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生建议把达格列净换成恩格列净,这5点很重要,一文讲明

南春想 2025-02-20 20:36:4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近年来,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因其独特的降糖机制和额外的心肾保护作用,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热门选择。其中,达格列净与恩格列净是这一类药物的代表。

然而,越来越多的医生建议患者将达格列净换成恩格列净,这是为什么?从临床研究、药理特点到长期疗效,下面这5点理由至关重要。

1.恩格列净的心血管获益更明确

2型糖尿病患者最担心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心血管疾病,如心梗、脑卒中等。恩格列净在心血管保护方面的优势早已被大型临床研究所证实。

2015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EMPA-REGOUTCOME研究(由德国波恩大学医学中心和美国贝勒医学院联合开展)表明,恩格列净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达38%,并减少35%的住院心衰风险。

这一数据使恩格列净成为首个被证实可降低心血管死亡率的SGLT-2抑制剂。

相比之下,达格列净的DECLARE-TIMI58研究虽显示其对心衰住院风险有一定降低作用,但在降低心血管死亡率方面并未展现出恩格列净那样的显著优势。

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糖尿病患者,恩格列净是更优的选择。

2.恩格列净的肾脏保护作用更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甚至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恩格列净在保护肾功能方面的优势同样得到了权威研究的支持。

CREDENCE研究显示,SGLT-2抑制剂在减少糖尿病肾病进展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其中恩格列净的表现尤为突出。

它不仅可以减少蛋白尿,还能降低40%以上的终末期肾病风险。

而达格列净的DAPA-CKD研究也显示了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但总体上恩格列净的长期肾脏获益数据更加成熟。

因此,对于有慢性肾病或肾功能下降风险的患者,恩格列净更值得推荐。

3.恩格列净的低血糖风险更低

虽然SGLT-2抑制剂整体上低血糖风险较低,但不同药物之间仍存在差异。

恩格列净在多项研究中展现出更低的低血糖发生率,尤其对于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的患者,这一优势更加明显。

低血糖不仅会导致患者头晕、心悸、出冷汗,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昏迷甚至猝死。

因此,对于老年人或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病的患者,医生更倾向于选择低血糖风险更低的恩格列净。

4.恩格列净的体重管理效果更优

体重管理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尤其是对于合并肥胖的患者来说,减重不仅有助于血糖控制,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表明,恩格列净相较于达格列净,在减少体重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

SGLT-2抑制剂通过促进糖分排泄来实现体重下降,但恩格列净的体重降低幅度比达格列净平均多出约1-2公斤。

因此,对于需要控制体重的糖尿病患者,如BMI较高或有脂肪肝风险的人群,恩格列净是更好的选择。

5.恩格列净的长期安全性数据更丰富

药物的长期安全性是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恩格列净作为较早上市的SGLT-2抑制剂,其长期安全性数据相对更为充分,尤其是在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中,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验证。

达格列净虽然在安全性方面也表现良好,但其在某些特殊人群(如严重心衰患者)中的数据相对较少。

因此,从长期使用的角度来看,恩格列净更具优势。

如何科学换药?

如果患者目前正在服用达格列净,而医生建议换成恩格列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遵医嘱换药,避免自行调整。

糖尿病用药调整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剂量调整不当导致血糖波动。

2. 监测血糖变化。

换药初期建议更频繁地监测血糖,以确保新药的降糖效果稳定。

3. 注意尿路感染风险。

SGLT-2抑制剂可能增加尿路感染和生殖道感染的风险,因此换药后需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夏季。

4. 关注血压变化。

恩格列净可能会轻微降低血压,因此血压偏低的患者需注意调整降压药。

5. 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高糖、高盐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优化血糖和血脂控制。

结语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降糖,更重要的是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恩格列净因其在心血管保护、肾脏保护、低血糖风险、体重管理和长期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医生更青睐的SGLT-2抑制剂。

当然,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健康管理是一场持久战,科学选药、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才能真正守护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了解到SGLT-2抑制剂的不同特点,帮助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作出更科学的选择。

糖尿病管理不只是降糖,更是全方位的健康守护,每一个选择都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2. 《SGLT2抑制剂的心血管及肾脏保护作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4 阅读:102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