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开韩国和解之手,韩学者质问:美国在哪里?中国外交大放异彩

良生侃国际 2023-04-11 20:19:17

近段时间以来,韩国主动改善与日本的关系,两国加强合作的新闻接踵而至,尹锡悦先是命令官方下属财团“替”日本企业偿还二战劳工赔偿;接着又公开表示,日本已非侵略者而是“合作伙伴”;还因为“向日本国旗鞠躬”引发风波。

3月16日,韩国尹锡悦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欢迎仪式上出现争议一幕

西方媒体借此大肆鼓噪称:日韩为应对“中国挑战”而“团结”。

但是,韩国国内的舆论却正好相反,从学界到民间,对于尹锡悦的出格举动,表达了不同意见,甚至出现激烈的抗议行动。

那么日韩之间的关系真的会进一步加强,以至于对中国构成挑战吗?

2023年3月16日,在韩国首尔的美国大使馆前举行集会,反对尹锡悦访问日本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历史渊源:公元1719年,朝鲜英祖感怀崇祯帝而半夜落泪;

二、民族性格: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成为中韩两国民族英雄;韩国元首死亡率世界最高;

三、财团干政:三星、现代等财团既是国家支柱,也是幕后操盘手。

中日韩三国的历史纠葛复杂久远,朝鲜民族因夹在大国之间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强烈的自尊和偏激的民族性格,而近代经济高速发展形成了特殊体制。以上因素都对如今的中韩关系造成影响。

第一部分 在强权夹缝中求生存的朝鲜民族

朝鲜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千年前,公元前109年,中国汉武帝东征朝鲜半岛,设立汉四郡,此后,从高句丽到新罗,从高丽到朝鲜,其民族文化传统都与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事实上,朝鲜族的精英阶层皆是从小学习汉文,通读四书五经。现代的韩文,是由朝鲜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于1443年正式创建,并非是在历史中逐渐形成。

世宗大王铜像

而之所以要创造独立于汉字之外的韩文,是因为精英阶层使用的汉文与民间的韩语并不相通,普通百姓学习困难,世宗为了提升民众文化修养,才创立韩文,这一改革被称为“训民正音”,其发音和文字皆暗合中国的“天地阴阳”思想,可见中国文化对于韩国的深刻影响。

世宗大王级驱逐舰

韩文在推广过程中,也遭遇重重阻力,因为韩国精英阶层从小接受中华文化熏陶,认为汉字才是文明正统,使用非汉字属于是“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

此后的朝鲜国君甚至一度禁止使用韩文,直到20世纪的近代,韩文才开始广泛使用,但是依然是汉字和韩文混合书写。

上世纪50年代,韩国街头汉字招牌

直到二战后,韩国街头依然充斥着汉字,与走在中国街头并无两样。

然而,极度的崇拜在遭遇挫折时变为极度的自卑,满清南下,导致朝鲜不得不背弃中华正统,韩国电影中曾经表现过这一屈辱时刻。

公元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后不久,通报朝鲜改大汗为皇帝,要求作为大明属国的朝鲜臣服,朝鲜举国愤然,认为此乃夷狄篡夺大明帝号,断然回绝。此后,皇太极亲自领军十万攻打朝鲜,仅十二天便攻至汉阳城下,朝鲜仁祖逃亡南汉山城,最终,因为多尔衮攻下江华岛,导致仁宗王妃、王子、宗室、群臣等皆被俘虏,仁宗最终出城投降,并向皇太极行三拜九叩大礼。

韩国电影《南汉山城》中,仁宗向皇太极叩头

而后,虽然朝鲜名义上归顺大清,但是王室文人将此视为奇耻大辱,心中依然视大明为正统。

百年之后,朝鲜英祖在阅读明史时猛然发现,当皇太极南下侵略朝鲜时,明崇祯帝曾派军救援,无奈援兵尚未抵达,仁宗已然投降,只得返程。

而当时的朝鲜对此一无所知,英祖每念及此,潸然泪下,感慨道:“试思崇祯时景象,清兵满辽阳,流贼遍中原,然犹欲涉海出师,远救属国,中夜念此,不觉泪下。”

朝鲜英祖画像

而朝鲜对于日本,则是满腔的仇恨,因为日本历史上曾多次入侵朝鲜,给朝鲜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1592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次年,明朝派出大军救援,与朝鲜共同击退入侵的日军,最后由于丰臣秀吉病逝,日军从朝鲜撤退,事后朝鲜与日本断交,直到1609年才恢复外交关系。

再之后,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对外扩张,1895年,大清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朝鲜不再是大清藩属。

1905年,日本与大韩签订《乙巳条约》,并在汉城(今首尔)设立“统监府”,伊藤博文成为第一任统监,至此,朝鲜半岛正式成为日本殖民地。这一段段历史展现了中日韩历史关系的复杂性,韩国人对于日本的仇恨,丝毫不比中国人来得少。

从新闻中也时有耳闻:参加日本运动会的韩国运动员在住宿楼打出“抗日”横幅;在日本驻韩大使馆前竖立慰安妇雕像。

韩国队入住东奥村后打出李舜臣将军的名言:“臣还有5千万国民声援和支持”

因此,在如此深重的仇恨之下,要想通过某一任元首的个人命令,改变两国之间的互信以及民族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尹锡悦在韩国国内支持率迅速下降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 韩国的民族性格

除了历史仇恨,韩国的国民性格也对中韩关系造成影响。

由于地缘因素,朝鲜历史上一直在大国之间求生存,因此形成了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异常炽热的民族感情。可能与先祖游牧血统的关系,韩国个体性格强悍,在面对压迫时反抗极为激烈,甚至形成了行刺传统。

1909年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1979年韩情报部长金载圭刺杀时任韩国元首朴正熙;进入21世纪,韩国人也常常进行绝食抗议、切指抗议等极端行为,常看韩剧的朋友也能感觉到,韩国人在日常情感表达都较为夸张和激烈,可以看出其民族性格。

韩国人街头“切指”抗议

由于中华文化在朝鲜历史上具有主导地位,如今的韩国缺乏文化内核,因此导致缺少文化自信,还由于长期处于藩属国的地位,奉中华文明为正统和精神寄托,而现代国家崇尚独立自主,刻意与中国切割,令其丧失历史价值认同。

为寻求自我价值,韩国人转向对于身外之物的极度崇尚。

韩国的整容业发达、娱乐产业发达,都与此相关,由于缺少文化内涵,产生对自身外貌形象的过度追求;而年轻族群将偶像明星作为精神寄托。

韩国盛行偶像文化

另外,韩国的宗教信仰氛围浓厚,在基督教传入韩国后,短时间内形成烈火燎原之势,各种宗教团体长盛不衰,并且势力庞大,这些都是由于自身价值的缺失,导致向外寻求依靠的表现。

而在与中国的关系中,表现为将中国传统据为己有,并且进行申遗,最后导致中韩民间产生龃龉,并不能将其完全归结为韩国人脸皮厚,而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因素原因。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韩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韩国人对中国既有崇尚和欣赏,也有自卑和嫉妒,形成了十分矛盾的心理,在外交上表现为进退失据,左右为难。

第三部分 韩国财团对政坛的巨大影响

韩国经济从1953年开始高速发展,到2006年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被称为“汉江奇迹”。这样的成果离不开朴正熙时期扶植财阀,并大力发展由国家主导的出口制造业,符合当时的经济局势。

经历二战之后,韩国和中国一样都是百废待兴,面对西方强大的科技、资本实力,唯有通过集中国家的力量发展产业,才能寻得一丝出路。

朴正熙和女儿朴槿惠

而当时的韩国集中国家力量,扶植财团,最终形成了几大财团垄断全国经济的局面,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韩国经济快速飞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造就了韩国经济奇迹,但是其副作用也逐渐显现。

财团势力过于强大,导致韩国贫富分化严重,并且财团对于官方政策形成巨大的影响力,甚至成为背后隐藏的操盘手,无法得到财团支持的政客,无法成为元首。

最终,韩国官场成为各种利益输送的中心,势力争斗尖锐复杂。形成了奇特的官场现象,韩国元首被刺杀、自杀、入狱的比例全球最高。

尹锡悦是韩国第13位元首,在他之前的12位元首中,有1位遇刺身亡,1位自杀,3人被迫辞职,3人被判刑,2人近亲被判刑,1人羁押中病亡,可以说很少有人得以“善终”,这些乱象与利益集团对于韩国政坛的操控密不可分。

朴槿惠出狱

由于韩国财团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也令韩国不可能完全倒向日美。

以三星为例,其一家2010年销售额就占韩国GDP的22%以上,现代集团则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制造基地,中国既是其销售市场也是其生产基地。

因此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其首要任务,绝不可能允许“青瓦台”与中国作对。

如今,因为中国的高速发展,在许多领域已经挤占了韩国的产业优势,例如半导体和汽车工业领域,中国正在逐步赶上,而日本占据了最高科技领域,韩国则被两面夹击,市场被鲸吞蚕食,韩国正被逼到墙角。

现代汽车中国研发中心

以造船业为例,几年前,韩国还拥有全球最大造船业,但短短几年就被中国超越。

第四部分 中国对半岛局势有重要影响

由于抗美援朝形成的现有东亚地缘格局,使得韩国可以发挥的自主空间极为有限,因为中国对于其北方邻国有历史性的影响力,无论从地缘、军事等多方面看,韩国都无法应对与中国翻脸的后果。

中韩关系的未来

总而言之,韩国无论从历史情感还是现代国家利益的角度而言,与中国疏远都不可行,无论是哪一任元首上任,都不可能完全倒向任何一方,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这是韩国作为一个小国却夹在地缘大国之间的必然宿命。

韩国的未来并不取决于他们自己,而取决于中美的地缘斗争。

从长远来看,中国目前的经济体量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GDP水平依然偏低,如果中国人均GDP达到韩国水平,中国的总体GDP将达到美国的数倍之多。

这也意味着,紧邻中国的韩国必将融入中国势力范围。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重现,中华文明以其久远、包容、极具韧性的文明特征,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文明体系,将是未来历史大概率的走向,因此逆历史潮流而动必遭到反噬。

如今,中国官方对韩国是抱着包容和合作的友善态度,从中韩两国合作找回志愿军烈士遗骸,到中国建立安重根义士纪念馆,都体现友善态度,即使有美国反导系统等争议,总体而言,其分歧在可控的范围内。

位于哈尔滨火车站的安重根义士纪念馆

日韩关系走向

自从尹锡悦发表“亲日”言论后,韩国学界密集表态,反对“远中”趋势。

韩国智库,汉平和平研究所主任王善泽发文质问:“中国外交大放异彩时,美国在哪里?”其对美国的失望之意,溢于言表。

还表示,国家间的和平调解通常由美国这样的霸权国家主导,因此中国的动作非常“独特”,与中国成为焦点相反,美国的外交正在衰落。

4月11日,日韩紧张局势重燃,原因在于韩国方面对日本示好之后,一直在等待日本方面的“真诚回应”,但是事与愿违,周二公布的日本蓝皮书重申了日本官方的立场,即不会采取额外措施来满足韩国结束劳资纠纷的要求,并且还重申“独岛”属于日本。

这相当于向韩国伸出的和解之手上吐口水,也难怪韩国方面感到愤怒了。

可以想见,所谓的“日韩和解”不过是一厢情愿,中日韩之间关系,待中国完成伟大复兴之际,才能形成稳定的秩序。

3 阅读:549

良生侃国际

简介:每日国际新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