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一直是中国促进出口、对冲他国贸易保护措施的有效方法,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以后继续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1996年退税总额仅约655.8亿元,2012年首次突破了1万亿元,在2021年出现阶段性高点约18158亿元,2023年约17122亿元。
从2018年11月1日起,中国大幅提高了出口退税率,将当时出口退税率为15%的以及部分13%的货物全部提高到16%,9%的提高到10%、部分提高到13%,而5%的提高到6%、部分提高到10%。
2023年出口退税总额为1.8万亿元,占全国总税收15.9亿元的11.3%,而出口退税主要来自于增值税,2023年增值税总额为6.93万亿元,占了四分之一。
11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为什么要调整?
取消和降低出口退税,肯定是不利于外贸和出口的。
国外市场受损,那就用国内市场弥补。既然要扩大内需,那么取消、降低出口退税率,也有利于逼行业加速出清、更加关注国内。
随着国内税制改革,尤其是过去采取很多免税、减税政策,导致出口退税额度开始超过实际缴纳的,产生了“超额退税”,也就是退税多于实际缴纳的,也就出现了一些企业靠出口退税赚钱,甚至热衷于搞“加工贸易一日游”来骗退税。
如果能够有利于出口也就罢了,但是从2018年以后美国大幅加征进口关税,我们减免的出口退税根本无法对冲加征的关税。
中国出口退税来自于全民纳税,也就是中国的国库,而美国加征关税之后,就相当于税收收入从中国的国库转移到了美国的国库,成了我们花钱补贴美国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