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之后直接热搜拉满,从“给哪吒冲票房”到“带着哪吒和敖丙冲出国门”也不过是一个月的时间。
就在各个年龄层都在贡献票房,让中国国产电影越走越远的时候,一位北大妈妈公开在社交媒体账号上表示——我不许孩子看哪吒。

此话一出直接让家长们炸开了锅,毕竟这电影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浓厚的教育意味,而且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二刷,三刷。
可为什么却被这位高知妈妈给拒之门外?她在回答网友疑问时说这是“幸存者偏差”,这话又是从何说起?
是“哪吒”中的价值观引导出了问题?还是在大家没有意识到的地方有什么对孩子的误导?
“幸存者偏差”
“北大”、“孩子妈妈”这两个身份一出,瞬间就吸引了一众网友的目光,而且对上的还是当下最热门的一个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无论是话题还是热度都瞬间就冲起来了。
这事件不仅让很多家长都在讨论,也让人们开始重新看待文艺作品的呈现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这位北大妈妈并不是因为讨厌电影或者是讨厌哪吒,而是她在选择电影的时候,也了解了电影导演的生活经历,站在她的角度来看,导演饺子在最开始创作的时候是不受市场欢迎的,甚至手中没有充足的资金和团队。

饺子是靠着母亲的养老金“追梦”,而且这一追就是三年半。
北大妈妈觉得饺子的成功背后肯定有个人的努力,还有多方面的支持,像饺子一样的人如同过江之鲫,但“鱼跃龙门”的只有那几个,甚至可以说是千万里挑一。
她并没有否定这部电影的精彩,担心的是自己的孩子看了电影以后,了解电影创作背后的故事,知道了饺子的那段创业时光,也觉得自己会是跳过龙门的那条“鱼”。

她担心的是自己孩子看了影片中的人物会受到其中的价值观影响,把能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世界的英雄主义贯彻到自己的人生中。
那位北大妈妈的观点非常直观,她觉得自己的孩子现在并没有很好的理解现实社会,而且其中还有很多社会的“潜规则”是孩子现阶段没法去体会的。
若是从小形成了价值观,把拯救世界当成己任,并认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那很有可能在日后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无法应对挫折。
这就是她的“幸存者偏差”观点。
而且站在人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某种意义上算是关注过于片面。

只看到了某一领域成功时候的辉煌,而忽略了领域内的其他失败案例,并将自己带入到成功者的身份里,从而接受不了失败。
北大妈妈的本意不是诋毁或者是引导大家不看饺子的作品,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形成价值观期间能更好的对现实社会产生认知。

似乎是为了说服网友,北大妈妈还拿出了“三次成长”的观点,明白自己不是世界的主人公、明白有些事就算是努力也得不到回报、明白哪怕做不到的事情也要努力去尝试,这样才能不后悔。
她还点出了里边哪吒的标志性台词“我命由我”:这种想法过于主观,不利于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身为母亲肯定是要为了自己孩子考虑,不能完全说这位北大妈妈的观点是错误的,但也不能说是绝对正确的。
《哪吒》的积极面
她了解到的《哪吒》只是她想看到的那一面,或者是她主动探究的那一面,但实际上,看过《哪吒》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不只是一个“英雄”改变命运,改变世界的故事。
在电影里呈现出了很多面对挫折的时候要有勇气,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坚持、要认清楚自己的实力,并且不断的突破自我,不断提升的故事。
哪吒在电影里遭受到命运的不公时,他没有认命,也没有接受现实,而是用尽办法去反抗命运,在反抗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成长和灵魂上的升华。
这些东西都能够帮助小孩子在观看的时候形成价值观和美好的品质。

而且有的网友也指出,这位妈妈虽然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些想法还是过于悲观了。
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在挫折的教育下平凡长大?
为什么孩子不能勇敢的拼搏?
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会不会让孩子以后也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

其实从整体来看,很多看过哪吒的小朋友都会变得更加勇敢,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学着哪吒一样抗争,对于不公平,主动而勇敢的说“不”。
让孩子明白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阶段,身上都有着对应的担当和责任,更是要珍惜身边的亲情,尊重自己的父母。

至于那位北大妈妈说不许她的孩子看哪吒,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烈探讨,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经历来分析她抛出来的观点。
有的网友支持,毕竟现在社会还是“僧多粥少”,在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过早接受挫折教育还是可以的,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成熟,更好的面对社会发展。
还有的网友觉得主观的给《哪吒》定性为幸存者偏差并不妥当,电影中很多桥段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暗示,而且也会给成年人用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没有必要太过于“上纲上线”。
结语
这位北大妈妈的言论其实也不是个例,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过于“小心”了,按照他们预设的未来给孩子保驾护航,但却影响了孩子的创造和想象力的发展。
但不管怎么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有快乐,有梦想,也要有勇气。
家长作为孩子的保护伞,应该和孩子一起去经历成长过程中所有的酸甜苦辣,不管是成功和失败都带着孩子一起理性去看待,而不是用自己的视角来替他们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