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理来说,朝廷的钦察大臣是没有人敢刺杀的。
但是事情总有例外,在清朝嘉庆年间,就发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案件——李毓昌案。
李毓昌
故事要从一场水灾说起——清嘉庆13年(1808年)淮安发生了一场水灾,朝廷也是立刻拨款了20万两白银支援受灾地。
面对的受灾的百姓,淮安的官员心里早已经乐开花了,他们早早的打起了算盘——怎么样从赈灾款中“分一杯羹”!
水灾
此时山阳县(淮安县旧称)的知县是王伸汉,是一个典型的“贪污高手”。
王伸汉这个家伙可以说一点底线都没有,他不顾灾民的死活,通过虚报灾民人数、冒领赈灾粮款等手段,将本该救济灾民的钱财悄悄收入囊中。
王伸汉的一番操作下来,直接贪得赈灾银2万3千两,同知林永升贪污1千两,其余数十人各得不等。
咸丰元宝
当王伸汉一行人还在开心的数着银子的时候,查赈的官员已经在路上了。
查赈的官员一共有十位,知县王伸汉深知自己贪污金额众多,肯定是一查一个准。
王伸汉此时倒也是一点都不慌,因为这种状况他也是见多了,一点都不慌。
按照王伸汉的思维来说,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买通查赈的官员!
受贿
还别说,王伸汉的这招的确管用,来查赈的十个官员立刻有九个就被他拿下了。
但是有个叫李毓昌的官员有点难搞,王伸汉无论用多少白银,李毓昌都不为所动。
此时的王伸汉并不慌,他觉得只是李毓昌胃口比较大,再多磨几天也就搞定了。
正大光明
然而接下来李毓昌的行为,就让王伸汉开始慌了。
李毓昌不仅拒绝了贿赂,还亲自走访灾区,记录下了大量王伸汉不正当行为的证据。
王伸汉心里想:李毓昌你这小子玩真的啊?软的不吃吃硬的,与其等着李毓昌举报,不如先下手为强。
既然软的不吃,那就来硬的!
吃软不吃硬
于是,他指使手下的仆人下毒,企图将李毓昌除掉。
李毓昌中毒后,痛苦不堪,但还未死。
眼看情况不妙,那三名仆人干脆加把劲,直接将他活活勒死,再伪造了“自尽”的假象。
下毒的食物
这场谋杀,本以为就此尘埃落定,然而,李毓昌的家人却发现了异常。
李毓昌的尸体被送回老家时,家人发现他身上有血迹,而遗留下的文稿中,竟然透露出许多疑点,明显暗示了他遇害的真相。
李毓昌的叔叔,怀疑这背后藏有大问题,于是带着证据前往京城告状。
这个举动终于引起了嘉庆皇帝的注意。
嘉庆
嘉庆皇帝虽然深知清朝官场腐败已久,但这次他真的怒了。
李毓昌是奉命视察的官员,竟然被谋杀,这简直是打了皇权的脸。
嘉庆帝立刻派人前往淮安调查,真相很快浮出水面。
调查结果出来后:王伸汉被立即斩首,知府王谷也被判绞刑,参与行凶的仆人更是被判凌迟处死。
连那些收了王伸汉“红包”的官员们,也纷纷被革职流放。
革职流放
对于李毓昌案,嘉庆皇帝对自己的处理表示挺满意,虽然他也知道自己无力改变大清整体贪污的局面。
李毓昌身为朝廷钦察,在面对地方官势力时候,也身遭不测。那些职位权力低的官员,去对抗贪污势力想必更是寸步难行。
即便皇帝再怎么想整顿官场,腐败的根基已经深深扎根,想要真正改变,远不是一两次的审判能够做到的。
所以说大清灭亡,似乎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走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