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到现在都不明白,中美芯片战一旦开打,美国毫无胜算!

科普大 2025-02-07 01:48:10



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突施狠手,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行业内炸响,进一步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加以限制,多达 140 家企业被其列入实体名单,其中 136 家是中国企业,另有 4 家海外关联企业。

看到这里,不禁让众人满腹狐疑,美国人难道是丧失理智了吗?

这般“自损八百,杀敌一千”的策略,真能达成其目的?

中美芯片战再次开打,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1. 美国禁令再升级,真的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末日吗?

众所周知,半导体产业早已形成全球化分工协作的精细格局,美国偏偏要“反全球化”,偏偏非要对中国痛下杀手,这真的有用吗?

不见得,要知道美国半导体企业长期在产业链占据一定位置,尤其是在高精尖领域,可如今其美国的禁令却让芯片等相关产品无法在中国市场销售,导致营收下滑。

不得不说,此举得不偿失!

大家知道美国《出口管制条例》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出口管制法》,看到这个时间点,大家一定会恍然大悟,《出口管制法》不就是针对中国的吗?

对我国实施战略禁运,控制贸易,以维护西方国家所谓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看起来这就是美国现代出口管制体系的开端。

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可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针对中国,而是从新中国成立那一天,美国就开始对中国“围追堵截”了。

如此说来,美国的禁令并没有阻碍中国的飞速发展,也正因为如此,这并不是中国半导体行业末日!

2. 管制都有哪些升级举措?

美国出台的出口管制条例,主要聚焦于半导体领域,其涵盖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半导体制造设备以及相关软件的生产开发等多达27个领域,同时对高宽带宽内存也实施了全新的管制措施。不仅如此,在产能转移方面亦有所布局。

由此可见,美国已着手从材料制造、芯片制造到芯片设计等半导体全产业链,对中国展开全面封锁。

美国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妄图阻碍中国获取先进技术,极力限制中国发展半导体国产化的能力,以图遏制中国在该领域的崛起势头,维持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霸权地位与竞争优势。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这么做,真的能得逞吗?

恐怕未必,单从对产业的伤害性来看,美国这般行径显然对美国企业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这又是为什么呢?

3. 美国损人不利己

答案很简单,自从美国着手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以来,中国便已不再对美国抱有任何期望,其实那个时候,美国就已经将我国先进制程工艺技术与设备的获取途径,给完全切断了。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国便开启大规模国产化替代进程。

当下美国管制升级,看似来势汹汹,实则不过虚张声势。

我国国产化替代进程并不会因为美国制裁,封锁而停止,这么看来,真正遭受冲击的实则是美国企业。若美国半导体企业全体停止与中国的商业往来,试问最终受损的是谁?

必定是美国企业,反观中国,当美国企业退出后,原有市场份额并不会凭空消失,必然会被中国半导体企业快速填补。

诚然,短期内我国半导体技术或许稍显逊色,但我国半导体产业已然达到能用、可用甚至是好用的水平。从长远视角考量,这无疑有利于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

如此一来,美国此举看起来像是主动让出市场份额,为中国企业提供发展契机。

所以当相关制裁举措出台后,列入名单的企业纷纷表态,所受影响微乎其微,这就是关键所在。

4. 来自中国的反制

美国半导体禁令升级,中国的反制旋即而至,超硬材料、部分稀有金属的出口管制,像石墨等材料被明确禁止出口至美国。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

四大行业协会也相继发声,其声明意图清晰明了。

其一,呼吁国内企业一定要谨慎。

其二,倡导加速国产芯片的制造生产与研发进程,大力推动国产芯片替代应用。

不少人对此存疑,觉得中国不应采取“一刀切”,认为仍可按需购买美国芯片,那么问题来了,四大协会的想要表达的,真的是你所想的那层意思吗?

并非如此,所谓谨慎采购,是鉴于美国芯片当下的可靠性存疑,这意味着美国随时可能对中国企业断供。

话里面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就是在提醒企业要有多手准备,既要考虑当下采购美国芯片方式防范,更要有完备的替代方案。

美国率先对中国下了重手,这岂不是直接切换国产芯片最好的时机,所以这既是一种未雨绸缪,也是国产化替代的好机会!

5. 中国半导体产业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不管美国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妄图借此全面遏制中国发展,是其核心目的。

然而美国不知道的是,其实打压中国的最佳时机已然错过,因为在2018年的时候,中国芯片半导体产业链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其实那个时候才是最好的机会。

但历经短短五年多时间,中国在成熟制程领域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进步,设计、工艺、制造,乃至设备、材料等各个环节,我国都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

若以国产化率作为量化参数,便能清晰地看到这一显著变化。

例如汽车产业,2018年芯片国产化率不足5%,而到了今天这个数值已经突破10%,随着美国此次禁令再升级,预计到明年,国产化率甚至将提升至25%。

不得不说,美国此举反倒成了推动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神助攻”,进一步激发了中国在该领域的自主创新与国产化替代进程,使中国企业加速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向着更高水平的自主可控稳步迈进。

6. 中国半导体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半导体产品与军工产品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军工产品往往侧重于战略考量,无需过多权衡代价与经济价值,而半导体产业最终是要面向市场,必须要接受市场的严格检验。

当下,中国半导体公司最为突出的优势就在于价格,即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

中国企业推出一款产品时,会从性能、成本、质量等多维度综合考量,即便在性能方面可能稍逊一筹,但凭借成本优势,也能够在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甚至有机会进军海外市场。

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构建创新性的工艺平台并提升技术能力,这两点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的发展路径是,先凭借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将重点聚焦于成熟制程工艺,在稳固根基之后,逐步加大研发投入,一旦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便向欧美日韩等占据主导的先进制程领域发起冲击。如此循序渐进,才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可行之道。

7. “中美芯片战争”最终获胜的必将是中国

中美在技术领域的争夺大幕已然拉开,其交锋的激烈程度全然不逊色于一场区域冲突战争。

对中国来讲,坐拥全球规模首屈一指的单一市场,这就是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的根基所在。

哪怕失去美国方面的助力,即便遭受美国极为严苛的围堵,中国企业依然能够凭借市场规模的强劲支撑,稳步地谋求发展并逐步走向强大。

就算是美国,也不得不承认中国这个显著优势。

伴随中国企业在自主研发之路上的持续奋进与接连突破,中国产品所达成的进步、所历经的困难,以及所实现的升级迭代速率,势必会远远超乎欧美国家的预估与想象。

从这一视角来看,时间拖的越久,对中国产业的蓬勃发展就越有利。

毫无疑问,在这场中美芯片激战之中,最终获得胜利的必将是中国。

那么你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观点吧!

0 阅读:10

科普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