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不可怕,最怕的是——
这降薪到底啥时候才是个头?
几个月前,老猫写过一篇关于银行降薪的文章,结果发出去没多久就被“嘎”了。
现在回头一看,之前降薪的传闻,似乎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最近各家公司陆续发布2024年年报,捂不住了,很多数据都浮出了水面。
比如中信证券,2024年人均薪酬跌到了 68.46万,直接回到了 2020年的水平;
高管更惨,整体降薪超过70%。
招商银行也一样,2024年人均薪酬降到了 58.1万,而且已经是连续两年下降,相比2020年70万+的水平,降幅达27%。
再看看证券业的老大哥中金公司,2021~2023年,人均收入两年时间直接腰斩,2024年的数据还没出,但大概率会跌破50万。
这波降薪,幅度一点不比房价跌得少。
在北京、上海、深圳,金融业一直是支柱性高薪行业,买房的主力军。
现在工资大幅缩水;
这对楼市是不是巨大利空?
前几天,在小红书上刷到一个博主,两口子都是国企金融行业职工。
因为这两年连续降薪,他们对未来的预期也没那么乐观,干脆打算把房子卖了。
2019年贷款600万+买的房,按照30%首付来算,总房价大概900万。
这个价位在上海,至少也算中产了,毕竟当年豪宅线才450万。
房主看起来也不算太着急卖,前前后后有不少人砍价,但都低于心理预期,所以一直没成交。
说明降薪对她的生活和房贷压力影响应该不算太大,至少目前还撑得住。
如果是杠杆拉满、满仓房贷,再碰上降薪+房价下跌,那就真的要崩溃了。
不过,老猫观察发现,这两年金融业聚集的板块房价确实跌得厉害,比如上海的联洋、花木、洋泾等环陆家嘴区域,房价跌幅位列全市前三。
半夏投资李蓓之前爆料,上海联洋板块的仁恒河滨城,可能是全国基金经理最密集的小区。
这个小区的房价高峰期曾飙到15万/㎡,但最近两年已经跌到10万/㎡上下,跌幅高达30%,是上海房价跌幅最大的区域之一。
联洋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金融圈残酷的裁汰现实。
不管是北京、上海还是深圳,金融业都是楼市的主力军。
以深圳为例——
近几年购房占比最高的行业就是金融业,2024年上半年占比达到25%,比IT行业高出5%,远超其他行业。
但问题是,金融业现在也开始过苦日子,已经不是前几年那种挥金如土的状态了。
这群高净值购买力大幅下降后,楼市空出的这个“接盘缺口”,谁能来填补?
房价的底层逻辑,归根结底还是老百姓的收入预期和未来预期。
前段时间有个流传很广的段子:楼市出台了那么多刺激政策,目的都是为了稳住房价,但问题的核心并不是大家不想消费,而是消费不起。
很多人还在关心 “房价会不会继续跌?” “什么时候才是抄底时机?”
但更重要的其实是——
工作稳不稳?
收入增不增长?
只有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房地产市场的未来才不会悲观,而现在依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