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东北八路军用蓝黑配灰色染布,在芦苇地里晾晒,地洞里缝制军服

皖北一隐士 2025-01-21 15:44:40

新四军九旅老干部朱德群回忆,1939年夏,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七大队(新四军九旅二十五团前身)东进灵(璧)北、泗县一带打鬼子。

当地政权是国民党的,我们部队到那里,不仅吃粮、吃菜困难,更缺乏弹药、被服。军装穿烂了,没法替换。我们找当地国民党政权的县长、区长,请他们帮助解决,他们不是借口有困难,就是不理我们。

看来只有自己动手了,部队派后勤主任马厚生回萧(县)铜(山县)地区,那是我们部队的发源地,也是老根据地。马主任从当地募集一批款子(大洋),带到灵(璧)北、泗(县)地区。

我们在灵、泗地区收购白布和棉花,这种白布是老百姓用棉花自己纺线织成的粗布,几乎家家都有,数量很大;棉花也不缺。最困难的是染色,部队总不能穿白色军服呀!

日伪知道我们穿灰色军装,对灰色颜料控制极严,带灰色颜料出城,搜查到就杀头。幸亏我们得到了一位染坊老师傅的指点,用二蓝一黑配成灰色,解决了染色问题。因为蓝色和黑色是大众用料,敌人不封锁。

染色问题解决了,但找染色地方有困难,因为染色的白布数量多,要找一个较大的晾晒场地。经过多次实地走访调查,我们找到一个群众基础好的地方,就是小陈庄。

这个庄附近有一块二三百亩的芦苇地。荒地四周是一人多高的芦苇,里面是杂草丛生的草地,十分隐蔽,是个理想的晾晒地点。

我们后勤的同志在那里配色、染布、晾布。又找到一个裁缝,一部缝纫机,动员他为部队做军服。开始,他害怕,不愿出来,怕连累他和家人。

我们动员说,一切都是秘密地干,不会暴露他,一定保证他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才愿意干。由于环境险恶,我们制作军服都是秘密分散进行。

买来的白布分存在几个地方,染色是两个地方,染好的灰布存放在十几个地方,这些地方互不联系。做衣服的地方更是高度保密,只有马厚生主任等三人知道。

制作军服都是在地洞里,工人白天在洞里缝制,夜晚才出来呼吸新鲜空气。衣服做好了,没有纽扣,还得想办法制造。我们动员群众将火车站上拆的白铁瓦(皮)拿来,请桃山集的铜匠阎绍印制造纽扣。

阎师傅真不简单,技术高超,他自造模具,从徐州买来细铅丝,在路(津浦铁路)西一个秘密地点干起来。军服做好后,发给战士们穿,日伪知道后,十分震惊。

新四军早期军服有国民党军帽徽,后期没有。

部队有了夏服,但没有晚上盖的薄毯子。当时我们没办法制军毯,就用两层灰布,给每个战士缝制一床薄褥子,当军毯用。制完了夏装,我们又制作冬装。

冬季被装标准是:每人一件棉祆,一条棉裤,棉裤是照新式军裤裁剪,一顶棉帽(有帽檐,有护耳),一双棉鞋。做棉鞋是我们设计好式样,师傅们裁剪好,做出样品,发动群众在家里秘密做。另外,每个战士还发一床棉被。

新四军棉军服

我们请来的裁缝师傅都用大洋支付工资,群众做鞋子(包括单鞋、棉鞋)也付给报酬,一般是给粮食。做的鞋越多,领的粮食也越多,所以群众积极性很高。

新四军指战员穿的布鞋

那时,老百姓愿意给我们做军鞋(主要是单鞋),一是我们提供布料、针线、棉花(做棉鞋用)等原料,二是有报酬。还有一点,老百姓也做鞋穿,日伪不易察觉。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