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00万!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又易主了?

西部城市 2024-11-01 19:43:59

文丨西部君论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新能源汽车眼下绝对是最靠前的之一。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归属,一直在持续变动。2021年,是位于长三角,率先抢跑的上海。2022年,是位于西部,犹如黑马横空出道的西安。2023年,是位于大湾区,后来居上的深圳。就当大家都在观望,深圳、上海、西安,谁能成为2024年新能源汽车第一城时,新的竞争者出现了。

日前,合肥宣布,截至10月21日,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万辆,同比增长74%。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又要易主了?还有哪些城市在发起冲刺?01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扩容,并不只有合肥。如陕西方面的数据显示,1-9月,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量79.88万辆,同比增长10.47%。作为“第一城”有力竞争者的上海,虽然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略微下降(同比下降4.1%),但也达到了87.74万辆。但合肥还是以增速取胜。1-9月,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92.75万辆,同比增长74.47%。也就是说,尽管深圳目前的数据尚未公开,但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上海、西安,几乎已成定局。

2023年,合肥以74万辆的产量位居全国第四。2024年,合肥如果成功实现130万的产量,即便无法超过深圳,也将大概率坐上第二把交椅,成为第一城的最有力竞争者。合肥为何这么猛?其实,最大功臣仍是比亚迪。有分析称,比亚迪约贡献了合肥超过一半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当然,这个比例的高低,还要看和谁来比较。比如,在西安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中,比亚迪一度占比高达98%。此外,近些年异军突起的“新能源汽车城”,如郑州、长沙,比亚迪也都在其中扮演了绝对的顶梁柱作用。甚至,不排除还有新的城市,需要靠引入比亚迪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突破。相较而言,合肥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已算是比较多元。

数据显示,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等6家整车企业,实现了外资巨头、央企造车、造车新势力、地方自主品牌等多种造车形式的“全满贯”。意气风发的合肥还瞄准了新目标:力争到2027年,形成2家至3家年产50万辆整车企业,新增10家百亿规模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产能超300万辆,集群营收超7000亿元。不难看出,在冲刺“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上,合肥可以挖掘的空间还很大。02当然,其他城市也还在发力。比如,郑州,前三季度,全市汽车实际下线产量69.12万辆,增速83.5%;新能源汽车实际下线产量36.17万辆,增速901.9%,已超过2023年全年的31.6万辆。常州,前三季度新能源整车制造业产值增长8.3%,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2%。重庆,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59.43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38.01%。可以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无论从品牌,还是从城市角度看,都还远未到终局,洗牌的空间不容小视。作为全球性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不管是传统的燃油车,还是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对于城市格局都有着重要的塑造力。事实上,这一点在目前已经有苗头。中国传统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为:长春、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重庆。可以参考的是,在2023年新能源汽车十强城市中,六大老牌汽车城,就只剩下上海、广州、重庆三大城市入列。汽车产业上的较量,也直接影响到目前一些城市的发展走势。如重庆目前不仅在GDP总量上超过广州,而且汽车总产量上也超过了广州——今年前5个月,重庆以99.71万辆的汽车产量,反超广州(94.73万辆),时隔近十年,再次坐上全国汽车产量第一城之位。

这里面,两座城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发展反差,可以说就是关键性变量之一。同样的,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强势崛起,近年来合肥的发展走势,也让人刮目相看。

比如,今年前三季度,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2%,高出全国9.4个百分点,在26座万亿城市中排名第一。同时,在GDP总量上,相比2023年前三季度,合肥超过济南,上升到全国第17位。03有数据显示,国内目前至少有25座城市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支柱产业,并明确提出了打造大规模汽车产业集群的目标。可以想见,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最终能够如愿。甚至说,淘汰赛其实已经开始。但从目前合肥等城市的成功经验看,有几个方面的趋势越来越明朗。一,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业的竞争。只有保持持续的产业更新能力的城市,才能“永立潮头”。二,产业的引入和培育,越来越考验产业生态的打造。过去可能土地、资源、补贴等等,在招商引资中占据更重的分量,只要地方舍得“砸”,就能够“套来狼”。但现在,一个要素齐全的产业生态,对于“招大引强”,显得越来越重要。不夸张地说,招商引资比拼到一定阶段,一定是靠企业吸引企业,靠产业吸引产业。合肥近些年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产业上的齐头并进,恰好都与新能源汽车形成了良好的生态互补。所谓“芯、屏、汽、合”,“急、终、生、智”,都有着内在的关联,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圈。三,制造业在当下的重要性变得更为突出。合肥于2005年就确定了“工业立市、产业第一”的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这一点一直坚持到今天。相对来说,一些城市则更早开启了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这里面没有绝对的对错,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也有差异。但在当下而言,制造业实力突出的城市,总体上会表现出更强的发展韧性和后劲儿。好在,这几年,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重新提出了“制造业立市”、“工业立市”的计划。在这种新的产业竞争导向下,到底哪些城市能成为新赢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的竞争格局,仅仅只是开始。

0 阅读:2

西部城市

简介:探寻西部经济、文化、历史脉络,在西部读懂中国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