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了40万,年底“该买房还是存银行”?王健林一句话说透了

楼市新观 2023-11-09 21:53:02

如果我问当下的房子够住了吗?或许谁也说不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除了在统计上难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外,大家的观念认知也不一样。有的人认为有个地方住就满足了,不要求面积多大,装修多好,位置多好,周边配套齐全什么的。

对此,中国社科院大学城乡建设经济系教授陈淮和北大教授姚洋都表示过,虽然40多年来,我们的住房面积增长了19倍。但是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还远远不够。只要经济继续增长,国家不断富强,就会更多更快更好地盖房子。

对于这样的观点,自然是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的,因为按照全国人均面积已经高达41.8平方米来看,这已经接近发达经济的水平,说明房子是够住的。

但是这只是人均数据,要知道有的人可能住的起几百平米的豪华别墅,但有的人可能还在睡桥洞,所以,个人认为看人均住房面积是不太客观的。

就好像你和全国首付的资产一平均,你立马就身家几百亿,这合理吗?显然不合理。

那么房子到底够不够住呢?这个答案我们谁也难以找到,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当下全国的房子是真的不少了,这一点同样是从人均居住面积来看。

其实房子够不够住的核心问题在房子的分布不均上面,其实这既包括地域上的,也包括人口上的,更包括供给与需求上的分配不均。

接下来我们自然不会搞人均分配那样,直接给没人分一套房,这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我们要做的是让那些闲置的房子被迫进入市场,或出售或出租。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房子的持有成本,比如增加空置税、房产税等,这些都可以有效的让那些空置的房子再次进入市场,通过交易完成二次分配。

当下的楼市情况大家也看到了,不少城市的二手房市场挂牌量不断飙升,就是有了一定的效果。可是挂牌量增加了,房价也下去了,买房的人却消失了。

整个10月份,北京二手房一共网签10653套,月成交过万套,勉强维持住明面上的体面,与9月份相比:

环比下跌25.3%。

其实新政落地后,北京的二手房成交量在短期内快速上涨,占据市场一半份额的链家,9月份实时签7000套,全市的总签约应该在14000多套。

基于网签数据会滞后签约数据的特性,当时有业内大咖预估10月份二手房的网签量应该也能达到9月1.4万套的水平,没想到打脸了。

当下北京的二手房市场就是一个以价换量的市场,但是这依然挡不住成交量下滑,挡不住市场的下行,购房者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把买房这件事抛到了脑后再也不想。

那么,如果现在手里攒了40万,你是会选择“买房还是存银行”呢?对此,王健林一句话说透了:

之前有记者问万达为何要转型,从房地产开发转型商业运营,抛弃那些值钱的重资产,而选择利润“较小”的轻资产模式。

当时王健林表示,任何一个国家的房地产行业兴盛不会超过50年,而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高速发展了30多年。未来我国的房地产发展较好的主要会是那些人口不断净流入的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房价还会继续上涨。

而像鹤岗、玉门这些人口不断流失的小县城,三四线城市,它们的房地产是没有未来的。

个人认为,当下市场对于刚需和改善客户来说,是一个上车的好机会,就好像股市一样,我们不知道中国的房价谷底在哪里,但是相对来说当下绝对是一个低位,对于有住房或者换房需求的人来说,房贷利率还这么低,仔细选房,选好房,是没有问题的。

0 阅读:515
评论列表
  • 2023-11-10 03:22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买得起的早买了,买不起的永远买不起,房子究竟有没有市场?

    Arbitrary 回复:
    万一因为房地产市场低迷,专家提议重拾学区房制度,你说呢[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