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北京历史博物馆的展厅里,一位身着旧夹克的中年男子死死攥着几卷泛黄的画纸。
在众人错愕的目光中掏出20万港币,这笔钱是他变卖祖宅、掏空积蓄、跪遍亲友才凑齐的巨款,围观者只当他是疯子:谁会为一堆虫蛀褪色的古画赌上全部身家?
可四十年后,这批曾被称作“废纸”的9000幅古画却震动艺术界,估值飙至百亿,当初的“疯子”更成为掌控顶级收藏帝国的神秘巨贾。
究竟是何方神圣敢在改革开放初期豪掷千金?又是什么让他笃定这些蒙尘旧卷藏着惊世财富?

1983 年,31 岁的许化迟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在家人的陪同下踏入中国历史博物馆。
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许化迟在工作人员的口中得知了,馆方打算出售 9000 余幅字画,单幅售价低得令人咋舌,仅 5 - 20 元,总价合计约 20 万港币。

彼时,现场有几个外国人穿梭在字画间,眼神中透露出志在必得的急切,嘴里不时蹦出几句外语,显然对这批字画觊觎已久。
许化迟的目光扫过那些画作,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绝不能让这些承载着中华厚重文化底蕴的瑰宝流落海外,一定要买下这批画!

当他把这个想法轻声告诉家人时,不出所料,家人的脸上瞬间写满了惊愕与不解,纷纷劝阻着他不要买下这些字画。
许化迟心里何尝不知道家人的担忧,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每一分钱都关乎着一家人的温饱。

但在他心中,这些画有着超越金钱的价值,那是民族文化的根脉,一旦错过,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家人虽满心不情愿,可拗不过他的执着,回到家中,许化迟开始了艰难的筹钱之路。
他翻箱倒柜,把自己多年积攒的、视为珍宝的个人资产一件件拿出来,有收藏的一些小古玩、几本珍贵的画册,只要能换钱的,他都毫不犹豫。

可钱还是不够,他只能硬着头皮向亲友开口。
那些日子,亲友们看他的眼神满是疑惑,有的甚至直言不讳:“化迟啊,你这是何苦呢?把自己折腾成这样,就为了那些破画?”
面对质疑,许化迟只是笑笑,不做过多解释,终于,东拼西凑之下,他凑齐了 20 万港币,顺利完成交易,成为这批画作的主人。

然而,生活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家人不得不告别舒适的 “小洋楼”,搬到贫民区。
亲友们也因借钱的事,和他渐渐疏远,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但许化迟仿若未闻,他坚信自己的选择,因为他身上流淌着父亲对画作独特鉴赏眼光的血液,他知道,这些画终有大放异彩的一天。

许化迟的父亲名叫许麟庐,出生于山东的一个面粉商家庭,家境颇为殷实,年少时的许麟庐,与家族期望背道而驰,对经商之事毫无兴致,一颗心全扑在了绘画上。
在追逐绘画梦想的道路上,他有幸结识了著名画师李苦禅,李苦禅的画技精湛,风格独特,让许麟庐倾慕不已,自此便拜入其门下潜心学习。
几年间,许麟庐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绘画知识,凭借自身的天赋与努力,将李苦禅的绘画精髓领悟透彻,画技突飞猛进。

李苦禅看在眼里,喜在心头,1945 年,他觉得时机已然成熟,便将许麟庐引荐给了齐白石。
彼时齐白石年事已高,本无意再收弟子,然而顾及李苦禅的情面,又被许麟庐对绘画的热忱与天赋所打动,破例将其收为关门弟子。

自此,许麟庐紧紧跟随齐白石研习绘画,朝夕相处间,齐白石的画风深深影响了他。
他的作品无论是笔触、用墨,还是意境营造,都与齐白石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当地画坛渐渐有了 “东城齐白石” 的美誉。
许化迟出生后,成长在这样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里,绘画的种子早早在他心间种下,父亲许麟庐时常将他带在身边,作画时也让他在一旁观摩。

许化迟目不转睛地看着父亲挥毫泼墨,一笔一划间,纸张上晕染出山水花鸟,那些灵动的线条、鲜活的色彩,一点点浸润着他的心灵,让他对绘画之事了解渐深。
为了让儿子的绘画之路更加顺遂,许麟庐还特意为许化迟聘请了名师胡爽庵,让他系统学习绘画技巧。
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许化迟又有幸结识了张伯驹、王世襄等一众艺术大家。

与这些前辈的交流切磋,如同为他打开了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门,他的鉴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极大提升。
他能凭借细致的观察,准确判断出画作的年代、用料等诸多细节,在书画鉴赏领域崭露头角,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眼光。
只可惜,当时受限于各种条件,画作的保存状况不佳,许化迟手中能留存下来的精品画作数量稀少。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内艺术品市场陷入低迷,画作无人问津,许多画家为了生计被迫转行。
看着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字画被随意搁置、贱卖,许化迟心急如焚,他深知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一旦流失,后果不堪设想。

担忧国内名画流入海外,他毅然决然地决定从绘画创作转向字画收藏,开启了守护文化遗产之路,也就有了后来倾家荡产买画的壮举。
而这些看似冒险的举动,最终却成就了他,让他在艺术收藏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时光流转到 90 年代,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如同熬过寒冬的花朵,逐渐迎来复苏与绽放,在这股蓬勃发展的浪潮下,画作的价值如火箭般蹿升。
许化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他心中悄然萌生开设一家画店的念头,将自己当年买来的画作展示给世人,让更多人领略到书画艺术的魅力。
这些画作中,不乏齐白石等诸多著名画师的珍品,这些画作犹如熠熠生辉的明珠,承载着深厚的艺术底蕴与历史价值。

2001 年,在北京日坛公园,许化迟的 “和平艺苑” 正式开业,凭借着父辈在书画界积攒的赫赫声名,画店从一开始便吸引了众多目光。
那些慕名而来的书画爱好者、收藏家们穿梭于店内,驻足在一幅幅佳作前,或惊叹于笔墨的精妙,或沉醉于意境的悠远,一时间,画店门庭若市,生意兴隆非凡。
随着人们对艺术收藏热情的持续高涨,许化迟手中藏品的价值也跟着水涨船高,然而,即便坐拥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藏,为了画店的持续经营与发展,他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取舍。

在生存的压力下,许化迟谨慎地挑选出部分字画送往拍卖会。
2011 年,那场备受瞩目的拍卖会上,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惊艳亮相,最终拍出了令人咋舌的 4.25 亿元高价。
2017 年,齐白石的另一幅巨作《山水十二条屏》更是震撼全场,以 9.315 亿元的天价成交。
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后,许化迟并没有忘记自己守护文化遗产的初心,他深知,艺术品不应被锁在私人的保险柜里,而应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

于是,他开始陆续向博物馆无偿捐赠藏品,让那些凝聚着历史记忆与艺术光辉的字画走进大众视野,供更多人欣赏、品鉴。
他用自己的行动,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书画艺术续写着动人篇章。
参考文献新京报——2020-12-07《再续师徒情谊 齐白石、李苦禅、许麟庐艺术联展启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