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炮战纪实:解放军炮火击溃越军意志,越军不敢还击,打宣传弹

若尘看文化历史 2024-12-22 19:06:34

炮火的呼啸声从未停止。

那是1980年代老山战役的现场,炮兵们的较量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在这片被硝烟覆盖的土地上,却发生了一件让人费解的事情——越军的炮火逐渐沉寂,甚至有人说,他们害怕还击。

为什么会这样呢?

故事得从老山战役的背景说起。

这场战役,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重要一环。

老山,这片山地,战略价值极高,谁掌握了这里,谁就能在整个战场上占据主动。

越军当然明白这一点,他们的炮兵在战斗一开始时就表现得极为凶猛,炮火铺天盖地,试图压制我军的士气。

战场从不相信蛮力,而是考验智慧与意志。

在这场“看不见的较量”中,解放军炮兵凭借精确的侦察与强大的火力,硬生生扭转了局势。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并不显眼的观察所。

这是一个隐蔽在老山某处的小据点,表面上看平平无奇,实际上却是我军炮兵的“眼睛”。

侦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将敌人的动向一一标注在地图上,为后方炮兵提供了精准的目标信息。

一次战斗中,这个观察所被越军发现并猛烈攻击。

侦察员们没有慌乱,他们迅速锁定了敌方的炮兵阵地。

指令下达后,解放军炮弹倾泻而出,几轮齐射过后,越军的那个炮兵阵地直接被“抹平”。

这一战,不仅让越军元气大伤,更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惹到中国炮兵,后果很严重。

越军的“沉默”并非心甘情愿,而是被逼无奈。

解放军的炮兵不仅火力猛,还打得准。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策略灵活多变。

先用山炮进行试探性攻击,逼迫越军暴露位置;随后,重炮开火,彻底摧毁敌人的阵地。

这样的打法,让越军防不胜防。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越军因为屡屡吃亏,竟然开始传播“我军炮兵旅长娶了中国媳妇,所以不敢向老山开炮”这样的说法。

虽然这是个笑话,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越军对中方炮兵的忌惮。

其实,越军并非没有尝试反击。

他们派遣狙击手尝试干掉我军的侦察员,但效果并不理想。

有一次,一名侦察员为了观察敌情,冒着大雾爬上一棵大树,成为越军狙击手的活靶子。

无论越军如何瞄准,子弹始终打不中目标。

侦察员甚至调侃说:“越南狙击手的枪法也不过如此嘛。”后来,我军干脆在这棵树上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观察台,越军试图用高射机枪摧毁它,却依然无功而返。

久而久之,越军对于攻击我军侦察员的信心彻底被磨灭。

有意思的是,越军在尝试还击无果后,竟然开始向我军投掷宣传弹。

弹壳里装着传单,内容无非是希望中方停止炮击,声称“我们没有还击,你们也别打了”。

这在炮兵战场上,简直是一种奇观。

谁都知道,这是越军在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

他们并非不想还击,而是再也经不起解放军炮火的猛烈打击。

从1987年5月到1988年4月,一年时间,越军炮兵连损失惨重,几乎可以用“崩溃”来形容。

而在这一年里,我军通过精准的炮击,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这种压倒性的胜利不仅体现在战术上,更体现在心理上。

越军从起初的咄咄逼人,变得越来越被动,最终再也不敢轻易挑衅。

有人说,老山战役是“炮兵的战争”。

这句话并不夸张。

在这场战役中,解放军炮兵用精准和火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用智慧和勇气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虽然战争充满了残酷,但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支军队的团结与智慧。

炮火可以摧毁阵地,却无法摧毁信念;硝烟可以模糊视线,却无法掩盖胜利的光芒。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