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公常升:太子朱标的小舅子,到底是死在朱元璋还是朱棣手中?

楼哥看明史 2023-08-28 23:16:46

前言: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五月初八日,清军在豫亲王多铎的率领下自瓜洲渡过长江。三天后,弘光帝朱由崧自通济门弃国出奔,而魏国公徐文爵(徐达后裔)、灵璧侯汤国祚(汤和后裔)等开国元勋的后裔带头向清军投降。

这些人享受了大明王朝二百多年的俸禄供养,却在国难之际临危变节,实在是令人不耻。不过总有一些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比如开国第二武臣常遇春的后裔怀远侯常延龄。他拒绝投降清廷,坚持种菜为生,维护了其先祖的名声。清代著名诗人厉鹗曾经写了一首诗《开平王孙种菜歌》,对常延龄夫妇的气节给予了高度赞扬。

漫向金陵吊夕曛,百年寂寂但孤坟。篱边尚发东风菜,一任空原野火焚。

清军入城剧照

那么当年常遇春追封为王爵,其后裔怎么只是一个侯爵呢?这还要从常延龄的直系先祖常升说起。

天上掉馅饼的公爵

常遇春,怀远人,自蒙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归附朱元璋之后屡立战功,被认为是老朱手下的第二号大将(第一是徐达)。早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常遇春就和李善长、徐达一起获封公爵,分别为鄂国公、宣国公和信国公。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明军一直忙于南征北伐,故而尚未来得及大封功臣。而常遇春没能得到这一天,就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不幸于班师途中暴卒,年仅四十岁。朱元璋下旨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谥曰忠武。

常遇春墓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大明王朝第一次正式封赏功臣。本次一共封了六位公爵,其中李善长封韩国公、徐达封魏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冯胜封宋国公、邓愈封卫国公。而常遇春的庶长子常茂,则被封为郑国公,在六公爵中排名第三。

据神道碑铭可知,常遇春共有三子三女,其中三子均为庶出,分别为常茂、常升和常森。虽然朱元璋在常茂的诰文之中特意指出,若其无嗣,则郑国公的爵位可以“兄终弟及”,即由常升承袭。然而随着常茂娶了宋国公冯胜的女儿,看上去常升已经和公爵之位渐行渐远。

然而有时候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正月,常茂的岳父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舅舅蓝玉则出任右副将军,准备将盘踞于辽东的北元太尉纳哈出一举消灭。明军这一次有二十万之众,可谓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包括常茂在内的二代勋贵悉数随征,打算趁这个机会刷一波军功。

蓝玉剧照

结果谁也没有想到,在蓝玉和纳哈出把酒言欢之时会发生口角。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二愣子常茂居然拔刀砍伤了纳哈出,造成十余万北元降军哗变,以至于包括都督濮英在内的三千精锐骑兵不幸殉国。消息传回南京,朱元璋勃然大怒,当即削去了冯胜的兵权,而常茂则被削爵发配广西龙州(今广西崇左)。

不过考虑到常遇春的功劳,朱元璋考虑再三,决定让常升来承袭常家的爵位。郑国公已经废黜,老朱最终将常升封为开国公,依然食禄三千石并且子孙世袭。而在诰文之中,朱元璋甚至婉转承认了自己有识人不明的错误。

尔常升父遇春,昔从朕渡江。被坚执锐,破敌摧锋。东征西讨,所向当先。开拓之功,十居七八。及天下大定,论功行赏,尔父已逝。时朕急于报功,既追封尔父以王爵,即以尔庶兄常茂袭封郑国公,使世其禄,初不暇论其贤否。奈何尔兄茂不知起家之难,罔思报国之意。亏忠违礼,自取黜免。然尔父之功,朕实难忘。今特改封尔升为钦承父业推诚宣力武臣、右柱国、开国公,食禄三千石,以及子孙世世。—《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四》

常升之死的疑云

袭爵之后,常升先是在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三月,奉旨在辰州(今湖南怀化)练兵。当年九月,因为辰州当地受训的民丁没有月粮,常升还特意向朝廷上奏,为他们争取了每月一石的养赡米。

朱元璋剧照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四月,明廷改平夷千户所为平夷卫指挥使司。朱元璋认为平夷地处南北要冲,四面皆蛮夷部落,命常升从辰州征调民间丁壮五千人赶赴平夷卫戍守。由此可见,这位开国公在湖广这一年的时间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然而当时突然爆发的李善长案,打断了常升的历练步伐。为了保护像开国公常升、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这样的二代勋贵,朱元璋不但让让这些小年轻“告老还乡”,还为他们配备了“铁册军”进行贴身保护。

风头过后,常升重新出山,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跟着姐夫太子朱标一起巡视陕西。如果不出意外,朱元璋驾崩后朱标继位,已经去世的常氏会被追尊为皇后,其所生的朱允熥则将是太子的第一人选。常升作为新太子的舅舅,必然也会在朱标手下混得风生水起。

太子朱标剧照

但是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太子朱标不幸薨逝,朱元璋在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之时,还有考虑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大明江山该交到谁的手上。常氏所生的太子长子朱雄英早已夭折,唯剩第三子朱允熥。而太子次子朱允炆的生母,则是继妃吕氏。

现在有一个问题,朱允炆出生之时,吕氏仅仅是太子侧妃,所以他的身份应该是庶出,比不上太子正妃所生的弟弟朱允熥。然而对于朱元璋来说,精心培养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死在了自己前面,两个皇孙朱允炆十六岁,朱允熥十五岁,根本无法应付自己驾崩之后的诡谲局面。

当初留给太子的那一批武勋,现在显然成为了王朝的不稳定因素,必须予以清除,这里面自然也包括蓝玉和常升。然而对于朱允熥来说,蓝玉是舅公,常升是舅舅,万一他继位之后为他们翻案怎么办?秉承着做事做绝的原则,朱元璋放弃朱允熥,将母家毫无背景的朱允炆册封为皇太孙。

皇太孙朱允炆剧照

蓝玉案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爆发了震惊天下的蓝玉案。此案一共牵连了“一公、十三侯、二伯”,分别为:凉国公蓝玉,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会宁侯张温、沈阳侯察罕、普定侯陈桓、舳舻侯朱寿、宣宁侯曹泰、东平侯韩勋、安庆侯仇正、怀远侯曹兴、全宁侯孙恪、西凉侯濮玙、东川侯胡海之子胡玉,东莞伯何荣、徽先伯桑敬。

但是很奇怪,在朱元璋编纂的《逆臣录》中名单之中,却并没有常升的名字。但是如果说这位开国公逃过了蓝玉案,此后的《太祖实录》中却再也没有出现他的相关记载。日后清朝史官在修纂《明史》之时,对这个问题也相当困惑,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升之没,《实录》不载。其他书纪传谓,建文末,升及魏国公辉祖力战浦子口,死于永乐初。或谓升洪武中坐蓝玉党,有告其聚兵三山者,诛死。常氏为兴宗外戚,建文时恩礼宜厚,事遭革除,无可考,其死亦遂传闻异词。—《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

蓝玉剧照

太祖皇帝钦录

对于常升的结局,《明史》认为有两种可能性。其一是死于永乐初年。也就是说常升并未受到蓝玉案的牵连,并且在靖难战争之时在浦子口和魏国公徐辉祖并肩作战,因此得罪了篡位的燕王朱棣,在永乐初年被害死。其二则认为其被打为蓝党一并处死。那么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一种更接近历史真相呢?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民国政府组织文人清点故宫文物,其中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在景阳宫中发现了一本皇家密件:《太祖皇帝钦录》,里面记载了一百零六件朱元璋对各地藩王的圣旨和函件。

二十四日,镇抚程鹏赴京回还启: “五月十四日,奉天门晚朝,奏犯人常升、孙恪下家人一十六名,火者七名。”奉圣旨: “但是男子,着王那里就都废了,妻小就那里配与人。钦此。”—《太祖皇帝钦录》

晋王朱棡剧照

这里略作解释,上文中的“王”,指的是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当时有一部分蓝党还在山西屯田,所以老朱让封国太原的晋王出手将他们擒拿。全宁侯孙恪,蓝党的骨干成员。常升的名字与其并列,而且前面还有“犯人”这两个字,他的结局能好吗?

但是按照《明史》的说法,这里还有一个矛盾之处。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的时候,常升之子常继祖被发配到云南的临安卫(今云南建水县),而当时他的年龄是“甫七岁”。换句话说,常继祖的出生时间是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这和他死于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之间显然有时间上的差距。

结语:综合本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常升肯定受到了蓝玉案的牵连。但既然《逆臣录》中没有他的名字,再结合其子常继祖的出生时间,我们可以大胆假设朱元璋削去了常升的爵位,却留了他一条性命。

朱棣剧照

这在蓝玉案中并非没有先例,比如前文因为常茂而死的濮英,其子濮玙被封为西凉侯。而濮玙虽然被打为蓝党,但却并未被处死,而是发配去了五开(今贵州黎平)。既然如此,在朱允炆登基之后,常升就存在被重新起复的可能性。而他为了保卫这位外甥,在浦子口得罪了朱棣,最终自己被害死,儿子被发配。

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常继祖之孙常复摆脱了庶人身份,被明孝宗朱祐樘封为南京锦衣卫世袭指挥使。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明世宗朱厚熜又封常复之孙常玄振为怀远侯,并且准予子孙世袭。而末代怀远侯常延龄,则没有辜负其先祖的威名。

1 阅读:767
评论列表
  • 2023-09-01 15:40

    朱允炆算庶出的话,那刘彻是不是也算庶出呢?

  • 2023-09-01 20:03

    常遇春开国之功十占六七。朱元璋还是记得的。

  • 2023-09-01 11:01

    太孑朱标和太孑妃但凡一个在,朱允通皇位都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