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首富,到底有多厉害?

曾杨清評论 2025-02-21 10:24:45

一场备受瞩目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于北京盛大召开,这场座谈会规格之高,吸引了各界的目光。华为的任正非、阿里巴巴的马云、宇树科技的王兴兴等一众商业大佬纷纷现身,他们齐聚一堂,正襟危坐,共同探讨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在这星光熠熠的阵容中,有一人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就是坐在雷军和王传福中间,姿态松弛的虞仁荣。对于很多人而言,虞仁荣这个名字或许稍显陌生,然而,他所创立的 “韦尔股份”,在行业内却声名赫赫。

韦尔股份堪称国内最大的图像传感器厂商,在全球范围内也名列前茅,仅次于索尼和三星这两大行业巨头。而作为创始人的虞仁荣,更是凭借在半导体领域的卓越成就,荣膺 “中国芯片首富” 的称号。

当然,能够出席此次民企座谈会的企业家们,无一不是在各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身家丰厚之人,虞仁荣并非其中最富有的。但他却有着独特的 “首善” 之名,在慈善领域一骑绝尘。

回溯至 2022 年,虞仁荣做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决定,他宣布将捐款 300 亿,用于在家乡建设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这一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要知道,在 2021 年的《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上,上榜的 100 名企业家全年累计捐款总额才 245.1 亿。而虞仁荣这一出手,直接远超百位企业家的年度捐款总和,怎能不让人惊叹。

到了 2024 年,虞仁荣已切实兑现了 53 个亿的捐款,这一善举让他力压雷军,成功登顶《2024 胡润慈善榜》,当之无愧地成为 “中国首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雷军在母校武汉大学 130 年校庆时,慷慨捐赠了 13 个亿。尽管雷军在互联网领域叱咤风云,以 “小米第一帅” 的形象广为人知,但其在慈善捐赠的数额上,此次还是略逊虞仁荣一筹。

而且,相较于雷军在互联网圈的高曝光度,虞仁荣为人极为低调神秘,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关于他的报道也少之又少,这也使得他的个人经历充满了神秘色彩。不过,深挖他的过往,其发家史可谓波澜壮阔,宛如一部精彩绝伦的传奇故事。

1984 年,“华人世界船王” 包玉刚荣归故里,回到家乡省亲。他心怀桑梓,大手一挥,捐赠 2000 万美元创办 “宁波大学”,这一善举赢得了乡邻们的夹道欢迎。在那欢呼的人群中,有一个 18 岁的少年,他眼中满是羡慕与憧憬,内心深处如同被一颗梦想的种子击中。

这个少年,正是虞仁荣。彼时的他,看着包玉刚为家乡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心中默默立下宏愿,恰似当年刘邦在咸阳第一次目睹秦始皇的威严时,发出 “大丈夫生当如此” 的感慨。

多年时光匆匆流逝,那颗梦想的种子在虞仁荣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终于,他的愿望也迎来了实现的曙光。如今,他资助创办的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已正式投入建设,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学校的奠基典礼上,虞仁荣深情地说道:“在毕业以后的经商生涯里,在家乡办一所好学校是我心底时时翻滚的梦想。”

从年少时的默默立志,到如今梦想成真,虞仁荣用行动诠释了坚持的力量。而 “一村捐出两所大学” 的佳话,也在当地口口相传,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

值得一提的是,虞仁荣和包玉刚皆来自宁波市镇海区钟包村,这片土地仿佛有着独特的魔力,孕育出了众多商业巨擘。1843 年,上海开埠,中外贸易的中心逐渐从广州转移至上海。敏锐的宁波商人迅速捕捉到了这一商机,他们从最初的 “跑街” 小角色做起,凭借着果敢的勇气和卓越的商业智慧,大刀阔斧地进军外贸领域,积极兴办实业。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创造了百余个中国 “第一”,比如向英国购买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在上海开办了第一家华人开设的五金杂货店、创办华人第一家银行、设计制作了第一套中山服、兴办我国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等等。

“宁波帮” 也因此声名远扬,成为中国近代最为庞大的商帮之一。而第一代 “宁波帮” 商人包玉刚、叶澄衷,皆出自钟包村。影视大亨邵逸夫的故居,距离钟包村也仅有短短 5 分钟的车程。生长在这样一个充满商业传奇色彩的风水宝地,虞仁荣自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

尽管家境贫寒,但他头脑灵活,深知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学习格外用功。1985 年,他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清华大学,成为无线电系 85 级 EE85 班的一员。

这个班级堪称传奇,后来在芯片、传感器领域大放异彩的众多风云人物,如兆易创新创始人之一舒清明、格科微创始人赵立新、长江存储董事长赵伟国、燧原科技创始人赵立东等,皆出自这个班级。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人在日后撑起了中国半导体领域的半壁江山。

而在大学时期,虞仁荣便已崭露头角,他身上那种独特的 “松弛感”,让周围的同学羡慕不已。

有一次,虞仁荣通宵鏖战麻将,本以为会精神萎靡,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一早,他竟若无其事地去参加全校数学竞赛,并且一举拿下一等奖。如此惊人的表现,瞬间让同学们惊掉了下巴,大家纷纷惊叹,这难道就是传说中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神?

更让人钦佩的是,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虞仁荣还展现出了卓越的商业头脑,开启了自己的经商之路。他巧妙地捕捉到了商机,将北京海淀的优质试卷,转手卖到河北保定,通过赚取差价,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 “试卷经销商”。

不过,他虽然热衷于经商实践,但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却从未有过丝毫懈怠。1990 年,从清华毕业后,虞仁荣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先是投身技术领域,后来又转向销售岗位。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的 TOP 级企业浪潮集团,他担任了两年工程师,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随后,他进入香港龙跃电子,从事代理分销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虞仁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货源和渠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摸得一清二楚,也因此积攒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广泛的人脉资源。

时光流转,到了 90 年代末,中国经济犹如脱缰的野马,飞速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VCD、DVD、MP3 等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虞仁荣,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毅然决定自立门户,开启属于自己的创业征程。

1998 年,年仅 32 岁的他,凭借着果敢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创立了 “北京华清兴昌科贸有限公司”,专注于分销电子元器件。由于他既精通技术,又深谙销售之道,业务路子熟络,人脉资源丰富,很快便赢得了客户的高度信任。

凭借自身的优势,他成功拿下安森美、松下等国际知名半导体厂商的代理权,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发展得风生水起。到了 2006 年,虞仁荣已然成为北京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公司年利润高达 1000 万美元。此时的虞仁荣,刚满 40 岁,可谓是事业有成,名利双收,过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然而,虞仁荣却有着更高的追求,他并没有被眼前的成功冲昏头脑,而是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深知,做经销商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可观的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命运始终掌握在别人手中,缺乏自主性和稳定性,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他常说:“做经销商只能喝口汤,要想吃肉,必须搞自主研发。” 为了实现 “吃肉” 的目标,虞仁荣又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又具有前瞻性的决定。

2007 年,虞仁荣在上海成立了 “韦尔股份”,开启了一边做分销,一边搞研发的全新征程。分销业务对于他来说,轻车熟路,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资源,自然能够应对自如。

但研发领域却截然不同,这是一片全新的天地,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半导体领域的研发,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发周期漫长,而且资金消耗巨大,堪称 “烧钱” 的无底洞。

在公司成立初期,由于缺乏经验,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阻碍,发展进程缓慢。然而,虞仁荣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很快便找到了突破困境的方法。他决定另辟蹊径,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市场需求量却较大的功率分立器件、电源管理 IC 产品入手。

同时,为了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研发,虞仁荣坚持采用 “两条腿走路” 的运营模式,巧妙地利用分销业务赚取的利润,来支持产品研发工作。在他的精心规划和不懈努力下,分销和研发两项业务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公司逐渐步入正轨,走上了稳健发展的道路。

不过,虞仁荣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渴望公司能够飞得更高、更远。但仅靠现有的两个自主研发产品,要想将公司做大做强,难度可想而知。经过深思熟虑,他意识到,并购是实现公司快速扩张的最快途径。

于是,从 2013 年至 2015 年,韦尔股份在虞仁荣的带领下,多次发起并购行动。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公司不断整合资源,扩大业务范围,企业实力也在这一过程中日益雄厚。2017 年 5 月,对于韦尔股份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公司成功上市。

上市意味着公司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虞仁荣深知这一机遇的重要性,上市后,他果断决策,准备大干一场。

彼时,韦尔股份的主营业务依旧以分销为主,在市场竞争中,这种业务模式往往处于劣势,获利相对较少,正如虞仁荣所说 “喝汤多、吃肉少”。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实现公司的华丽转身,虞仁荣将目光投向了北京豪威,决心通过收购来优化公司的业务结构,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北京豪威的前身是美国豪威,1995 年于美国创办。

虽然总部设在美国,但其团队成员大多是华人,其中不乏清华留学生。凭借着对 CMOS 技术的深入钻研和创新突破,豪威在行业内迅速崛起,成功实现弯道超车,一度力压索尼、三星两大行业巨头,在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其发展的巅峰时期,豪威不仅成为苹果的供应商,更是独占全球 50% 的 CIS 芯片市场,可谓风光无限。成立 5 年后,豪威成功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

然而,由于豪威是一家创业公司,在产能方面主要依靠代工模式,缺乏自主生产能力,这与索尼、三星等企业不惜重金打造自主生产线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代工模式的短板逐渐凸显,在市场竞争中,豪威逐渐失去优势,被竞争对手反超,甚至被苹果踢出了供应商名单。

无奈之下,豪威只能选择含泪退市,并开价 120 亿,寻求能够助力其再次腾飞的金主。2017 年,当虞仁荣向豪威抛出橄榄枝时,韦尔股份的市值才 80 多个亿。俗话说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韦尔股份想要收购豪威,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如同痴人说梦。但虞仁荣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气,他志在必得。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带领团队精心策划,积极运作,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 2019 年,虞仁荣以 152 亿的价格成功完成对豪威的收购,书写了半导体行业内的一段传奇佳话。

经此一役,韦尔股份成功踏入火热的 CMOS 图像传感器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一跃成为全球第三的图像传感器商。公司的业务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一家以分销业务为主的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一家以半导体设计为主、分销业务为辅的芯片公司,完成了华丽变身。随着自身实力的迅猛发展,加之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了大爆发的黄金时期,韦尔股份的股价一路飙升,势如破竹。

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股价从发行价 7.02 元,一路攀升至 322.5 元,涨幅高达 45 倍,总市值更是高达 2800 亿。而虞仁荣也凭借着公司的卓越发展,成功登顶 “中国芯片首富” 的宝座。此时的虞仁荣,年近六旬,回首往昔,他终于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如今,功成名就的他,不忘初心,毅然投身慈善事业,助力家乡教育发展,捐资兴学,在家乡创办一所好学校。他的这一善举,不仅是对家乡的深情回馈,更是从基础教育层面出发,为国内科研创新注入强大动力,助力突破那些长期制约我国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虞仁荣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这一理念。在创业过程中,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从一介寒门学子到中国芯片首富的华丽转身。而在致富之后,他又以无比 “松弛” 的姿态,慷慨捐资建校。他出手阔绰,却又云淡风轻,毫无炫耀之意,这种独特的 “松弛感”,着实令人钦佩不已。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虞仁荣再次以其 “松弛感” 拉满的状态,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底气和自信,是他多年来在商海拼搏积累的深厚底蕴的自然流露,旁人难以企及;也有人猜测,或许是在漫长的创业过程中,他积劳成疾,导致腰椎受损,只有这样的坐姿才能让他感觉舒服一些,毕竟从过往的一些场景来看,他似乎一直都习惯这样坐。

无论背后的原因究竟为何,不可否认的是,虞仁荣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脚踏实地地创业,在实现个人财富积累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他不仅推动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反哺社会,造福人民。这样有良心的企业家,无论其姿态如何,在人民群众的心中,都必然会拥有一个崇高的 “座位”,赢得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0 阅读:59

曾杨清評论

简介:有思想有深度的社会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