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赵云持剑藏在幕后准备动手

崔崔不是催 2025-04-28 17:21:38

三国时期,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无论是军事还是政务,所有重要决策都交给诸葛亮处理。这种高度信任甚至让与他结拜为兄弟的关羽感到不满,心生嫉妒。

关羽的性格有些斤斤计较,但诸葛亮对此并不介意,两人后来相处得很融洽。

诸葛亮自加入刘备阵营后,始终忠心耿耿,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他视刘备的宏图伟业为己任,立志助其开创不朽基业。即便在刘备去世后,他依然尽心竭力辅佐少主刘禅,继续为实现蜀汉的兴盛而奋斗。诸葛亮的一生,都在为蜀汉的江山社稷操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刘备的孩子不多,刘禅是他的长子,母亲是甘夫人。此外,刘备还有两个儿子,都是妾室所生。因此,刘禅是唯一有资格继承他位置的人。刘禅在战乱中被赵云救出,逃过一劫,这预示着他未来会有好运。

公元223年,刘备在征战多年后,于白帝城病重,时年六十三岁。临终前,他最为忧虑的是儿子刘禅继位后蜀国的未来,显然他对刘禅的能力并不完全放心。为此,刘备召见了诸葛亮和李严,详细安排了后事。

诸葛亮担任蜀国丞相,李严为尚书令。刘备临终前叮嘱二人,务必尽心辅佐少主,共同完成蜀国的宏图伟业。

在刘备的阵营中,李严的地位并不显眼,尤其是在诸葛亮崭露头角后,蜀国的决策权几乎完全掌握在诸葛亮手中。然而,当刘备临终之际,他却出人意料地开始重用李严。

李严虽然也是托孤重臣,但他的地位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这一点从刘备临终前特意对诸葛亮说的话就能看出来。刘备的这番话明确表明了诸葛亮在托孤大臣中的特殊地位,暗示李严的权力和影响力远不及诸葛亮。这种安排反映了刘备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以及对李严的有限认可。

根据《三国志》的描述,刘备曾对诸葛亮表示:“你的才能远超曹丕,定能稳定国家,最终完成大业。如果我的儿子值得辅佐,你就帮他;如果他不堪重任,你可以取而代之。”

曹操去世后,他的儿子曹丕迅速采取行动,夺取了汉朝的统治权。他自封为皇帝,并建立了曹魏政权。这一系列动作几乎在曹操去世后立即展开,标志着汉朝的终结和曹魏时代的开始。曹丕的举措不仅巩固了家族的地位,也彻底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

刘备对诸葛亮表示,以他的才智远超曹丕,定能治理好蜀国,实现宏伟事业,确保国家稳定。若其子刘禅堪当大任,望诸葛亮尽心辅佐;倘若刘禅难堪重任,则可由诸葛亮自立为帝,接管蜀国。

李严在场时,这番话一出口,诸葛亮立刻惊恐万分,急忙跪在刘备床前,说道:

我愿倾尽所有力量,忠诚尽责,誓死效忠,绝不退缩。

我决心全心投入,为新主效力,尽我所能协助他,直到生命终结。

刘备听完十分高兴,随即向儿子刘禅发出指示:“你要跟着丞相做事,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他要求刘禅今后把诸葛亮视为父亲,凡事都要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刘禅当即表示遵命。

刘备临终前做出了重大决定,将蜀汉的江山与自己的儿子全部交由诸葛亮掌管。这一安排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也标志着诸葛亮正式成为蜀汉政权的实际掌舵者。通过这样的托付,刘备希望诸葛亮能够辅佐刘禅,确保蜀汉的稳定与发展。

刘备一去世,桃园三结义的兄弟终于能在九泉之下重逢。至此,蜀汉的创建者中,仅剩诸葛亮一人还在世。

刘备曾明确向诸葛亮表示,如果他有意接管政权,可以自行决定。这番话意味着,一旦诸葛亮真有篡位的意图,无人能够阻止,因为这是先帝的遗命。

自184年投身起义以来,刘备历经艰辛建立基业。他是否可能将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轻易交给诸葛亮?从历史事实来看,刘备在临终前确实托孤于诸葛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将皇位直接让与。托孤之举更多体现了对诸葛亮能力的信任,以及对其辅佐幼主的期望。刘备作为开国君主,其政治智慧与决策必然经过深思熟虑,不会轻易放弃来之不易的政权。因此,虽然诸葛亮在蜀汉后期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刘备始终保持着对王朝的控制权,并未真正"拱手相让"帝位。

刘备这番话,说白了就是在给诸葛亮灌迷魂汤。表面上句句在理,情感真挚,实际上就是想让诸葛亮继续死心塌地为刘家卖命。他反复强调自己对诸葛亮的信任,无非是想让诸葛亮觉得,既然老板这么看重我,那我就得更加卖力。别看他刘备平时好像没啥大能耐,实际上这人城府很深,特别擅长驾驭人才。他懂得如何用感情牌拴住手下,让诸葛亮这样的能人甘心为他效力。

刘备对刘禅的能力心存疑虑,认为诸葛亮有本事保住基业,但他不打算让诸葛亮一人独揽大权,所以也把李严列为托孤重臣。此外,他还安排了赵云作为后手,以防万一。

刘备预感自己时日无多,立即派人快马加鞭召见赵云。这位多次在危难时刻挺身相救的将领,是他临终前必须当面托付重任的人选。

赵云性格稳重务实,与关羽的孤傲和张飞的冲动截然不同,他对刘备始终保持着绝对的忠诚。

刘备在把后事托付给诸葛亮之后,紧接着召见了赵云,对他说道:

我们在艰难时期一起走到现在,没想到会在这里分开。希望你念及我们的旧情,多照看我的孩子,不要辜负我的嘱托。

刘备对赵云说,他们俩是多年的好兄弟,希望赵云能好好保护刘禅,确保他的安全,并要求赵云一定要做到。赵云听完立刻跪下回应:“我一定尽全力,绝不辜负您的信任!”

刘备这次给赵云下达的指令,明显与对诸葛亮说话的态度大不相同。尽管以往刘备似乎没有像对待张飞和关羽那样重用赵云,但他对赵云的信任却是生死之交。

在长坂坡的激战中,刘备遭遇惨败,仓促逃离时抛下了家人。危急时刻,赵云挺身而出,单枪匹马闯入敌军阵营,成功将刘备的妻子和孩子救出险境。

当关羽和张飞外出执行任务时,赵云一直留在刘备身边,主要负责保护他的安全。后来,刘备临终前向诸葛亮交代后事时,李严也在场,他的角色是观察诸葛亮对托孤这件事的反应和态度。

赵云当时躲在暗处,手里握着剑,随时准备行动。他正在观察诸葛亮的反应。如果诸葛亮真的接受了刘备说的“你可以自己决定”,赵云就会立刻拔剑,当场了结诸葛亮的性命。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