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荣大师为何选择毁掉六脉神剑,而不是用它换取鸠摩智的少林72绝技?这其中有多重考量。首先,六脉神剑是大理段氏的独门绝学,象征着家族武学的精髓,绝不能外传。其次,枯荣大师深知鸠摩智为人狡猾,若将六脉神剑交给他,可能会被用来为非作歹,危害武林。此外,少林72绝技虽为武学瑰宝,但枯荣大师认为贪多嚼不烂,与其追求更多武学,不如专注于自身修行。更重要的是,枯荣大师秉持佛门清净之心,不愿卷入世俗纷争,毁掉六脉神剑也是他断绝贪念、坚守原则的体现。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枯荣大师的行为显得不够明智。
要是他学了大轮明王的七十二门功夫,再配上大理段家的独门绝技,那他在武林中岂不是无人能敌?这样一来,他所在的门派岂不是要称霸江湖了?
仅仅掌握72绝技或一阳指中的任意一项,就足以在武林中独领风骚,更何况同时拥有这两项绝学!
鸠摩智的武学造诣已经达到了顶尖水平,他所精通的火焰刀技法,威力完全可以与六脉神剑相媲美。
即便鸠摩智掌握了六脉神剑,他的武学造诣也不会因此突飞猛进。这种武学虽然精妙,但单靠它并不能让一个人的武功水平大幅提升。鸠摩智的实力更多取决于他整体的武学基础和实战经验,而不是某一门绝技的掌握。因此,即便他学会了六脉神剑,也难以在武学境界上取得显著突破。
鸠摩智在武林中声望极高,自然不会轻易将六脉神剑的秘技泄露出去。大理段氏对自己的独门武学极为珍视,也不担心这门绝学会变得随处可见,失去其独特性。
枯荣大师为何宁愿毁掉六脉神剑秘籍,不惜与鸠摩智和吐蕃国交恶,也不愿用少林七十二绝技来交换?这背后有他的考虑。首先,六脉神剑是大理段氏独有的武学,代表着家族传承,枯荣大师不愿将其外传。其次,少林七十二绝技虽然强大,但属于少林寺的核心武学,若用于交换,可能会引发武林纷争,甚至动摇少林的根基。此外,枯荣大师可能认为,六脉神剑的价值远超少林绝技,毁掉秘籍是为了防止其落入他人之手,保护大理段氏的武学地位。因此,他宁愿承担得罪他人的后果,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这背后肯定有它的道理。
这些技能到底能派上什么用场?
枯荣大师明确指出,天龙寺的僧侣们内力修为已达相当深厚的境界。
段正明的武功修为与段延庆不相上下,而段延庆作为四大恶人之一,曾经在慕容复和其四位得力助手联手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在武林中,能够在内功修为上超越段正明和段延庆的高手寥寥无几。这两位人物的内力深厚,几乎无人能及,使得他们在江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纵观整个武林,能够在这一点上与他们比肩的,实在屈指可数。
即便段正明倾尽毕生精力修炼一阳指,其内力修为也仅能达到第三品或第四品的水平,距离第一品和第二品的高度始终遥不可及。
大理段氏只要把一阳指练到最高境界,基本上就能横行江湖,根本不需要去学少林寺那些复杂的72项绝技。一阳指的威力已经足够强大,练到顶尖水平后,足以让段氏在武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相比之下,少林72绝技虽然种类繁多,但对段氏来说并不是必需品。他们只需要专注于提升一阳指的造诣,就能达到无人能敌的境界,何必再去分心学习其他功夫?简单来说,一阳指就是段氏的核心绝学,练好了它就足够了。
少林功夫的修炼绝非易事,它特别强调按部就班、逐步提升。掌握这些技能需要长期坚持和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每个动作和技巧都需要反复练习,直到完全熟练。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避免因急躁而导致的伤害。通过这种方式,修炼者才能真正掌握少林功夫的精髓。
像‘拈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这些和一阳指差不多的功夫,没个十几二十年的苦练,根本别想有所成就。
大理段氏的武功心法和少林派完全不是一回事,想靠这个练出点名堂来,估计得熬到猴年马月。两种功夫路子差别太大,就算练到老,也未必能有多大长进。说白了,这两家的武功压根就不是一个路数,再怎么练也难有大作为。
既然这样,你干嘛还要费劲去学那么多招式?不如专心练好一阳指,这样武功反而能更厉害。
鸠摩智所掌握的72种绝技,其真正的威力源自小无相功。倘若他未曾习得这门内功,那么这些招式便如同无根之木,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小无相功作为基础,为72绝技提供了必要的内力支持,使其得以展现出强大的攻击力和防御力。因此,鸠摩智的武学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对小无相功的精通。
少林寺的地位不可撼动,谁也不敢轻易招惹。
少林寺与大理段氏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关系密切,形同战略伙伴。双方长期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与互动,在多个领域都有着良好的默契与支持。这种深厚的联系使得他们在面对共同挑战时能够相互扶持,形成了稳固的同盟关系。
慕容博当年潜入少林寺,偷偷带走了72绝技的秘籍。这些武功后来被鸠摩智学去,其实都是来路不正的东西。说白了,鸠摩智练的那些功夫,原本就是少林寺的看家本领,被慕容博用不正当手段弄出来的。
天龙寺一旦接纳了那72门绝技,就相当于明摆着跟少林寺对着干。
不仅与少林寺的合作关系就此破裂,还会引来巨大的麻烦。偷学其他门派的独门武功在武林中是严重的禁忌,天龙寺和大理段氏本就处于不利地位,未来在江湖上也会难以立足。
这么做真是自找麻烦。
鸠摩智心机深沉,行事狡诈。他表面装得和善,实则暗藏祸心,总是想着如何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擅长伪装,让人难以察觉他的真实意图,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充分暴露了他的险恶用心。
鸠摩智这一行为明显不怀好意,他故意将罪名强加给大理段氏。这种做法完全是为了陷害对方,毫无道义可言。
如果他是真心打算用独门功夫来换取天龙寺的六脉神剑,那就得拿出点真本事,比如他的火焰刀或者小无相功。这些才是能打动对方的筹码。
鸠摩智试图用偷来的72绝技作为交换条件,这种做法不仅毫无诚意,更是别有用心。他表面上看似提出交易,实则暗藏祸心,意图借此机会设下圈套。这种行径充分暴露了他狡诈阴险的本性,其目的绝非真诚合作,而是另有所图。
大理段氏要是学了那72种绝技,立马就跟少林寺结下梁子。反过来,要是他们不学,鸠摩智就占了理,说话都能硬气几分。
鸠摩智其实是在用计谋强占六脉神剑,表面上看似有手段,实际上就是在玩花样。
这种行为就像某些强盗在行窃时,不会直接承认自己在抢劫,反而会狡辩说只是暂时借用。他们用这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掩盖自己的罪行,试图让非法行为看起来合法化。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在玩弄文字游戏,用看似合理的说辞来粉饰自己的不法行径。
枯荣大师经验丰富,一眼就识破了这些花招。
面对枯荣大师的拒绝,鸠摩智毫不迟疑地采取了强硬手段。他先是发动突然袭击,随后强行掳走了大理国君主段正明及其子段誉。这一系列行动显示出鸠摩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决心。
枯荣大师销毁剑谱的举动,实则是向鸠摩智表明态度,同时也巧妙地反制了对方。这一行为不仅传递了明确的立场,更在策略上给鸠摩智制造了障碍。
大理段氏根本不在乎什么剑谱,这玩意儿对他们来说没啥价值。原因很简单,会背剑谱的人多了去了,连段誉这种人都能倒背如流。说白了,剑谱在他们眼里就跟普通书籍没啥两样,谁都能看,谁都能记,根本算不上什么稀罕物。所以,剑谱对段氏家族来说,完全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没啥特别的意义。
鸠摩智走后,寺里的和尚们能凭记忆把剑谱写下来,六脉神剑这门功夫也就不会失传了。
销毁剑谱不过是处理了一件古老的物品,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行为并没有对剑术的本质造成影响,因为真正的剑术精髓并不依赖于书面记载,而是通过实践和传承得以延续。剑谱的消失并不会削弱剑术的价值,反而可能促使人们更加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和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因此,毁掉剑谱只是表面的损失,对剑术的传承和发展并无实质性影响。
鸠摩智面临两难选择:要么通过挟持一位高僧来获取剑谱,要么只能无功而返。
大理段氏作为一国之主,其权势和威严不容小觑。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绝非寻常,任何轻慢或挑衅的行为都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因此,面对大理段氏,必须保持足够的谨慎和尊重,绝不能低估他们的实力和反应。
鸠摩智除非别无选择,否则绝不会与段氏家族正面冲突。他更倾向于避免直接对抗,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与段氏公开对立。
鸠摩智挟持段誉这一举动,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吐蕃来说,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一行为缺乏深思熟虑,不仅给自身招致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为吐蕃树敌不少。通过绑架段誉,鸠摩智不仅未能达成预期目的,反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局势更加复杂。这一决策显然没有考虑到可能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事态恶化,给自己和吐蕃都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局面。
如果换成普通人处在鸠摩智的处境,多半会选择放弃争夺,主动认输并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