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印度人口超过中国,国际上刮起了一股“印度旋风”,各种对印度的吹捧接踵而至,其话里话外总想证明:印度会替代中国。
然而,物极必反,很快,便有新加坡和美国学者提出反证,认为印度存在制造业薄弱、教育系统失灵、女性就业率低等结构性缺陷,并且他们根植于印度的文化和体制各个方面,难以解决。但是,这些客观言论似乎没有引起波澜。
但是近日,有印度本土学者也对此提出质疑,并且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他认为,导致印度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印度缺乏像中国一样的技术官员。
其指出,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无论高层如何变化,技术官员的知识潜力都能够被充分开发,而在印度,很难在国家高层中找到类似的人才。
而这种根本不同,源于印度过往被殖民的历史。印度的公务员制度是英国统治的遗产,主要目的是为了执行法律、维持秩序,并且收取税收。但是这些官员机构,并不像中国那样具备应对复杂挑战的能力。
印度公务员考试现场
而导致体制内部缺乏人才的原因,并不在于没有人才。事实上,在许多西方的企业高管和学术机构中,都有大量的印度人。但是他们中很少有人回国,即使回国,也难以发挥所长。
比如,前任国际货币基金的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
他曾经被印度官员邀请回国,出任印度储备银行行长。但是,由于他对印度裙带资本和极端主义的直率批评,导致官方高层并不喜欢他,最后不得不离职。而替代他的人,并不能胜任中央银行的工作。
前印度央行行长,拉古拉姆·拉詹
由于官员中缺乏技术人才,导致印度的许多基础统计数据失真,存在大量伪造的情况。以基本的人口统计为例,由于缺少技术官员的支持,印度的人口普查迟迟没有开展。
就此,彭博社发文称,“印度似乎并不想知道它到底有多少人”。
联合国报告判断印度人口即将超过中国,但是,联合国的官员也承认,关于印度人口规模的真实数字都是“建立在零碎信息上的天真假设,我们没有从印度得到真实的官方数据”。
印度人口普查现场
除了缺少普查和统计能力,官员的行政能力也有限。虽然莫迪启动了许多基础设施项目,但是缺少技术官员的帮助,印度能否实现现代化也值得怀疑。
学者指出,中国的快速崛起有力地证明,国家的经济现代化需要由技术官员和行政官员组成的敬业国家精英团队,制定长期政策和协调行动。虽然莫迪自己的学历没有问题,但是他所在的政党总是表现出鲁莽和无知的一面,比如破坏性的“废钞政策”。
“废钞令”使民众手中的现金变废纸
2016年,莫迪发布命令,废止500和1000面额的印度卢比纸币,理由是打击国内非法活动。
然而结果是灾难性的,由于集中兑换新钞导致大量混乱。因为持有旧纸币只能在银行和ATM机兑换,导致民众在银行大排长龙,自动取款机在几个小时内现金全部用尽,全国一半的自动取款机陷入瘫痪。
有商店因为拒绝接受旧钞而被抢劫,患者因为医院拒绝旧钞而无法入院。10天内,“废钞”事件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70人。
甚至对国家经济产生冲击,各行业现金不足,产业链断裂,生产和出口暴跌,GDP增速从7%降至6.1%
作者认为,印度当局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拒绝受过高等教育的统治人才,结果是,印度不但没有赶上中国,反而将权力斗争置于经济增长之上。若要改变这一点,发挥出巨大的知识和人口红利,需要新的领导阶层。
作者的这一分析视角非常独特,许多西方学者在对比中国与印度时从未提到这一点,这也说明,中国的成功和崛起有多方面的因素造就,并非只有西方常常挂在口边的“人口红利”。
事实上,有许多西方企业家明确指出,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健全的基础设施,良好的营商环境,有效的宏观政策等等。仔细看,所有这些优势,无一不依赖于技术官员和国家政策。
西方国家通常看不到这一点,或者说有意将其忽略,甚至对中国体制恶意抹黑和中伤。
中国的体制内集中了中国知识水平最高的群体,他们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公务员考试
由于我们身处其中,有时候感觉不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反倒是印度学者在进行对比时,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区别。所以,中国的崛起并不是靠“运气”或者西方渲染的所谓“不公平贸易”,而是基于本身的实力,是正确的宏观政策,加上全体人民努力奋进所共同造就。如果西方国家认识不到这一点,一厢情愿地相信可以通过外部封锁和打压,就能遏制中国的发展,只会在中国越来越强大的“残酷”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中国和西方到去吹捧印度,让他们狂傲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