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胎诈补!谁还敢去阳江?有关部门回应来了,但真能让人放心吗?

益者三友金子 2025-02-08 15:58:34

划胎诈补,这个2025年刚爆火的新词,背后却是一场让人脊背发凉的黑色产业链。从广东阳江新墟服务区的监控画面曝光开始,网友的愤怒就炸开了锅——黑衣男子趁车主上厕所的间隙,用刀片熟练地划破轮胎,再假装“好心人”上前揽客修车。这种明目张胆的“钓鱼式宰客”,竟然在高速服务区反复上演,甚至成了某些人的“创收手段”。而更魔幻的是,服务区管理方的回应看似积极,实则漏洞百出。

事件回顾:从“补胎”到“刑拘”,一场教科书级的反杀

2月4日,一名小米SU7车主在阳茂高速新墟服务区停车时,车辆哨兵模式拍下关键证据:黑衣男子王某手持工具,仅用几秒便划破轮胎,随后淡定询问车主是否需要补胎。车主当场报警,警方迅速将王某刑拘。但事情没完——网友扒出,同一服务区早在2020年就发生过类似事件,甚至有车主被迫花4400元换胎,而涉事汽修店始终安然无恙。

更讽刺的是,王某被抓后,家属试图用钱私了,被车主硬刚拒绝。这种“花钱捞人”的操作,暴露了黑产链条的嚣张:今天抓一个划胎的,明天就能培训十个新员工。

官方回应三连:关店、检查、加强管理,但真能堵住漏洞吗?

面对舆论压力,粤西分公司总经理王某(与嫌疑人同名)给出三点回应:

事发一小时后关闭涉事修理店:看似雷厉风行,但网友质疑——为何等到事件曝光才行动?此前多次投诉为何石沉大海?

全面检查服务区汽修店:问题在于,涉事汽修店是外包商户,服务区长期以“承包制”甩锅监管责任。这种“踢皮球”式管理,检查能查出什么?

加大管理力度:口号喊得响,但如何落实?增加巡查频次、定人定岗,听着像“临时工背锅”的翻版。

翻译成人话就是:

“我们关了店,查了人,以后会多盯着点。”可若真有心整治,为何五年间同一服务区屡次发生同类事件? 说到底,服务区外包模式不改革,监管责任不压实,所谓的“整改”不过是敷衍舆论的公关话术‌。

‌三个致命问题,服务区敢回答吗?

谁在纵容“划胎产业链”? 从划胎、揽客到高额换胎,明显是团伙作案。若无人抽成,汽修店敢在服务区眼皮底下长期作恶?

外包就能甩锅? 服务区将汽修业务承包给第三方,但场地、客流都是服务区提供的资源,管理方凭什么免责?

智能监控立功,但普通车主怎么办? 这次事件中,小米汽车的哨兵模式成了关键证据,可没有高端配置的车主只能吃哑巴亏。公共服务区的安全保障,难道要靠车主自己买“科技装备”?

网友的愤怒,藏着更深的焦虑

事件评论区,一条高赞留言道破天机: “这不是补胎,是谋财害命!” 若车主未发现胎压异常,直接开上高速,爆胎后果不堪设想。而服务区作为车流密集的交通节点,竟成了黑产温床,公众安全感被彻底击穿。

更让人心寒的是,类似事件在多地高速服务区已成潜规则。有车主总结出“避坑指南”:停车必须找摄像头、上厕所要轮流盯车……当普通人出个门都得活成“侦探”,公共服务岂不是笑话?

根治乱象,必须砍断利益链

要终结“划胎诈补”,不能止于刑拘一个王某:

法律层面:将恶意划胎定性为“危害公共安全罪”,提高量刑标准,让黑产从业者不敢伸手。

管理层面:高速公路公司需收回汽修业务经营权,或对承包商实行“连带追责”,打破“外包即免责”的潜规则。

监督层面:建立服务区“黑名单”制度,对多次违规的服务区降级整改,甚至关停。

写在最后:安全感不是“高科技限定”

小米汽车的哨兵模式这次立了大功,但普通车主不该为公共服务漏洞买单。当我们称赞“科技守护正义”时,也该追问:如果连基础的安全都无法保障,再酷的“黑科技”也不过是无奈之下的补救。阳江服务区的回应,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还是新一轮敷衍的开始?答案在行动,不在通稿里。

0 阅读:0

益者三友金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