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吃着火锅长大的山城娃儿,我怀揣着对相声之乡的向往来到天津。没想到五天旅程让我在狗不理包子香气中陷入深深困惑——这座离北京zui近的大都市,怎么处处都透着让我摸不着头脑?要是哪位天津卫的老少爷们儿瞧见这篇文,可得给兄弟解解惑。

在重庆摊个鸡蛋灌饼,嬢嬢直接给你磕俩蛋。到了天津卫早点摊大爷眼睛一瞪:"介是您自个儿带的鸡蛋吗?"我站煎饼车跟前当场不知所措——活了几十年头回听说买煎饼得自备鸡蛋!

问个路听到"往北走二百米再向西拐",我当场掏出手机看指南针。重庆人指路都是"上坡左拐""过天桥右转",你们这经纬仪式的导航方式,考虑过山城人民的空间认知吗?

晚上十点的五大道,清吧门可罗雀,相声茶馆却座无虚席。看着台下大爷跟着现挂笑出眼泪,我实在想不通:现在年轻人不都爱857吗?怎么天津的夜生活是喝着高沫听伦理哏?

从意式风情区到解放北路,每栋建筑都在cosplay不同国家。zui魔幻的是居民在罗马柱阳台上晾大棉被,这中西合璧的混搭风,重庆的洪崖洞看了都直呼内行。

从机场到酒店半小时,师傅给我讲了三个伦理哏、两段快板书,zui后还用天津话模仿了段郭德纲。要不是看见计价器在跳,我还以为买了张德云社门票。

十八街麻花比我前臂都粗,咬下去硌得牙疼。在我们重庆,陈麻花都是手指粗细,香脆化渣。你们这巨型麻花,是预备着饥荒年代当战备粮吗?

山海关汽水橘子味正得惊为天人,玻璃瓶押金制更是环保典范。可出了天津卫就难觅踪影,反倒让某老吉称霸全国。就像我们重庆的天府可乐,明明有中草药配方护体,怎么都干不过洋可乐?

这趟哏都之旅,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十里不同风"。希望下次来能带着答案看天津,说不定还能教会的哥几句重庆言子:"要得,相声嘛,巴适得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