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以孝顺闻名,却依然有钩心斗角:记景泰年间的大明韩王家族下篇

楼哥看明史 2023-09-02 12:38:46

前言:在上篇之中,笔者介绍了两任韩王在明代宗景泰年间的故事。而在本篇之中,就要聊一聊韩藩的那些郡王们,在风云诡谲的景泰年间的经历。为了方便理解,有必要在开篇阶段先对韩藩的郡王做一个简介。

韩藩的封国原本在辽东开原,后改为陕西平凉。其始祖朱松,则是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去世,谥曰宪。韩宪王共四子,长子韩恭王朱冲(火或)、次子襄陵王朱冲秌、第三子临汾王朱冲㷒(早夭无嗣)、第四子乐平王朱冲烋。

景泰年间韩藩宗室世系图

韩恭王共五子,长子韩怀王朱范圯、次子韩靖王朱范(土卬)、第三子平利王朱范壑、第四子褒城王朱范堮、第五子通渭王朱范墅。

韩怀王无嗣,故而由其弟朱范(土卬)以“兄终弟及”的方式袭封韩王。韩靖王共二子,长子现任韩王朱徵钋、次子朱徵鍉尚未册封。

韩宪王诸子

襄陵王朱冲秌

当年韩恭王去世之后,襄陵王曾经支持日后的韩靖王袭封韩王,和韩怀王之间产生了不小的矛盾。因此在韩靖王袭爵之后,念着叔父当年的情义,一直对襄陵王一家颇为照顾。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韩藩所在的平凉府也称得上是风声鹤唳,所有人都笼罩在巨大的恐慌之中。当年年底,襄陵王上奏朝廷,提出想前来京师勤王。然而北京保卫战十月份就打完了,襄陵王这个时候来京师,到底是勤王还是避难,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

丁未朔,书复襄陵王冲秌曰: “得奏,以虏寇侵犯京师,欲奋身勤王,足见忠诚切至。然此寇已为大军戮败,潜遁出关。叔祖幸自固守藩疆,不必远来。”—《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

北京保卫战剧照

不过虽然胆小,但襄陵王一家却以孝悌而闻名。当年兄长韩恭王病重之时,襄陵王每天都在病榻之旁侍奉汤药。而他的庶长子镇国将军朱范址有样学样,也对父王和生母极其孝顺,颇受舆论的好评。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年底的时候,韩宪王妃冯氏病重,襄陵王不顾自己也已经五十岁高龄,对这位嫡母“竭尽孝诚”,在韩府上下获得了交口赞誉。而皇帝在收到冯氏对襄陵王的夸赞之后,也特意写信给朱冲秌这位叔祖,对他进行了褒奖。

夫为人子之道,奉亲固难,而能得其欢心尤难能。得父母欢心,非诚孝不能也。使天下之人皆能如叔祖孝事其亲,国家天下不患其不平且治也,叔祖可谓有光于宗室矣。专此奉扬盛德,惟叔祖亮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八》

安惠王墓出土文物

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八月,襄陵王向朝廷上奏,称叔父安惠王坟园无人祭扫,自己打算亲自前去“修治坟茔,严督祭事”,得到了皇帝的允许。

安惠王朱楹,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封国平凉府,因无嗣而除国,坟园位于城西三十里。对于襄陵王此举,《明史》认为他是想要过继到朱楹,以便于承袭安王的爵位。然而襄陵王和叔父一起在南京生活了七年,现在以韩藩宗室元老的身份照顾一下安惠王坟园的祭祀事务,怎么能和觊觎亲王爵位划上等号呢?

甲申,襄陵王冲秌奏: “叔安惠王葬于西城三十余里,无子祭扫。虽有守坟人等,苟且怠忽。臣欲亲往修治坟茔,严督祭事,少伸追慕之情。”—《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四十四·废帝郕戾王附录卷第六十二》

景泰帝朱祁钰剧照

不过襄陵王也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他以孝悌闻名,一方面却又仗着叔祖的身份,屡屡欺侮年轻的新任韩王朱徵钋。我们在上篇中说过,这位韩王年纪不大,心眼却多,最善于以柔克刚。他从不和叔祖正面冲突,却总是通过身边官员向朝廷的上奏,让襄陵王屡屡吃瘪。这样的次数一多,朱冲秌也不敢再对朱徵钋有所不敬。

乐平王朱冲烋

和兄长相仿,乐平王在土木堡之变后也想勤王。不过他有一点比襄陵王强,因为朱冲烋还提出了几条合理化建议,甚至获得了景泰帝朱祁钰的称赞。至于勤王的念头,皇帝的回复也很干脆: “不必远来”。

由于不适应平凉的气候,乐平王的身子骨一直不怎么好,经常需要求医问药。再加上子嗣众多,王府时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窘境之中。对此皇帝开恩,将他岁禄中的本色米比例由五成提高到了七成。

平凉韩王府复原图

和二哥襄陵王一样,乐平王也很孝顺。在嫡母冯氏去世后,朱冲烋提了两个请求,其一是前往南京为父亲韩宪王扫墓,其二是在坟园为嫡母修一座享堂。景泰帝表示我对叔祖的孝心很感动,但是南京你就不必去了。至于享堂,只要不花朝廷的钱,叔祖可以随意。

庚戌,乐平王仲烋奏欲往南京祭墓,及遣人于彼造母享堂。诏路远不必去,其造享堂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二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十四》

韩恭王诸子

平利王朱范壑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正月初二日,就在新年元旦后的第二天,平利王朱范壑去世,年仅二十七岁,谥曰怀简。朱范壑无嗣,故而在临终之时有这样一句遗言: “吾身后之事,赖弟为之”,将本府宫眷都托付给了弟弟通渭王朱范墅。

柳湖公园:韩王府的后花园

这位平利王生前疾病缠身,求医问药之余,将家财几乎耗尽。不但送葬费用不足,连王妃冯氏等宫眷也都度日艰难。故而通渭王向朝廷上奏乞恩,而景泰帝也下诏让礼部和户部对平利王府进行抚恤。

诏礼部于常例外,增赙布、绢一百匹,户部岁给米二百石。—《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五·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三》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二月,冯氏去世,平利王府至此而绝。

褒城王朱范堮

随着韩靖王和平利王的接连薨逝,褒城王在韩恭王诸子中伦序最长,对于年仅十一岁的侄子新任韩王朱徵钋难免有些不服气。

不过褒城王年纪不小,城府却极浅,他用从中门中道进入韩王府的方式,来挑衅大侄子朱徵钋,未免显得过于小儿科了一点。韩王一纸诉状告到京师,皇帝也无法对褒城王进行袒护,不得不降敕对其进行警告,里面有一句话非常严厉:“如怙过不悛,祖宗之法具在,朕不敢私”。意思就是知错不改的话,小心我废了你!

明代亲王府大门

遭此当头棒喝之后,褒城王意识到不可再妄生夺嫡之心,开始专心为自己的妻儿谋福利起来。比如借着嫡长子朱徵钜年已长成的理由,朱范堮请求将自己岁禄中的折色钞改支本色米,获得了皇帝的同意。

郡王嫡长子虽然可以获赐一品冠服,但却没有岁禄,若是父王寿命很长,他就只能尴尬地啃老。而郡王岁禄中的折色钞,就是已经等同于废纸的大明宝钞,换成本色米后相当于变相地提高了岁禄。而褒城王的庶子朱徵銮在被封为镇国将军之后,就有一千石的岁禄。

通渭王朱范墅

当初挑衅大侄子韩王的时候,通渭王也是参与者之一,故而他和兄长褒城王一起受到了景泰帝的斥责。因此和兄长一样,通渭王也开始不再涉足夺嫡之争。一心只想着为身边之人谋求福利。

比如王妃李氏的父亲李刚虽然有一个西城兵马副指挥的官职,但那只是一个虚职。褒城王经过一番运作,让老岳父成为了王府典仗。虽然听上去没有原来的官职威风,但却不愁吃喝。又比如为了给本府内使高安脱罪,通渭王甚至打算亲自赴京陈情。皇帝虽然不同意他的请求,此举毕竟会在身边人这里为他加分不少。

己酉,致书通渭王范墅曰: “比奏欲宽在逃内使高安并张狗儿等罪,及欲亲自赴京陈情具悉。高安、张狗儿等已令法司发落。叔宜恪遵祖训,固守藩屏,不可轻易来京。”—《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二十四·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十二》

景泰帝朱祁钰剧照

结语:由于土木堡之变的缘故,韩藩宗室在景泰初年颇有些惊慌失措。毕竟连明英宗朱祁镇都做了瓦剌人的俘虏,谁也不知道大明王朝能不能挺过这一劫。从这个角度说,襄陵王、乐平王借着勤王的名义想去京师避难,似乎也无可厚非。

而随着韩靖王的英年早逝,以及袭封的韩王“年幼无知”,整个韩藩暗流涌动,从叔祖辈的襄陵王,到叔父辈的褒城王,无不对韩王的爵位虎视眈眈。好在朱徵钋手段圆滑,不动声色间震慑了这几位郡王,才算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不过朱徵钋可能没想到,他的弟弟朱徵鍉在成人娶妻之后,会惹出一场滔天大祸。俗话说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古人诚不我欺。不过此乃后话,我们放到以后的文章中再讲。

2 阅读:478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