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到现在,“择机降准降息” 这句话,高层已经公开提了不止一次了;
光是这个月,3月6日全国两会到3月27日博鳌论坛,央行至少四次释放信号。
听起来雷声很大,但雨点一直没落下来。
网友调侃得很妙:
—— 你问他什么时候结婚,他说他是爱你的。
—— 你问他彩礼多少,他说准备较大规模。
—— 你问他见不见家长,他说在走流程。
但有些人等不及了,硬是把“择机”理解成“马上”,想着赶紧蹭个热度,
结果就悲剧了。
一边是官方的“择机”,一边是满天飞的谣言,狼来了喊多了,真有人以为狼已经冲进门了。
回到正题,央行到底会不会降息?
更具体一点,上半年还有机会吗?
老猫觉得,可能性不是很大。
所谓“择机”,其实就是看市场情况,再结合国际金融环境,走一步看一步,没定死时间。
关键还是外部因素,美联储的降息预期还悬着。
如果我们单方面降息,利差就会拉大,所以央行干脆先按兵不动,留点空间,避免“子弹打光”。
就这样,两方开始了“熬鹰”模式,谁先撑不住,谁先降息。美国不动,我们也不急。
美联储下次开会决定利率是在6月。
高盛预计,今年下半年美联储可能会在7月、9月和11月降息三次,把利率降到3.50%-3.75%。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贸易政策在调整,而且高盛还把未来一年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从20%提高到了35%。这么说,下半年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不小。
第二个原因,老猫一直在思考,是不是股市和楼市还能稳得住,风险不算太大,没必要急着降息降准?
现在官方频繁的放风,其实就是要稳住大家的心态,面包会有的,只是时机还不到。
也许等股市和楼市真的撑不住了,比如跌一波之后,才可能迎来新一轮的降息。
眼下楼市还不算太差,成交量和房价没有明显跳水,甚至像上海、成都、杭州这些地方,热度依旧不低,土拍市场出来不少地王,远远没有到要出手稳的意思。
第三个原因,央行对降息这么谨慎,主要是担心银行的“净息差”太低。
银行如果赚不到钱,就没能力承担风险,也支撑不起货币宽松。
虽然短期内降息可能性变小,但央行还是会努力压低银行的负债成本,让银行保持一定的盈利空间,确保信贷市场不“掉链子”。
比如,昨天财政部给四大行注资,其实也是补充银行的流动性,为后续降准降息做铺垫。
老猫的判断,降准可能要先于降息,因为目前国内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6.6%)远高于欧美接近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二季度或许会迎来降准窗口期,全年降准幅度可能在1个百分点左右。
而且,这次央行出来澄清了降息的传闻,但没否认降准,会不会很快落地?
这就很值得琢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