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妇女最后的坚持是“洗个头再见人”

明察明见 2025-03-13 16:50:02

周二中午要和大学同学小聚,周一确定了此事,我开始安排聚会当天的行程。

五点四十起床,给女儿做早饭,催她起床洗漱,赶6点34分的地铁,7点10分到达校门口,扔下她,我再坐地铁回去。周二上午是一周一次打扫卫生的日子,周末太乱,周一太累,所以放在周二。打扫完了,我得洗个澡,主要目的是洗头。

要见人,而且还是十年没见的老朋友,必须洗头。

头脑中演练至此,群里来了消息:“我正在纠结见你们要不要洗个头,但我大姨妈来了……”我宽慰“那别洗了,我都长到110斤了,谁也别嫌弃谁?”朋友预防针打全套:“我也是,胖了,还有白头发,提前打个招呼,怕吓到你们。”我答:“不怕,我两鬓斑白,上一次染头发还是两年前。”老同学心安:“就喜欢你这种见过世面的!”

放下手机,我开始犹豫,既然她不洗头,我是不是也不用洗了?这样还显得更友好。可是她不洗还专门打招呼了,我又没打招呼,似乎还是洗一下比较好。

洗头还是不洗头,这是个问题。

小时候三千烦恼丝就是我的烦恼,每天梳打结的头发是麻烦,洗头即便缩减到一周一次,也是麻烦。八十年代,没有洗发水这种东西,香皂洗过的头发干涩得很,费好大力气才能梳开。夏天回乡下老家,疯玩了几天,带回了一头虱子,得用篦子把虱子一个个篦下来,再用肥皂反复洗。这下更难梳了,记忆中我曾经愤怒到把打结的部分全剪掉,留个犬牙交错的发尾。

平日里给我梳头是件家务,一般由我妈完成。小学离家步行半个多小时,早上要送两个孩子出门,家里总是一片忙乱。为节约时间,我妈会在我吃饭的时候给我梳头,我低头干饭,她在后面拉扯,我觉得自己特别像被缰绳勒住的一匹马。后来,我爸也上了。

我妈是个新女性,有一天质问我爸:“女人能顶半边天,做早饭送孩子出门,为什么是我一个人的事,我们得轮流干。”我爸同意了,然后我就开始受苦。每天吃早饭,我的头发就被直男的双手反复拉扯,“缰绳”紧得让人窒息。后来,这个家务又回到了我妈那,可能是因为有一天,我爸给我梳完头,我把脸从碗里抬起来的时候,满脸都是眼泪,疼得。我妈看见了。

等我成年后有了自己的女儿,充分体会了我妈的感觉,心疼孩子,老母亲就只能自己受累。

为什么不把头发剪短呢?

据说是因为我出生后第一次剃头,生了一场大病,我妈自此有了执念,觉得胎毛不能剪。一头胎毛一直留到我上初中,那时候我妈有了新的执念:这孩子是读书的料,长头发影响学习。她一剪刀下去,我的辫子没了,家门口理发店,两块钱换了个“运动头”,世界清静了。

清爽之余,我也有点小小的伤感,毕竟青春期,到了爱美的时候。那时候学校对发型其实没有严格的要求,不过“披头发”却是“问题少女”的标配,大家心向往之却大多不敢尝试,最多周末的时候披散着头发过过瘾,还要推说:“刚洗了头还没干,只能披着”。

多年后,看韩剧《人鱼小姐》,雅丽英非要给仇人编一个头发被剪得一塌糊涂的情节,以此折磨她。剧里的台词太有道理了:“头发是女人的半张脸。”

一直到上大学我才拿回对自己头发的控制权。

人潮涌动的校园超市,我和我妈在里面奋战,脸盆牙杯牙刷,肥皂毛巾袜子……还有200毫升的“舒蕾”洗发水。

成长就是不断折腾头发的过程,烫过、拉直过、染过且染过N种不同颜色……俱往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想再折腾的呢?怀孕大概是个时间节点。

化学品毒一毒自己也就罢了,可不能惹上胎儿一点。生完孩子之后哺乳大半年,不弄头发,同理。等孩子大一些,事情更多了,除了搞吃搞喝,还要搞学习,做个数学,老母亲脑细胞死一堆,于是,没力气搞头发了。当然,还有经济问题,什么时候染个头发不办卡开始要800起了,有这钱吃个自助不香吗?如此一来,此消彼长,老母亲的宿命就是,头发越来越丑,身材越来越胖。

中年老母亲,一地鸡毛。

岁月的磋磨,变成了肚子上的赘肉和花白的鬓角。头发总量在减少,白发数量在增多,于是白发的比例越来越高。不仅白且油。女儿的头发三天不洗,依然飘逸,我的一天不洗就变得油汪汪的。但也不能老是洗,吃消炎药多了会产生抗药性,洗头多了油脂似乎也会产生抗性,总之,就是越油越要洗,越洗又越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商家也为女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我曾经觉得头发蓬松喷雾是个好东西,喷一喷、抓一抓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后来头发似乎对它也产生了抗性,用久了便逐渐无效。

物理性解决是个办法,比如戴帽子。好友有段时间总戴帽子,在单位开全员大会发言时也戴着,我说:“你好时尚,”她说:“非也,只是为遮住油头。”不过帽子涉及服饰搭配,且夏天无法使用,只能对付一时。

对付头油,最终还是得靠洗头,我们能控制的只有洗头的频率和时机。不用见人的日子里,油就油吧;聚会发生在户外,帽子足够且合理;如果是正式的场合,那就必须洗头了。

前一天洗不行,睡一觉全塌了,就得出席那个场合的当天早上洗,洗干净、洗香香、洗蓬松,然后,终于可以见人了。

洗个头再见人,是为了礼貌和体面,是中年妇女们最后的坚持。

在去见面的地铁里,收到另一个妈妈的消息:“我可能要迟到,想想还是回家洗了个头。”我笑:“一模一样,洗头是家长会前的仪式感。”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