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研究:60岁后患上肾衰竭的人,常有几大共性

刘老养护 2025-02-19 11:58:5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肾衰竭,一个听起来沉重但又与许多中老年人息息相关的疾病。上海交通大学的最新研究揭示,60岁以后患上肾衰竭的人,往往具有几个共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症往往早在疾病发生前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一研究展开,剖析肾衰竭的病因、症状、危害、治疗方向以及预防措施,并结合真实案例,帮助大众更深入地理解如何守护肾脏健康。

一、肾衰竭的本质:悄无声息的“沉默杀手”

肾脏是人体的“净化器”,每天承担着过滤血液、排泄废物、调节水盐平衡、维持血压稳定等重要功能。而一旦肾脏功能下降到无法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时,就会发展为肾衰竭。

让人担忧的是,肾脏病变的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等到发现时,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甚至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了解肾衰竭的高危因素,并提前干预,是延缓疾病发生的关键。

二、60岁后患上肾衰竭的人,往往具有的几大共性1. 长期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肾衰竭的两大“幕后黑手”。数据显示,约50%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都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史。这是因为:

高血压会损伤肾脏的微小血管,导致血液供应减少,使肾单位逐渐坏死。糖尿病会引起肾小球硬化,使肾脏的过滤功能受损,导致蛋白尿,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案例: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患有糖尿病十余年,但一直未重视血糖管理。早期仅有轻微的蛋白尿,几年后发展为慢性肾病,最终因尿毒症不得不接受透析治疗。

建议:

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并定期监测血压波动。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糖化血红蛋白(HbA1c)<7%,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肾功能。

2. 长期高盐、高蛋白、高脂饮食

饮食习惯直接决定了肾脏的健康状况。高盐、高蛋白、高脂饮食是肾脏的“三重负担”:

高盐饮食会加重高血压,导致肾脏血流减少,增加肾脏负担。

高蛋白饮食会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如尿素氮、肌酐),加重肾脏的过滤负担。

高脂饮食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肾脏供血不足,加速肾功能衰退。

案例:70岁的王先生,长期喜欢吃腌制食品和高蛋白饮食,认为“多吃肉才有营养”。而就诊时发现肾功能下降,尿酸偏高,最终确诊为慢性肾病4期

建议:

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避免腌制食品、加工食品。

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普通人群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8g/kg体重,肾病患者更应严格控制。

减少油腻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

3. 长期服用伤肾药物(如止痛药、抗生素、中草药)

滥用药物是许多肾病患者的“隐形杀手”。尤其是: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双氯芬酸,会减少肾脏血流量,导致肾损伤。

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具有肾毒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

部分中草药,如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已被证实可引起严重的肾损害(中草药肾病)。

案例:一位68岁的女性患者,因长期腰腿痛,自行服用止痛药多年,最终出现急性肾损伤,导致慢性肾病。

建议:

避免长期服用止痛药,如有慢性疼痛,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替代疗法。

慎用抗生素,特别是肾功能已有下降的人群,应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服用中草药时需咨询专业中医,避免使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4. 水喝得太少,长期憋尿

水是肾脏的“清洁工”,长期缺水会影响肾脏的代谢功能,增加尿路感染和结石的风险。憋尿则会导致尿液滞留,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甚至诱发肾盂肾炎。

建议: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以尿液颜色为参考,淡黄色为宜。避免长时间憋尿,有尿意时及时排尿,减少尿液滞留时间。

5. 缺乏运动,血液循环不畅

久坐不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肾脏供血不足,影响其代谢功能。研究发现,每周运动3次以上的人,肾功能衰退的风险明显降低。

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等。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三、肾衰竭的治疗与预防

对于已确诊的慢性肾病患者,治疗主要包括控制病因、延缓肾功能下降、避免并发症。当肾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可能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如何预防肾衰竭?

定期体检,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人群,每年至少检查1次肾功能。

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低盐、低脂、适量蛋白,控制热量摄入。

多喝水、不憋尿,避免肾结石和尿路感染。

避免滥用药物,特别是伤肾药物。

坚持运动,提高代谢和血液循环。

参考文献

国家肾脏病指南(最新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肾脏病研究论文(2024年)

《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研究数据

1 阅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