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攻势陷入困境,俄军正逐步展开反击。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军已经包围了乌军,并将在短期内将其歼灭或驱逐出库尔斯克。
与此同时,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批评乌军进攻库尔斯克是战略性错误。值得注意的是,在乌军发起进攻之初,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却对此表示支持,并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
西方援助与乌军攻势的背后乌军在库尔斯克的行动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得到了美国和北约的支持。当时,各种媒体的报道都显示,乌军使用的武器装备,包括M2步战车、M1系列坦克以及豹式坦克等,均来自西方国家。
甚至有报道称,德国坦克时隔70年再次踏上俄罗斯领土,引发了俄方的强烈愤慨。此外,乌军的防空武器和其他装备也与北约密切相关。
如果没有北约的默许和情报、物资以及装备援助,在乌东战线吃紧的情况下,乌军不可能调遣3万人前往库尔斯克作战。
从主动到被动:乌军面临的困境库尔斯克战局的转变,凸显了乌军攻势的战略误判。最初,乌军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俄军的部署,并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媒体中,造成了俄罗斯的被动局面。
然而,随着战事的持续,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补给线面临巨大压力。俄军的苏-34战斗机使用燃料空气弹和子母弹对乌军后勤设施进行轰炸,各种导弹也对乌军阵地展开了猛烈打击。
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部队远离乌东地区的坚固阵地,在平原地区缺乏掩护,作战态势日益被动。
孤军深入:后勤保障成致命弱点与乌东地区双方在坚固工事下的僵持状态不同,库尔斯克地区的作战环境对乌军极为不利。乌军如果想要在该地区长期立足,就必须构筑新的防御工事,并保障持续的物资弹药供应,这在俄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即使乌军采取打了就跑、短促出击的战术,也难以取得决定性战果。长期来看,缺乏后勤保障和物资装备补给的乌军,即使没有遭到俄军的直接打击,也无法在库尔斯克地区长期存在。
盖茨的“马后炮”式批评,暴露出西方国家在库尔斯克攻势上的分歧。乌军的行动更像是一场豪赌,初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长期来看却后患无穷。
将3万兵力投入库尔斯克,不仅没有有效牵制乌东地区的俄军,反而分散了兵力,并暴露在俄军的火力之下,这将对乌军的后续作战行动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