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宝宝说话晚?

喜芽孕育 2023-06-12 14:20:27

宝宝说话有早有晚,从最开始的哇哇啼哭到后来的咿呀学语,宝爸宝妈们可谓是“费尽心思”。然而,即使这样,有些宝宝甚至在两岁之后,也不能够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说话还是吐字不清,说话晚的孩子父母总是会忍不住担心会不会是身体出现问题了?

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说话晚呢?宝宝“说话晚”与什么有关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宝宝的语言发展规律:

刚出生的宝宝只能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2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会说“a、o”这样简单的音节了;

3-5个月的时候,家长惊喜地发现宝宝会咿咿呀呀地答应了,仿佛能听懂爸爸妈妈的话;

6-8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会说“mama、baba”了,不过其实他并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9-12个月的时候,宝宝能说更多的词语了,而且还会自己“造新词、变音调”;

12-18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莫名地喜欢重复爸爸妈妈的话,也开始明白家长说的一些物品的名字;

18个月-2岁的时候,宝宝能说出简单的句子,还可以“听命行事”了;

2岁-3岁,宝宝已经可以用词语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虽然有些吃力,可仍然很努力地希望爸爸妈妈能听懂呢。

宝宝说话晚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如果是宝宝的爸爸妈妈小时候说话就比较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那宝宝说话也会晚一些,出现这种情况不需要过于担心。虽然宝宝一时不会说话,但是他能听懂别人的意思,只要慢慢教他,很快就会开口说话了。

2、性格因素

有些宝宝天生性格比较内向,往往会因为害羞、害怕或者其他特殊心理,导致宝宝说话晚一些。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要让宝宝早早的开口说话,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多鼓励宝宝,让宝宝勇敢的表达自己,比如:外出遇到熟人时,应该支持引导宝宝积极的打招呼;在和别人交谈时,多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带宝宝多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让宝宝在潜意识中形成与人主动交流的习惯。

3、环境因素

有时候,宝宝不需要开口说话,只需要用眼神或者动作示意一下,你就知道他的意图了,这实际上就减少了他开口说话的机会,比如他用手点一下水杯,你就把杯子递给了他。语言能力是在孩子成长中慢慢的锻炼出来的,作为孩子的家长要不断的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的给孩子说话表达的记录,那么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就会有很好的提升。

还有的时候,宝宝刚开始说话,家长们经常给宝宝说很多种语言,比如一会儿说普通话,一会儿说方言或者英语,同一个词语说很多个发音,这很容易让宝宝产生混淆。这就让处在语言敏感期的宝宝不知所措,在不知道自己究竟该跟谁学习的情况下,宝宝也可能出现不说话的情况。

4、疾病因素

极少数的宝宝说话晚是因为疾病导致的,比如遗传性疾病、早产儿、感染等,容易造成宝宝语言或听觉器官的功能损伤,导致说话晚。像这样的情况家长们一般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应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做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更好。

宝宝说话晚,不用太担心。家长们一定要多去了解宝宝的日常情况,了解宝宝的身心变化,多陪伴,多沟通交流;同时也要给宝宝一些锻炼说话能力的机会,可以带宝宝去一些社交场合找同龄的小朋友们沟通玩耍,慢慢的引导宝宝,让宝宝说话。

不过,虽然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阶段,有些孩子会晚一些,有些孩子会早一些,但若是中间间隔的时间过长,那么我们就要注意了。发现问题千万不要等,要尽快到儿童康复科就诊,明确原因,确定干预方式。

1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