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秦汉以来大一统王朝当中,国祚之长,一脉相承当属大唐最为久远。然而不论是强汉,还是盛唐,抑或是后来宋元明清,也没有一家历时超过三百年者。或有人说汉朝四百余年天下,宋朝三百余年江山,可王莽篡汉之时,汉武帝一脉嫡传的皇权已经绝嗣,世祖光武帝刘秀所建立的东汉,严格来说已是另起炉灶,他的王朝礼法与规制也与前汉迥然各异,刘秀庙号“世祖”,这就已经表明世系完全更替了。假使刘秀与后来刘裕一样更易国号,也是无可厚非的。后世总有人说四百年大汉,其实不过是刘备之徒笼络人心的一个噱头罢了。
再观宋朝就更不用说了,北宋金瓯有缺,燕云未复,且与契丹辽国互称南北朝,大一统尚有争议,加上北宋只有百余年国祚,南宋在名义上长期处于女真金国的臣藩,甚至一度只敢以“江南国主”谦称自抑,又哪来有三百年天下呢?还有后来的清朝,一般来说也只能以顺治入关,才算得上入主中原之正朔,蜗居关外之时焉能称得上君临华夏呢?唯有大唐二百八十余年天下,位居魁首,无可置疑!
而无论国祚之长短,这些王朝最终的命运却都是一样的,无一例外地走向覆灭。它们的末代君王最终的下场,也无非两种,一种拼死顽抗仇敌,落得个轰轰烈烈君死国夷的万世英名!这一类人如商纣王子受、梁末帝朱友贞、唐末帝李从珂、宋末帝赵昺、明思宗。另一类则是受制于下一个王朝的开基人,忍气吞声,坐待屠戮。
如汉献帝刘协、魏元帝曹奂、周恭帝郭宗训,他们自知气数已尽,无力回天,于是主动禅位,最终也换来了寿终正寝,余生富贵的平安善果。这一类亡国之君中有许多却没有落得好结局,如晋愍帝司马邺、晋恭帝司马德文、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周静帝宇文阐、隋恭帝杨侑、唐哀帝李柷,他们即便甘心情愿让出皇位,最终却还是被新王朝的雄主枭雄们不留情面,斩草除根。
为什么他们得不到新王朝的优待和宽宥,并使其善终呢?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这一类亡国之君中的最厉害的一员,其人可谓末代天子中的佼佼者。他就是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他既是开国皇帝,又亡国之君,他不仅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他的武艺甚至和商纣王差不多,双手能轻松提起一对大门前的石狮子,同时还能腾空而起逾过高墙,他的箭法也非常了得,百步穿杨,无一不中。这样的帝王又是怎样沦为亡国之君的呢?接下来,看官们就来听小编娓娓道来。
东魏孝静皇帝,名字叫作元善见,他是清河文宣王元亶的王世子。他是北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的曾孙。他的亲妈妈是胡妃,北魏孝武皇帝元修的永熙三年,元善见官拜通直散骑侍郎。八月,出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孝武帝不满权臣、北齐献武王高欢对他的威胁,最后使得魏孝武帝元修向西逃窜,前往投靠高欢的劲敌关中宇文泰。吓得高欢立马召集北魏百官商议,最终推举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新皇帝,善见时年十一岁。
冬十一月,元善见即位于邺城东北,他就改永熙三年为天平元年。孝静帝以太师、赵郡王元谌为大司马,他又以大司空、咸阳王元坦为太尉,他又以开府仪同三司高盛为司徒,以开府仪同三司高昂为大司空。很快孝静帝就下诏言道:寡人所居住的王都,都是按照祖宗成规来安排的,而殷商据说迁了八次都城,西周建东都洛邑也历经了三次占卜,吉凶之数,与王朝兴隆更替都是无常的。
有时候事情是需要变通的,改变道理也是不得已的缘故。我们鲜卑拓跋氏大魏帝国高祖孝文皇帝元宏陛下,曾经看观天象,加上他俯察人与人之间的谋略,然后决心从武州平城北都,直接南下巡幸洛阳嵩县。大魏这个国号,东周春秋时有人用过,后来汉末曹操、曹丕父子篡汉自立又用上了大魏之号,魏虽旧国号,到了我们鲜卑人手中却承载着新的天命。
到了正光末年,我们大魏向前的步伐到处都是针孔和荆棘,丧乱不休,盗寇交加,我大魏的军民完全没办法活命,如今寡人要遵从古制,并深深地体会大势之乱,考究古时候的龟壳占卜之术来寻求吉地,寡人决定迁都到漳水河畔去,来作为寡人的王宅!这样才能保住大魏宏大的基业,才能再次昌隆我们北魏宝贵的国祚。
不久,孝静帝的车驾就从京师洛阳迁往了邺城,可他又下诏命高欢做洛阳留守,然后改司州为洛州,以卫大将军、尚书令元弼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洛州刺史,由他来镇守洛阳,以制衡高欢,孝静帝又下诏跟着皇帝从迁之户的军民,朝廷免掉他们三年的税赋,这是百官家眷的待遇,而一般安居于邺城的百姓免赋五年。
十一月,兖州刺史樊子鹄、南青州刺史大野拔占据瑕丘反叛,不久之后,天子车驾到达了邺城,孝静帝居然住在了北城相州的官廨之中,他立马就改任相州刺史为司州牧,魏郡太守为魏郡府尹,又将邺城旧的军民迁到了西面方圆百里之外,而空出来的地盘则由洛阳迁来的新人居住。
孝静帝又将邺城分置临漳县,又以魏郡、林虑、广平、阳丘、汲郡、黎阳、东濮阳、清河、广宗等郡作为京畿郊区。十二月,燕郡王贺拔允薨逝,吓得孝静帝下诏王城内外不要这么紧张,朝廷百官都要依照旧典章好好办事,群臣都要从容地穿著自己典雅的官服,不要再穿鲜卑的戎装武服。
孝静帝又派出侍中封隆之等五人为御封大使,跑到全天下去巡视宣谕。闰十二月,南朝梁武帝萧衍以元庆和为镇北大将军、大梁魏王,带兵入据了平濑乡。而这时关中的宇文泰居然将逃到他地盘上的北魏孝武帝弑杀,东魏追封孝武帝为魏出帝,因为他私自出逃了。之后,宇文泰 拥立了南阳王元宝炬僭越了北魏帝王之位,于是就这样建立了西魏王朝,与邺城的东魏形成了东西对峙。
东魏孝静帝开始设立了四大中郎将,东中郎将置于僵石这个地方,西中郎将设在了蒲泉,南中郎将置于济北,北中郎将设在了洛水。天平二年春正月,西魏文皇帝元宝炬麾下的渭州刺史可朱浑元拥众来降东魏,吓得东魏齐献武王高欢亲自跑出来迎接纳降,并且赈济了他们一仓库的粮食。孝静帝则下诏命高欢为东魏相国,假黄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就像汉之萧何、董卓、曹操一样。吓得高欢非常固执地推让不肯接受这样的封赏。
不久,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元晏征讨元庆和,并且将他击退了。二月,孝静帝以太尉、咸阳王元坦为太傅,又以司州牧、西河王元忭为太尉。前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斩杀了樊子鹄前来投降,兖州就此被平定。这时南梁司州刺史陈庆之入寇豫州,这个陈庆之不用多说了,千古名将,可他却被东魏豫州刺史尧雄击退了。
三月,孝静帝以司徒高盛为太尉,以大司空高昂为司徒,济阴王元晖为大司空。高欢这时又在征讨平山胡部刘蠡升,并且将他斩杀。而刘蠡升之子南海王又僭越称帝,吓得高欢再次带兵攻击他,最后打败并生擒了他,并且还捉住了他的亲弟西海王、皇后、夫人以下四百人,并捉住了流民二万余户。孝静帝又以旱灾的缘故,下诏命京邑邺城附近诸州郡县好好收葬那些无名的骸骨,这一年春天,高句骊和契丹都吓提遣使跑来朝贡。
夏四月,前青州刺史侯渊反叛,攻掠青齐二州,不久济州刺史蔡俊将他平定,并且把俘虏都送到京师邺城来献俘。五月,天下再次发生了大旱,吓得孝静帝命京师城门、皇宫诸殿门及中书省、丞相府以及街坊诸门的守卒都要用水浇到路人身上,哪怕路过的是王公,也不限制日期,直到得雨为止。六月,元庆和入寇南豫州,刺史尧雄将他击破。
秋七月,孝静帝封汝南王元悦之孙元绰为琅琊王。八月,大司空、济阴王元晖业因为犯事而被免官。孝静帝又发动了众人七万六千人为他营建新的皇宫。九月,齐王高欢以东魏的治民之官多不奉法为由,请求孝静帝选择清正的朝士为官,每个州都要专门派遣这样的一位良好官,来问询民间的疾苦。孝静帝又以开府仪同三司、襄城王元旭为大司空。
冬十一月,南梁大将军柳仲礼带兵入寇荆州,刺史王元将他击破。孝静帝又诏命高欢之长子齐文襄王高澄为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十二月,孝静帝的车驾跑到邺东进行狩猎。不久,文武百官,根据做事的轻重来供给俸禄。天平三年春正月,孝静帝在前殿宴请群臣。他又下诏命百官向他举荐朝士,如果举荐的官员不称职,才能不行,双方都可以免责,不必追究,这也是他想从高欢手中赢回天下人心。
可这时齐王高欢攻袭了西魏的西夏州,很快就把城池打了下来。孝静帝吓得赶紧下诏加授给了齐王高欢九锡之礼,并派侍中大臣元子思前往宣谕,而高欢却不敢轻易接受,于是百般推让。二月,南梁光州刺史郝树向东魏投降。孝静帝又下诏封齐王世子高澄为天子持符节大臣、尚书令、大行台、大都督,又命鲜卑部、高车部的酋长庶民全都隶属于他。
三月,孝静帝以开府仪同三司、华山王元鸷为大司马,阳夏太守卢公纂占据阳夏郡之南反叛,大都督元整将他击破。夏四月,昌乐王元诞薨逝。五月,孝静帝以录尚书事、西河王元忭为司州牧,不久太尉高盛薨逝,六月赵郡王元谌薨逝。
秋七月,南梁夏州刺史田独鞞、颍川防城都督刘鸾庆全都跑来向东魏投降。八月,并、肆、汾、建四州都在降霜,然后这些地方就发生了大饥荒。九月,孝静帝以定州刺史侯景出任尚书右仆射、南道行台大臣,并且由他节度东魏诸军向南征讨南梁。这时阳平人路季礼又聚众反叛,吓得东魏派出御史中尉窦泰才这场叛乱平定下去。
冬十一月,孝静帝下诏命朝廷尚书派出巡检使到河北去转移受饥的流民,让他们到有粮食的地方去就食,特别是邢陉、滏口一带,尚书巡检使所经之处,只要发现了死尸,就会将它们就地掩葬,这都是孝静帝为了挽回天下人心,以此对抗权臣高欢。孝静帝则对外宣称,他不想帝王的灵台堆满枯骨,不想大半夜听到亡魂夜哭。这时候东魏名将侯景攻克了南梁的楚州,捉住了刺史桓和。
十二月,孝静帝以并州刺史尉景为太保,他又派使者给天下近百岁的老人赐官。没过几天,大司马、清河王元亶薨逝,也就是孝静帝的亲爸爸,在他登基后第三年去世的。齐王高欢则从晋阳发兵西征宇文泰,大军经过了蒲津,司徒公、大都督高敖曹很快冲到上洛县,车骑大将军窦泰则进入了潼关,孝静帝则任命太傅、咸阳王为太师,这时勿吉国遣使向东魏朝负,这一年,高句骊也跑来朝贡了。
天平四年春正月,孝静帝禁止百姓过年十五日点灯放烟花,而窦泰用兵失利自杀了。这时高敖曹攻打上洛,并且还攻克了,他生擒了西魏文帝元宝炬麾下的骠骑大将军、洛州刺史泉企,孝静帝又以汝阳王元暹为录尚书事。夏四月,孝静帝把北魏七帝神主迁入了新庙。起先荥阳人张俭等聚众反叛于大騩山,并且与元宝炬联络相通,一起对抗东魏。武卫将军高元盛很快击破张俭。
六月,孝静帝亲自到华林园打理诉讼之事。他又下诏命尚书掩埋骸骨,又亲自审理囚徒。起先,梁武帝萧衍通过益州刺史傅和请求与东魏通好。秋七月,孝静帝派出散骑常侍李谐、吏部郎中卢元明、通直散骑常侍李邺出使南梁。八月,元宝炬、宇文泰入寇东魏陕州,城池很快被攻陷。陕州刺史李徽伯被宇文泰所斩杀。九月,侍中大臣元子思与其侄子元华谋划着要西入西魏,结果被孝静帝全部赐死。闰月,卫将军、右光禄大夫蒋天乐谋反,被斩杀。孝静帝又开始禁止京师卖酒。
冬十月,孝静帝以咸阳王元坦为录尚书事。齐王高欢往西对付宇文泰,大军到达沙苑之后,打不过人家而退兵。元宝炬的行台大臣宫景寿、都督杨白驹入寇洛州,大都督韩延之将他们打得大败,元宝炬又派出他的儿子大行台元季海、大都督独孤如愿带兵杀向洛州,吓得洛州刺史广阳王元湛弃城而逃。元季海、独孤如愿很快占据了金墉城,颍州长史贺若微捉住了刺史田迅,然后向西叛逃,并引着元宝炬的都督梁回带兵占据了城池。
元宝炬又派出他手下的都督赵继宗、右丞韦孝宽等大将攻陷了豫州。十一月,孝静帝以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万俟普为太尉。十二月,梁武帝萧衍遣使跑到东魏朝贡。河间人邢摩纳、范阳人卢仲礼等各自聚众反叛,这一年,高句骊、柔然汗国也一并遣使朝贡。
元象元年春正月,有巨象从易郡陂中跑了出来,南兖州官民将它捉住送到了邺城。吓得孝静帝赶紧改了年号,大都督贺拔仁攻打了西魏的南汾州。很快城池被打了下来,东魏大军生擒了南汾州刺史韦子粲,行台大臣任祥率豫州刺史尧雄等与大行台侯景、司徒高敖曹、大都督万俟受洛干等于北豫相会,然后一起征讨颍州。
梁回等吓得弃城遁走。颍州就此被平定,二月豫州刺史尧雄攻打扬州,城池就此被攻拔,并生擒了西魏义州刺史韩显、扬州长史丘岳,然后一并送到了京师邺城。孝静帝又派出散骑常侍郑伯猷出使南梁。三月,齐王高欢坚决请求孝静帝辞掉大丞相之职,孝静帝居然还听从了他的要求立马下诏答应了。夏四月,齐王高欢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晋阳,并向孝静帝请求解开酒禁。六月,孝静帝在华林都堂听讼断事。这个夏天,山东发生了大水,蛤蟆都跳到了树上鸣叫。
秋七月,高句骊遣使向东魏朝贡。行台侯景、司徒公高敖曹围攻了西魏大将独孤如愿占据的金墉城。吓得元宝炬、宇文泰亲自带兵一起来驰援。大都督库狄于率诸将一起做前锋,高欢则总领倾国之众跟在后面来决战。八月,东西两魏决战于河阴,结果西魏大败。东魏大军斩杀了西魏大都督、仪同三司寇洛生等二十余人,俘获了数万人。司徒公高敖曹、大都督李猛、宋显也一并阵亡了。元宝炬留下他的长孙元子彦坚守金墉城。
齐王高欢很快渡过黄河,吓得元子彦立马弃城逃跑。九月,大都督贺拔仁攻击了邢摩纳、卢仲礼等,并将他们击败且平定。冬十月,梁武帝遣使朝贡。十一月,孝静帝派出陆操出使南梁,高欢跑到邺城来朝贡。十二月,他又回到了晋阳。兴和元年春正月,孝静帝任命尚书令孙腾为司徒。三月,孝静帝册封常山郡王元劭第二子元曜为陈郡王。夏五月,齐王世子高澄前来朝贡。孝静帝册立高欢次女高氏为皇后。
六月,孝静帝以尚书左仆射司马子如为山东黜陟大使,不久又任命为东北道大行台,并由他去为自己选拔勇士,这都是在为对付老丈人高欢、高澄父子做准备。前颍州刺史奚思业被任命为河南大使,也由他选拔勇士。萧衍也派人来东魏朝贡。开府义同三司、汝阳王元暹薨逝。秋七月,孝静帝诏命高欢为相国、录尚书事、大行台。吓得高欢固辞相国之位。
八月,散骑常侍王元景、通直散骑常侍魏收出使南梁。九月,孝静帝发动京畿内民夫十万人建筑邺城,四十天才罢了工。冬十一月,邺城新宫建成,孝静帝改掉了年号,并给邺城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赐以绫帽及拐杖,七十岁以上则赐以帛布,有重病和残疾者赐以粟米和帛布,参与筑城的民夫则免赋税一年。
兴和二年春正月,孝静帝以太保尉景为太傅,又以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库狄于为太保。夏五月,西魏行台宫延和、陕州刺史宫元庆率众内附,孝静帝就把他们安置在了河北。散骑常侍李象出使了南梁。闰月,孝静帝封皇兄元景植为宜阳王,皇弟元威为清河王,元谦为颍川王。六月,大司马华山王元鸷薨逝。
十二月,梁武帝派出散骑常侍崔长谦出使南梁。这一年,柔然、高句骊、勿吉国一并遣使来朝贡。三年春二月,阿至罗国出吐拔那浑大汗率部来降。三月,梁州人公孙贵宾聚众反叛,他自号大王,吓得阳夏镇守将出兵将他征讨并生擒。夏四月,阿至罗国主融伏罗越居之子去宾跑来向东魏投降,孝静帝封其为高车王。六月,梁武帝遣使来贡。秋七月,高澄跑到了晋阳,宜阳王元景植薨逝。八月,散骑常侍李骞出使南梁。
冬十月,高澄从晋阳来朝贡。起先,孝静帝诏命高澄与群臣一起跑到麟趾阁议定朝廷新制,并颁布于天下。他又征发民夫五万人筑起了漳滨堰,做了三十五天才罢休。孝静帝又狩猎于西山,直到十一月才回到邺宫。他又以开府仪同三司、彭城王元韶为太尉,以度支尚书胡某敬为大司空。夏四月,孝静帝派散骑常侍李绘出使南梁。他又以侍中大臣、广阳王元湛为太尉,以尚书右仆射高隆之为司徒。以太尉、彭城王元韶为录尚书事。
太傅尉景因为犯事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孝静帝又以太保库狄于为太傅,以领军将军娄昭为大司刀,又以封祖裔为尚书右仆射。五月,高欢来朝,孝静帝请求令百官一个月向他奏报一次国事,要他们明着表扬好事,又好好将陋事也说上来,孝静帝也表明自己会纳谏摒弃邪佞,他还要亲理狱讼之事,褒奖和罢黜官员,检查他们勤怠,都要由他一个人来处理。天下牧守有错误,每一级涉事官吏都要连坐,后宫的妃嫔们都要安分守职,后园的鹰犬玩物都要放弃。
六月,高欢很不高兴,但又不得已回到了晋阳,孝静帝则恢复了前侍中大臣、乐浪王元忠的爵位。又恢复了陈留王元景皓、常山王元绍宗、高密王元永业的爵位。秋八月,孝静帝以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侯景为尚书仆射、河南行台,并命他可以随机征讨敌军和布防自己的兵马。冬十月,吓得南梁遣使朝贡。高欢则带兵围攻元宝炬于玉壁。十一月,高欢班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西河王元忭薨逝。十二月,散骑常侍阳斐出使南梁,这一年柔然、高句骊、吐谷浑国一并遣使来朝贡。
武定元年春正月,孝静帝再一次改年号。天子车驾跑到了邯郸之西山狩猎。二月,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占据虎牢关反叛投降西魏。三月,元宝炬派他的儿子元突与宇文泰率众来援助高仲密。西魏大军围困了河桥南城,孝静帝亲自处理讼事。高欢于是迎战,双方大战于邙山,最后大败东魏军,并生擒了元宝炬兄长的儿子临洮王元森、蜀郡王元荣宗、江夏王元升、钜鹿王元阐、谯郡王元亮,还有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太子詹事赵善,以及督将参僚等四百余人,俘获和斩杀了六万余人,甲仗牛马更是不可胜数。
豫洛二州就这样被东魏平定了,高欢带兵追击西魏军到了恒农才撤回来了,恒农就是弘农郡。夏四月,孝静帝封彭城王元韶之弟元袭为武安王。五月,东魏收复了虎牢关。孝静帝又以吏部尚书侯景为大司空。六月,又封前员外散骑侍翈元长春为南郡王。秋八月,以汾州刺史斛律金为大司马。他又派散骑常侍李浑出使南梁。这个月,高欢征召民夫五万于肆州北山筑城。然后又把这些人马西调至马陵做守卫,东至土隥,四十天后才肯放这些人回家。
冬十一月,天子又跑到西山狩猎。二年春正月,地豆于国遣使朝贡。二月,徐州人刘乌黑聚众反叛,孝静帝立马派出行台大臣慕容绍宗前往征讨。不久,他又以开府久同三司孙腾为太保,又封高澄为大将军,领侍中大臣,文武百官的任命和罢黜,还有朝廷赏罚都归他管辖,中书监元弼为录尚书事,左仆射司马子如为尚书令,高洋为右仆射。夏四月,室韦国遣使朝贡。五月,孝静帝派散骑常侍御季景出使南梁。秋八月,尚书令司马子如因犯事免官。九月,孝静帝以开府仪同三司、济阴王元晖业为太尉。太师、咸阳王元坦因犯事免官,然后还以他为王爷的身份回到府邸。
冬十月,孝静帝又任命太保孙腾、大司马高隆之各为括户大使,很快这一次捉获了逃户六十余万人。十一月,孝静帝以司徒高隆之为尚书令,以前大司马娄照 为司徒。高澄这时又跑到了晋阳,然后就跟着他爸爸高欢征讨山胡部族,并将他们击破,俘获了一万余户人,接着又把这些人分配到了诸州。三年春正月,孝静帝派散骑常侍李奖出使南梁。高欢又请求孝静帝让他在并州设置晋阳宫,同时处置所俘获的人口。
二月,吐谷浑国主将他的堂妹送到东魏后宫,孝静帝很快将她纳为了容华嫔。冬十月,他又派中书舍人尉瑾出使南梁。高欢又请释放邙山的俘虏,然后又将他们婚配给了天下的寡妇。十二月,孝静帝以司空侯景为司徒,以中书令韩轨为司空,以太保孙腾为录尚书事。四年六月,又以司徒侯景为河南大行台,并任由他对付南梁。秋七月,孝静帝派元廓出使南梁。八月,他又命人将洛阳汉魏《石经》搬到邺城。
高欢从邺城率众西征,高澄与他会师于晋州。九月,东魏围攻了玉壁,以挑衅西魏出兵决战,元宝炬、宇文泰却不敢应战。冬十一月,高欢生病,东魏班师。高澄回到晋阳大本营。五年春正月,高欢薨逝于晋阳,却秘不发丧,生怕引起西魏来攻。可司徒侯景则立马反叛,颍州刺史司马世云也响应了他。侯景入据颍城,诱捉了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暴显等。孝静帝又派出大司空韩轨,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贺拔胜、可朱浑道元,左卫将军刘丰等率众征讨。
侯景吓得遣使向元宝炬投降,并请求兵马救援。西魏就派出大将李景和、王思某率骑兵驰援。王思某等入据颍川,侯景吓得出走豫州。二月,侯景又背叛西魏,最后归降梁武帝。梁武帝暂时任命侯景为承制河南大将军。夏四月,大将军高澄来朝。孝静帝派出散骑常侍李纬出使南梁。五月,他又以尚书右仆射、襄城王元旭为太尉。又以太原公高洋为尚书令、领中书监,还让他参与决策国事。
又以青州刺史尉景为大司马,以开府仪同三司库狄于为太师,以录尚书事孙腾为太傅,以汾州刺史贺仁为太保,以司空韩轨为司徒,以领军将军可朱浑道元为司空,以司徒高隆之为录尚书事,以滁州刺史慕容绍宗为尚书左仆射,高阳王元斌为右仆射。不久,大司马尉景薨逝。六月,司徒韩轨、司空可朱浑道元等从颍川班师。孝静帝在东堂为齐献武王高欢举哀服孝。他又诏命尚书右仆射、高阳王元斌兼任大鸿胪卿,并且跑到晋阳监护高欢的丧事,太尉、襄城王元旭兼任尚书令。
秋七月,孝静帝下诏追赠高欢为假黄钺、持天子符节、相国、内外诸路军马大都督、齐王玺绶,又赐辒辌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轻车介士,又兼备用九锡之礼,谥号为“献武”。孝静帝又以齐王世子高澄为持天子符节、大丞相、内外诸路军马大都督、录尚书事、大行台、勃海王。又诏命他摄理天下军马与国事,还特地派了宫中宦官前往宣谕。
八月,高澄入朝,固辞丞相之位,又诏命其再次出任大将军,然后将高欢葬于邺城西北,天子车驾则在漳水之滨祭奠老丈人。九月,高澄回到了晋阳。梁武帝派出他哥哥的儿子贞阳侯萧渊明率众入寇徐州,又在泗水建立了一座寒山堰,准备水灌彭城,以响应侯景来降。冬十月,孝静帝以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与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高岳,潘相乐一起征讨萧渊明。
十一月,东魏大破萧渊明,并生擒了渊明本人及其二子萧瑀、萧道,以及将帅二百余人,同时俘斩了五万级,当时冻死与乏力溺水而死的不可胜数。十二月,萧渊明到达邺城宫门外,孝明帝亲临阊阖门责备了他,但同时又宽宥了他,接受了他的投降。高岳等回师征讨侯景。六年春正月,大都督高岳等在涡阳大破侯景,俘斩了五万余人,其余溺死在涡水者不计其数,涡水被堵塞得没法流动。侯景逃往淮南,高澄跑到邺城朝贡,请求以寒山之役俘获的战利品和梁卒赐给百官及阵前督将。
二月,梁武帝遣使到东魏乞和,并修书凭吊高欢。高澄则回到了晋阳。三月,孝静帝以太尉、襄城王元旭为大司马,以开府仪同三司高岳为太尉。夏四月,吏部令史张永和、青州人崔阔等冒充尚书擅自给人授官,事情被发觉后,遭到了纠察,结果涉案人者居然有六万余人。秋八月,孝静帝以尚书左仆身慕容绍宗为大行台,与太尉高兵、司徒韩轨、大都督刘丰等征讨王思某于颍川,他们又引洧河水灌城。九月,梁武帝吓得遣使向东魏朝贡。
冬十月,侯景渡过长江,很快就推萧衍之弟的儿子临贺王萧正德为皇帝,然后攻打南梁京师建康。七年春正月,梁武帝之弟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萧正表以钟离城向东魏投降,孝静帝封他为兰陵郡开国公,后又封吴郡王。三月,侯景攻克了建康,慑于梁武帝的赫赫天威,最后依旧奉其为皇帝。梁武帝之弟北兖州刺史、定襄侯萧祗,相谭侯萧退来向东魏投降,从此南梁江北的郡国全都纳入了东魏版图。
夏四月,大行台慕容绍宗、大都督刘丰遇到风暴,居然溺水而亡。孝静帝下诏以高澄为相国、齐王,让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并以冀州之勃海、长乐、安德、武邑,与瀛州之河间五郡为食邑,封地共计有十五万户。高澄吓得赶紧辞让。这个月,侯景还是弑杀了梁武帝,然后立其子萧纲为梁皇帝。五月,高澄率众从邺城前往颍川。
六月,东魏大军攻克了颍川,生擒了西魏大将军、尚书左仆射、东道大行台、太原郡开国公王思某,颍州刺史皇甫僧显等,以及士卒一万余人,男女数万口。高澄则跑到了洛州。秋七月,高澄亲自带兵南征,并请求孝静帝宽寡王思某之罪。八月,孝静帝诏立皇子元长仁为皇太子。不久,齐文襄王高澄被自己的厨子兰京所弑杀于王府,这个兰京本来还是南梁的俘虏。东魏为了不让天下震动,就对此秘不发丧。
冬十月,孝静帝以开府仪同三司、咸阳王元坦为太傅。以开府仪同三司潘相乐为大司空。十二月,吴郡王萧正表薨逝。孝静帝以并州刺史彭乐为司徒。八年春正月,孝静帝为高澄举哀于东堂,又以尚书令高隆之为太保。五月,又诏命新齐王高洋为相国,总领东魏百官,又将冀州之勃海、长乐、安德、武邑等十郡之地,共计二十万户为他的食邑,又加授了九锡之礼,又封齐国太妃娄昭君为王太后,王妃为王后,最后又下诏禅让帝位于齐王高洋,当于他就退居别宫。
北齐天保元年五月,齐文宣帝高洋封孝静帝为北齐中山王,食邑一万户,叫上书不用称臣,答礼不用称诏,出入可以用天子旌旗,依旧行东魏之正朔。可到了天保二年十二月,孝静帝就突然驾崩了,终年二十八岁,被葬于漳水之西的山岗,结果他的陵墓被挖掘,帝陵崩塌,砸死了六十人。
孝静帝非常喜好文学,他的长象非常俊美,外表很有威仪,他是个大力士,能手挟石狮子越墙而过。他射箭百发百中。他又会赋诗,文章非常高雅,他的个人素质颇有北魏孝文帝的风范。高澄做齐王的时候,非常忌惮这个妹夫。他以大将军中兵参军崔季舒为中书黄门侍郎,令其监察孝静帝的动静,大小事都要让崔季舒报告。
高澄曾写信给崔季舒说道:“痴人孝静帝现在像什么样了?他的痴势有没有小小的改变呢?”孝静帝曾与高澄一起狩猎于邺城之东,他们驰马如飞去追逐猎物,监卫都督在后面对着孝静帝大呼道:“天子不要再放马狂奔了!这样会使大将军高澄发怒的!”高澄曾在孝静帝一旁侍饮,他举起大酒碗说道:“孤劝陛下饮下这碗烈酒!”孝静帝非常不高兴,说道:“自古无不亡之国,寡人还需要你来教训吗?”高澄怒道:“你左一个寡人,右一个朕躬,你不过是个犬足皇帝!”高澄立马叫崔季舒殴打了孝静帝三拳,然后他又拂衣而出。
次日,高澄酒醒后又命崔季舒去慰劳孝静帝,皇帝也向高澄谢罪,又赐给了崔季舒绢布,老崔不敢接受,还将这事告诉了高澄,高澄命他取来一须,孝静帝则捆了一百匹送给他,说道:“这也只有一段而已!”而皇帝不堪忧辱,咏谢灵运的诗说道:“战国韩王被杀,韩臣司徒张良奋起复仇!秦始皇要一统六国,鲁仲连却以做秦臣为耻辱!三江四海有那么多英雄好汉,天地的忠义之气如何才能打动真君子来勤王呢?”
御前侍讲荀济知道孝静帝的意思,就与华山王元大器、元瑾密谋,在宫内的假山之下挖地道通向北城,地道挖到了千秋门,守门的士卒听到了地下有响动,就报告了高澄。吓得高澄赶紧领兵入宫,对孝静帝说道:“陛下为什么要谋反呢?臣和先父功存社稷,何负于陛下呢?”于是就要杀光孝静帝的妃嫔,孝静帝从容正色言道:“自古哪有天子谋反的?齐王你自己想反叛,何必诬陷我呢?寡人连自己的命都不在乎,何况这些妃嫔!”
这话吓得高澄从龙椅上跳了下来叩头,大哭谢罪,于是又与孝静帝一起酣饮,直到大半夜才从宫中出来。过了三天,高澄又将孝静帝幽禁在了含章堂,又把元大器、元瑾全部烹杀于市集。后来孝静帝被迫禅位于高洋,襄城王元旭与司徒潘相乐、侍中大臣张亮、黄门郎赵彦琛等请求入宫奏事,孝静帝在昭阳殿接见了他们,元旭说道:“五行递动,有始有终,齐王圣德钦明,万姓归仰,臣等昧死奏报,愿陛下以尧禅位于舜!”
孝静帝只好阴着脸答道:“此事已经耽搁了很久,如今是寡人退位的时候了!”又说:“就如你们说的,现在要写禅让诏书了!”侍郎崔劭、裴让之奏道:“诏书早就写好了!”于是交到了杨愔手中,然后递给孝静帝看看,总共写了十条文字。孝静帝看完后,问道:“你们将把寡人安置在哪里?我该去向何方?”杨愔答道:“邺都北城有别馆,可以让你居住,你可以带着日常的侍卫和依仗前往!”
孝静帝于是走下了御座,步行到了前殿的东廊,口里念了范尉宗《后汉书赞》说道:“汉献帝生不逢时,身为天子却要把江山交给异姓,最后终结四百年大汉天下,然后像唐尧一样去做虞舜的不臣之宾!”这时有司官吏奏请他赶紧离宫,孝静帝说道:“古人丢掉发簪和破履,都会有所留恋,我想与六宫道别,可以吗?”高隆之答道:“如今天下还是陛下的天下,何况后宫呢?”最后孝静帝与自己的夫人妃嫔诀别,所有人都掩面而哭。
赵嫔李氏当场呤诵了陈思王曹植的诗言道:“大王你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最后一定会像年轻时那样意气风发!”皇后听了也哭了起来。这时北齐兵马送来了一辆牛车催孝静帝启程,废帝上车,侍卫赵德在车上捉住了他,孝静帝则用肘击打他道:“寡人畏惧的是天命,顺应的是人心,所以让位给相国大人,你是哪家的奴仆,敢来欺负寡人!”
赵德这时还僵持在车上,等出了云龙门,王公百官都穿着官服来跪拜告别,孝静帝说道:“寡人如今也不比魏常道乡公曹奂、汉献帝刘协差多少嘛!”众人都大为悲怆,高隆之也哭了起来,最后孝静帝进入了北城下的司马子如南宅,后来高洋做了皇帝出外巡游,总是将已废的孝静帝带在身边,孝静帝的皇后也被降封为了北齐太原公主,她为了保护自己丈夫,经常为他先尝食物,并且日夜看护,孝静帝也做了北齐中山王,后来他还是被高洋设宴时下毒在酒中把他给害死了,他的三个儿子也一并遇害,而孝静皇后,即太原长公主高氏又被改嫁给了杨愔。
东魏孝静皇帝,从法理上讲类似于汉献帝刘协,是北魏王朝实际的亡国之君,西魏元宝炬其实和蜀汉刘备差不多了。北魏孝武帝逃到“西魏”被弑以后,留在北魏京师洛阳的丞相高欢,就和汉丞相曹操那样足以代表了北魏的正统所在,所以他扶立的孝静帝元善见,可谓北魏的合法合理继承人和终结者。
高欢是尔朱荣的属下,类似于曹操曾经效力于董卓,尔朱荣死于非命,高欢拥兵崛起,成为了新一代的权臣。他将自己的次女嫁给孝静帝,这与曹操嫁女给汉献帝,实则是异曲同工之妙,高欢薨逝,其子高澄袭位,他也像曹丕一样,又娶了孝静帝的妹妹为妻,等于是亲上加亲了,高澄是孝静帝的妹夫,孝静帝则又是高澄的妻兄。
高澄对孝静可谓又爱又恨,可最终为了皇位,又不得不残忍对待,孝静帝毕竟那样地出类拔萃,让人难以放心,所以孝静帝也时常想着怎样除掉高澄,可不曾想到竟以挖地道突袭的办法来实现他的抱负,后人总说孝静帝是不是傻,其实这真是一种太过绝望的做法,想想曹魏时期的高贵乡公曹髦当街讨逆被弑有多惨,你就会明白孝静帝是多少聪明的一个人!
而当元善见好不容易熬死了高欢、高澄父子,本以为翻身逆袭的机会来了,却没料到真正的狠角色才刚刚出场!呜呼,这就是他的命运吧!试问看官们,自古亡国之君,无论贤遇怯勇,有逃脱自己悲惨命运之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