"月"字化作青烟逸散,窗外惊雷劈开古槐,树影斑驳间显出张九龄手书的残碑拓影,拓片角落分明盖着永淳二年的官印。

三更天,陈世铭恍惚又站在飞鹤岭张公墓前。

守墓人说这日无风,可墓园石阶上却铺满吹落的桐花,每一瓣花瓣上都映着模糊字迹。

他蹲身细辨,"开元盛世"四字正嵌在最后一级台阶的苔痕里。忽然树梢拨动,檐角铜铃发出苍凉之响,惊起一群白鹭。

这群白鹭掠过墓园,翅尖牵起的光影却非寻常轮廓,竟是开元年间的吏部文书残片,残片上的朱砂批注正在褪色,唯"张九龄签"二字依旧殷红如血。

陈世铭追着白鹭跑过竹坞,忽见前方缓坡处立着青衫文士。

那人折扇半合,扇面上画着南岭云雾图,只是云雾间浮着的楼船,却似隋炀帝下扬州时的御舟。

文士转身时面容竟与张九龄画像重合度极高,只眼角额间的皱纹深了许多。

他轻声笑道:"使君可见过真正的曲江风月?"陈世铭正要答话,却见对方指尖渗出的墨水,落在他随身带着的《曲江集》扉页,字迹竟化作唐代酒令残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的最后一撇,突然飘起化作紫蝴蝶,蝶翼上分明沾着开元通宝的铜锈。

翌晨,陈世铭在县学藏书阁翻检古籍,某位藏书官提及十年前陈子昂摔琴扬名的逸闻。

他突然想起昨夜青衫者折扇上的南岭云雾,竟与古籍插图里李隆基登基前的狩猎图完全重合,尤其天际划过的流星轨迹,与张九龄《进金镜录表》里"日蚀不蚀"的谶语隐约相应。

守阁老翁忽然指着案头茶盏:"大人你看,昨夜新泡的顾渚紫笋,为何浮着个开元通宝?"话音未落,茶面水痕扩散,显出张九龄撰写的《金镜录》残章,缺失的"贤君之道"四字旁,隐约有新浸的茶锈浮现。

端午前夜,英德知县邀韶州府诸官夜宴。灯笼辉映间,陈世铭看见西席老秀才突然起身,吟诵的竟是《感遇十二首》里未载的诗句:"江月照吾舟,天涯尽归鸿。开元十七载,台省无遗弓。"

众人正惊愕时,廊下传来梆子声,打更的老兵瞥见窗外掠过抹白衣,大声唱道:"南岭千年客,曲江万古松。"

话音落在青砖地面,竟叩出七道裂痕,裂痕延伸到墙角时,显露出块宋代地砖,砖面刻着的年号正是开元。

秋分日,陈世铭奉命修葺飞鹤岭墓道。工人掘地时掘出个锈迹斑驳的陶罐,罐底尚存暗褐色的酒渍,凑近嗅闻竟是葡萄美酒的气息。

老工人说这与《新唐书》记载的张九龄好酒不符:"我听祖辈讲,曲江公饮酒只用罗浮山的蜜酒。"他将酒倒入瓦盏,盏底的沉积物竟拼出北斗七星,斗柄方向正指向墓园西北角。

待拨开杂草,一丛异花在冷风中绽放,花瓣上的纹路竟是甲骨文"望"字。

暮鼓初响时,陈世铭在修葺中的东庑廊下独坐。

忽然发现西墙新补的砖缝里,半截残笺随秋风飘落,笺上墨渍渗出熟悉的诗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但末句并非《登荆州城楼》的"江山留胜迹",而是多出一句:"望月台中星欲堕"。

他伸手欲触残笺,却见纸上的"月"字突然化作青烟,化作座虚幻的九层宝塔,每层檐角悬挂的风铃,竟是他数日前在飞鹤岭捡到的桐花花瓣。

霜降那天,陈世铭终于在那丛秋菊下挖出只铜制酒卮。卮底铭文赫然是:大唐开元,岭南曲江张九龄,赐金五十两,造此酒卮,用以陈酿九华山蜜酒。

他取卮中隔年落叶酿酒,次晨揭开陶缸时,整个房间的铜镜都映出同个幻象:张九龄在金鉴湖前作书,忽然展卷的手停住,望向镜中的云霞,轻声叹息:"此去江陵隔千里,春风犹似岭南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