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75团炮兵连只有4门八二迫击炮,能平射能曲射

皖北一隐士 2025-02-01 15:46:47

新四军老干部蔚锦茂回忆,新四军四师十一旅,是在1938年,由彭雪枫司令员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第二团发展而来。1940年7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

1945年11月,以十一旅为基础组建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辖七十三团(原三十一团)、七十五团(原三十二团)、七十七团(原三十四团)、七十九团(原三十六团)、八十一团(原淮北军区一分区独立团)。

我(蔚锦茂)当时任七十五团炮兵连长,我们说是一个炮兵连,其实只有4门八二迫击炮,连1门平射火炮都没有。为了攻坚,在抗战时期,我们就把迫击炮改成既能平射,也能曲射的火炮。

民国八二迫击炮

不仅我们十一旅缺少火炮,直到抗战胜利,新四军四师炮兵连也只有4门山炮:2门沪造克虏伯式75毫米山炮,是在抗战期间反顽战役缴获顽军的,军部见四师没有山炮,拨给了四师;1门四一式山炮是日寇投降后,缴获鬼子的;还有1门三一式山炮(一种落后的日制架退式火炮)也是缴自日军。

日制四一式山炮

日制三一式山炮

为了充分发挥这4门迫击炮的威力,我们炮兵连成立后就苦练射击技术。要求学会装定谢击诸元,远、近、高、低、左、右都要计算清楚。当时干部、战士普遍缺少文化,只有通过苦练,提高射击技术。那时测量距离,我们主要靠目测,叫“跳眼法”,老炮手几乎都能熟练掌握。

当时,炮弹少,平时训练不能用实弹射击。我们通过实战总结经验,采取近战的办法,适时使用瞬发和延发引信,变换用平射和曲射,平射摧毁敌圩墙和碉堡,曲射打击敌步兵。

战场上情况千变万化,战士们掌握了八二迫击炮的基本射击常识,还能根据战场需要,使迫击炮发推挥多种效能。例如:曲射敌据点住房(草房)时,把弹体内炸药掏出一点,塞上沾上煤油的布片,炮弹发射后引燃布片,再点着敌人草房,效果很好。

还有攻打敌碉堡时,我们就用少许硫磺和辣椒面掺入弹内炸药中,炮弹发射爆炸后,使敌人流泪、咳嗽,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

解放战争中后期,敌人的野战工事地堡多,往往是大、小地堡结合,子、母堡环列。我军火炮少,射程短,主要靠步兵用炸药包爆破,伤亡大。我们研究出用迫击炮送炸药的方法,效果也甚好。

迫击炮送炸药包

1946年1月12日,我们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七十五团炮兵连,配属本纵队七十九团,攻打陇海铁路东段的曹八集敌据点。4门八二迫击炮先平射,连发数弹,把敌人坚固的圩墙轰开一个大豁口,步兵将要乘势冲击时,又改用曲射,向敌纵深连续射击十几发,压制了敌火力,阻滞敌兵力调动。

步兵指战员称赞我们说,这个炮兵连名不虚传,真是神了,指哪打哪,打得真准呀!因此,称我们连为“神炮连”。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