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喝剩的半杯茶,给刘姥姥品尝,75岁的她一饮而尽,喝出了尊严

历史海大富 2024-10-20 03:55:42

栊翠庵内,香烟袅袅,几缕幽香弥漫在清净的空气中。贾母坐在精致的小木桌旁,手中握着一只成化窑五彩泥金小盖钟,轻轻抿了一口茶。她目光一转,随手将那剩下的半盏茶递给了旁边的刘姥姥。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妇人接过茶杯,毫不犹豫地仰头一饮而尽,还笑着说:“这茶好是好,就是再熬得浓一些就更好了。”为何贾母偏偏要将自己喝剩的茶递给刘姥姥?这看似随意的动作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深意?

刘姥姥的艰难岁月

刘姥姥的日子总是在艰辛中缓缓展开,每天天未亮,她就起身,躬身在那片狭窄的土地上,劳作至日落。土当女儿嫁给王狗儿,一切看似会有所改变。王狗儿的家庭也不算富裕,但总比她那两亩地要稳定些。王狗儿决定将刘姥姥接到家中,让她帮忙照顾孩子青儿和板儿,刘姥姥搬来后,家中的活计自然多了一份帮手。

随着冬季的临近,家中的生计开始显得捉襟见肘。王狗儿的工作并不稳定,时有时无,这使得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冬天需要的取暖物资和衣物成为了一种奢侈。

王狗儿的脾气越来越烦躁不安,对孩子的吼声也多了起来。连带着,对刘姥姥的态度也越发粗暴。每当家中出了什么小错,如饭菜做得不合他口味,或是孩子哭闹得太久,他的声音便高得全村都能听见。

刘姥姥的智慧与尝试

刘姥姥看着家中的困境,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需要极大勇气的建议:让王狗儿去求助于他的远亲王家。

王狗儿起初是拒绝的,他的自尊心让他不愿意向外求助。看着王狗儿犹豫不决,刘姥姥决定亲自带头,她带着孙子板儿一起前往荣国府,希望能从王家那里得到一些帮助。到达荣国府后,刘姥姥和板儿首先见到了平儿,随后是周瑞家的。

最关键的一刻发生在王熙凤出现时。王熙凤刚吃过晚饭,步态轻松地出现在他们面前。她一见到刘姥姥和板儿,先是客气地询问了刘姥姥是否用过饭,然后没有等刘姥姥回答,便下令给她们传饭。

饭后,王熙凤与刘姥姥谈起了寒暄之后的实质内容。王熙凤理解刘姥姥来访的目的,她没有让刘姥姥开口请求,就主动提出了解决方案。她拿出了二十两银子,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以解决刘姥姥短期的困难。王熙凤的解释巧妙地掩饰了她的慷慨,她说这二十两银子原本是为太太的丫头们做衣服预备的,但衣服还未来得及做,她便借此机会先行借给刘姥姥使用。

更巧妙的是,王熙凤额外又给了一吊钱,她解释说:“这一吊是我给的,那二十两是太太的。”

刘姥姥接过银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王熙凤的慷慨和周到的安排,让这次求助之行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

贾母的热情接待与深夜谈心

刘姥姥第二次踏入荣国府,正赶上王熙凤的陪嫁丫头平儿在门口接待访客。平儿见到刘姥姥,略微一愣,随即想起了上次带着孙子板儿一同来访的情景。当时刘姥姥是来求助的,虽然没有明说,但众人都看得出来她的意图。如今她又来了,平儿心中不禁觉得,这恐怕又是来“打秋风”的。

“刘姥姥来了啊。”平儿略带礼貌性地打了声招呼,声音平静中透着一丝敷衍。刘姥姥也不在意,见到平儿还是满脸笑容,点头哈腰地打着招呼:“是啊,是啊,又来打搅你们啦。”

尽管平儿对刘姥姥的到来有些戒备,但贾母得知刘姥姥来访后,却显得格外高兴。贾母虽贵为府中的长辈,平日里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常在她身边服侍,热闹是热闹,但毕竟年纪悬殊,平时多是她们陪贾母说些玩笑话或做些小事来讨她开心,很少能有深入的谈心。如今听闻刘姥姥来了,贾母立刻觉得有个年纪相仿的老友到访是个难得的机会,便吩咐下人安排,让刘姥姥留下来住一晚。

刘姥姥被带到贾母面前时,贾母满脸笑意,亲自招呼她坐下,热情地说道:“哎呀,刘姥姥,好些日子没见了,您这次来得正巧,我正觉得身边少个唠嗑的人呢。”她的话语中透着一股亲切,显得格外真诚。刘姥姥连忙站起身子,欠了欠身子,笑着说:“老太太抬举,我这粗人哪里当得起陪您聊天。”

晚饭时分,贾母特地让厨房准备了一些刘姥姥能吃得惯的饭菜,还特意叮嘱道:“不要太讲究,只要清淡些就好。”贾母亲自带着刘姥姥坐在自己身边,边吃边聊,不时夹些菜到刘姥姥碗中,像是怕她不好意思吃似的。席间,贾母与刘姥姥聊起了家常,问起她家中的情况,刘姥姥也毫不避讳,边吃边说起家中的窘况,逗得贾母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又不免唏嘘感叹。

饭后,贾母还不肯让刘姥姥回房休息,而是带着她去了一趟栊翠庵,说要去看看住在那里的妙玉,顺便赏赏庵里的景致。

茶道中的人情世故

在栊翠庵里,贾母与刘姥姥坐在一张小木桌旁,氛围比先前更显随和。贾母一边说着话,一边不时带着笑意看向刘姥姥:“咱们刚才用了酒席,口里还残留着些味道。”听到这里,妙玉立刻站起来,去为她们准备茶水。

不多时,妙玉捧着一只精致的成化窑五彩泥金小盖钟走过来,轻轻地放在桌上。她拿起茶壶,细细地倒了一半的茶水到杯中,双手奉给了贾母。她只为贾母一个人奉茶,并没有为刘姥姥准备。

贾母接过茶杯,轻轻地吹了吹,抿了一口,觉得茶香淡雅,点了点头。她将茶杯举起,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刘姥姥,笑着把茶递给她:“您也尝尝这茶。”刘姥姥毫不客气,接过茶杯便是一仰脖,一口气把剩下的半盏茶全都喝了下去,放下杯子后还笑着说道:“这茶是好,就是再熬得浓一些就更好了。”这句话说出了刘姥姥自己的尊严。

贾母递给刘姥姥半杯茶也是有深意的,她用这个动作来表达她的看法,让妙玉明白,即便是像刘姥姥这样身份低微的客人,也应该受到应有的礼遇和尊重,很容易妙玉并不懂。

妙玉见贾母的茶杯已经被刘姥姥用过,便吩咐道婆将杯子放到外头,不再使用。宝玉见状,便提议道:“既然这个杯子已经不能用了,不如赏给刘姥姥,她拿去还可以卖个钱,贴补家用。”妙玉听到后,冷笑了一声,淡淡地说:“幸好这杯子我自己没用过,如果是我用过的杯子,就算是砸碎了,也不会给她。”妙玉认为刘姥姥的身份卑微,不配使用她用过的器物,

临危托孤,刘姥姥承诺守护巧姐

王熙凤病重之时,身体虚弱,形容枯槁,整个人消瘦得不成样子。此时的她已经“神衰鬼弄”,神志不清,几乎时日无多。为了女儿巧姐的将来,凤姐心中满是忧虑,特意召来了刘姥姥。看到凤姐那副骨瘦如柴、面色憔悴的样子,刘姥姥心中不由得泛起悲凉,但她没有多言,只默默上前坐在凤姐的床边,轻声安慰她。

凤姐用尽全力,断断续续地托付说:“姥姥,我如今是没指望了,只求您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替我照看好巧姐这孩子。”她话语微弱,但字字恳切。刘姥姥听了,点点头,答应道:“您放心,我定会尽力。”说完,她念起了佛经,似是为凤姐祈福,还做出一些古怪的动作,仿佛在驱邪避祸。

凤姐的病情果然稍有缓解,神智也略微清醒了一些。刘姥姥见状,连夜赶回村里为凤姐许愿祈求菩萨保佑,并到庙里上香,恳求神明庇护凤姐早日康复。然而,凤姐终究病情沉重,不久后便撒手人寰。

凤姐离世后,荣府的局势更加动荡,刘姥姥深知巧姐的处境不容乐观。果然,不久后,邢大舅、王仁、贾环、贾蔷等人趁贾琏不在家时,勾结邢夫人,打起了巧姐的主意。他们商议要将巧姐卖给一个外藩的王爷,以换取银钱。这些人心术不正,手段卑劣,只想着谋取私利,根本不顾巧姐的未来和名声。

荣府中,平儿和王夫人虽然明知此事不妥,但面对这些亲戚的强势,也毫无办法,只能心急如焚地寻求出路。正当巧姐的命运岌岌可危之时,刘姥姥忽然赶到了荣府。她听说了这些恶人合谋的打算,当即决定救巧姐出困境。

刘姥姥没有声张,只悄悄与平儿商量了一个计策,趁那些人还未采取行动之际,将巧姐藏了起来。她和平儿连夜行动,偷偷将巧姐送出府邸,带到了乡下自己的村庄安顿。巧姐暂时躲过了一场大祸,刘姥姥这才松了口气。

为了确保巧姐的安全,刘姥姥将她安置在村中一户可靠的人家,让她暂时以普通孩子的身份生活,不露出半点富贵人家的痕迹。巧姐在乡下虽然简朴,但至少平安无事,不再受到那些贪婪之人的威胁。

东观阁评语写道:“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好了,好了!”面对荣府衰败之时的种种危机,刘姥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化解了难题,展现出真正的情义,远胜于那些口头说仁义的权贵之人。

参考资料:[1]王瑛.论《红楼梦》之画骨三法[J].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3(1):6-13

1 阅读:41
评论列表
  • 2024-10-24 20:05

    刘姥姥是我们普通人的真实写照,补实,智慧,向善,又有点狡猾,真喜欢这样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