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孤独的10首诗词,句句断肠,道尽沧桑。

书易聊文化方式 2025-04-11 10:09:08

孤独,是人类永恒的命题。那么,什么是孤独?曾有人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也有人说:“所谓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率。无人欣赏,无人共鸣,是为孤独。”

01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公元761年,李白最后一次登上敬亭山,此时他已年过花甲。没有人夹道欢迎,也没人与他把臂同游,更没有人陪他一醉方休。他独自一人,蹒跚地登上了敬亭山,在那静坐良久。茫茫天地,仿佛只剩他和那座亘古不变的敬亭山,孤独落寞的情绪盈满了心间,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这首《独坐敬亭山》。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都说李白潇洒恣意,狂傲不羁,浪漫如仙,却不知他也同样备受孤独之苦。孤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概只有尝遍这世间冷暖,才可超脱。往后余生,掬一捧清水,握一份淡然,盈一眸清远,静以修身,随遇而安。

02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贞元九年(793)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历任礼部员外郎、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等职。柳宗元作风隽郁而清幽,诗精莹如珠玉。柳宗元出身名门望族,21岁考中进士,正值青春得意的年华,父亲却突然离世,不久之后,和他情深意切的妻子也不幸身亡。他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改革的王权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此篇为《江雪》,“千山”与“万径”皆极言自然境界之空阔广大,只有一叶扁舟上的渔翁在雪中的寒江独钓。冲淡幽清图景中广袤与渺小的差距被极度夸张,孤舟独钓成为画面的核心,寓含诗人心中无限的孤独。半年后母亲女儿相继去世,两位姐姐也先后病逝。他历尽艰辛,受尽排挤,友人一个个离散,亲人一个个凋零,30多岁便满头白发,显得老态龙钟。在永州十年,尝尽了凄苦,满心都是孤独,于是才有那首被称为孤独界天花板,冠绝古今的《江雪》。短短20个字把天地万物都裹进了冰雪,而那个钓鱼老翁如同宇由中的一粒尘埃,有多渺小就有多孤独。819年,柳宗元病死在柳州,终 47岁。柳宗元的《江雪》是中国历史上最孤独的一首古诗。鸟兽尽散,人迹全无,唯有一舟一人,一蓑一笠,于皑皑大雪中,独钓寒江,苍凉到极致,也孤寂到极致。

03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这首词堪称是苏轼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苏轼主要借“幽人”、“孤鸿”两种意象托物寓怀,既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又表达了他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同时代的黄庭坚曾经评价这首词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清代陈廷焯也评价这首词说:“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是坡仙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也”。

由此可见,这首词在境界上的无人能出其右。这首词的开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就是千古名句,它不仅营造出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表现出了苏轼内心的孤独感,还为后面“幽人”、“孤鸿”的出现起到了铺垫作用。在漏壶水尽,夜深人静的时候,苏轼独自一人走到了庭院中,看到了一轮弯月挂在了稀疏的梧桐树间。紧接着两句“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便是“幽人”、“孤鸿”的出场。在这样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环境中,又有谁和我一样独自在月光下徘徊,就像是天穹中飞过的一只孤单的大雁。这两个意象的相互映衬,不仅使得这首词极富有诗意之美,还使苏轼的孤独感更为具体感人。

04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个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弹琴、唱歌,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有的只是明月这个好友的陪伴,那份闲适自得是俗世多少名利都换不来的。我也喜欢独坐。读或写,会觉得那些文字像一粒粒种子,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和收获;有时候,又感觉它们像一颗颗星星,给我带来了无限光明和希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者,就是独坐。没有独坐之功,万卷书将是何等寂寞与惆怅?古人说:“大隐隐于市。”真正的隐士都不是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而是在繁华的都市里,照样能逍遥独坐。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他曾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要心能静下来,无论在哪里都能感到周围的清净,否则,无论在哪里都会深受喧闹之苦。一个人能够独坐,便能享受很多美好,比如安静的思考、恬淡的心境、与世无争的情怀。你尽管安心独坐,或坐在花前,或坐在云下,跟它们聊聊,或者什么也不说。就像诗人顾城所说的那样:“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从功利角度来看,独坐也是世间美好创造的源泉。没有司马光的独坐,何来《资治通鉴》?没有牛顿的独坐,何来万有引力定律?没有曹雪芹的独坐,何来《红楼梦》?没有康德的独坐,何来《逻辑学讲义》?独坐,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一个个美好的世界。世事纷杂,常扰乱我们的心。而独坐,能让如水的心变得平静和澄澈。心平静和澄澈时,那些乌烟瘴气的私心杂念都沉淀了。这时候,我们才是真正的自己。

当我们是真正的自己的时候,也就能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人柳沄在《坐在山里的石头上》中写道:“坐在山里的石头上/时间久了/像是坐在家里那把/脱了漆的木椅上……时间越长越不想知道/坐在山里与坐在家里有哪些不一样/时间越长越想不出/——坐在哪儿/不是坐在生死之间。”可是,世间很多人,不是坐在石头上,而是坐在名利上、权力上、虚假上、阴谋上……并且为了这些蝇营狗苟,不择手段,甚至铤而走险,而他们不曾想,最后自己变成了一抔灰,啥也带不走。这样的人,远离自然,而自然最后还是大度地收留了他们。独坐,就像一座高山,矗立在我们的心间,挺拔着出世的巍峨。

05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作者: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派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挠,迫害主战派……那时,多人被罢免和杀害,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的。岳飞内心的极度郁闷,对投降派猖獗的极度愤慨,均写于词中。

“独自”写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心事无法向人诉说,可见其苦闷之深。结拍“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衬词人不能成眠,更见孤独之感。上阕用简洁的语言和平淡的叙述质朴地展现出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其简沽有力、朴素真切的文风,确实展现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对的历史情景的复杂性。下片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换头三句“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慨叹岁月如流,家乡长久沦陷,归期遥遥无望。作者自二十岁从军,出生入死,与金兵浴血奋战,决心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五岳祠盟记》),为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可是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每当他想到这里,怎能不义愤填膺、忧心如焚呢?所谓阻归程,实际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而是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因为当时正是秦桧弄权,气焰十分嚣张时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含蓄的表现手法,弹出弦外之音,让读者去体会。结拍三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据《吕氏春秋本味》,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唯有钟子期能从琴声中体会出他的心事。后来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秦桧上台后,迎合赵构的旨意,对坚持抗金的主战派进行无情的打击和迫害,将他的亲信和爪牙安置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以便实现其卖国求荣的罪恶目的。这三句表达了作者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统治下南宋的黑暗现实。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忧国忧民使他愁怀难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独自徘徊。下片写他收复失地受阻,要抗金却是“知音少”,内心郁闷焦急,用了比兴手法。作者隐忧时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凉悱恻之思。

全词所展现的沉郁悲怆情怀,节制而深层,忧思而压抑。至其《小重山》词,则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国怕回首,而托诸惊梦;所愿不得偿,则托诸空阶明月;咎忠贞不见谅于当轴,致坐失机宜,而托诸瑶琴独奏,赏音无人。盖托体比兴也”,如此评断,亦可谓知套岳帅之良苦用心也。

06

《落花落》

唐·王勃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落花飞,燎乱入中帷。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落花度,氛氲绕高树。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落花落》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创作的一首古体诗,王勃22岁时,因为“擅杀官奴”,被判死罪。后逢大赦,王勃免了死罪,于是诗人猛然明白了光阴,明白了落花,便有了这首落花之作。

王勃,字子安,初唐时期最了不起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天才,他一生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岁,可却写下了无数令人惊艳优美名篇,每一首都足以令人惊艳,特别是他的一首《滕王阁序》,更是被称为千古美文,里面一些经典的句子,那也是深入人心,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等等,这些当下我们经常引用的名句,便是出自于这篇文章。

王勃作为一位天才诗,文学上的成就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是他在现实的生活中则又是颠沛流离,虽然有着过人的才华,但是却又是极为悲情,不仅没有受到重用,更是还由于自己擅自私杀官奴,一度被判了死刑,以至于连他的父亲也受到了牵连,并被发佩到偏远的交趾。为此王勃更是悲痛不已,原本以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父亲,但是后来又由于逢了大赦,王勃也被免去了死罪。

死里逃生后的王勃更是对于人生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内心也更为忧愁,为此他想念父亲,于是独自乘船去交趾见父亲,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之下,他写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诗作《落花落》,通篇描写得极为凄美,也无比的伤感,而这首诗也正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由于写完了这首诗之后,他便从船上掉落到了海里被淹死了。所以这首诗也最是能够体现出王勃的当时的心境,也是他生命最后的绝唱。

交趾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北部,而那个地方历来也都是属于中国,那王勃的父亲也正是被贬到那里,所以到王勃历经千辛万苦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便是被淹死在了海里,而他的这首诗则是传递出了一种凄美的意境,通篇描写得也是感人肺腑。那这首诗其实也是比较好理解,写得也是极为悲痛,诗人以落花来代替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一种描写方式尽管并不是很新鲜,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细腻的描写,则是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处处充满了忧愁,读来当真是令人感慨万千。王勃的一生尽管很悲情,可是他在文学上却是大放异彩,成为了唐朝最伟大的天才,写下的每一首诗都震撼我们的心灵。而他的这首《落花落》,作为他生活最后的绝唱,更是写尽了世间的无奈,以及诗人对于人生的解读,所以如此凄美的一首作品,应当说也是最能够体现出王勃的天才气质。

07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此外,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

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08

古今最孤独的一首唐诗,问世1326年,从未被超越。一千三百多年前,北京,一个中年人站在一座高台上。他眺望四周,仰视苍穹,回想起了此地昔日的繁华,又忆起了自己多年以来的漂泊、凄凉,孤独感瞬间涌起,他慨然叹息,吟出了一首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 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极具有政治才能和政治见识,他敢言敢谏,但是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打击,曾被株连下狱,两度从军边塞。心情郁郁悲愤,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写下了这一首千年悲歌。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这是一声怀才不遇的千年叹息: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求贤若渴的明主。天地悠悠,人生短暂,这一腔热血该向何处去撒呢?年近四十的陈子昂,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政坛拒绝了陈子昂,而诗坛却永远记住了他。一首《登幽州台歌》,让陈子昂在唐诗史上留下了最闪耀的一笔。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所以,别沮丧,努力有时候可能没有结果,但也许在其他地方,为你悄悄开了花。就像陈子昂,在政坛失落,却在诗坛封了神!

09

历史上最催泪的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历史上最孤独的诗: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捻熄灯,无人共我书半生。无人陪我夜已深,无人与我把酒分。无人拭我相思泪,无人梦我与前尘。10

历史上最伤感的一首诗:半生风雨半生寒,一杯浊酒敬流年,回首过往半生路,七分酸楚三分甜,日出东方催人醒,不及晚霞懂我心,辞别再无相见日,终是一人度春秋。

读过哪些最孤独的古诗词?读到断肠处,孤独慰我心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国风·王风·黍离》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顾贞观 /《金缕曲》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纳兰性德 /《浣溪沙》

0 阅读:22

书易聊文化方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