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赏赐诸王,只给了滕王两车麻绳,李元婴暗喜:我命保住

岁月如歌梦未央 2025-03-20 17:27:16

李渊像 图片来自网络也许是唐太宗李世民开了个坏头吧,唐朝皇权的交接问题始终伴随着腥风血雨。在历史的记载中,唐朝的皇位交接几乎没有一届是顺顺利利的,每一个新皇帝的上位都有一批数量不等的宗室要么被贬、要么被杀。这些宗室们即使不愿意加入皇位之争,但往往也被裹挟进去,得善终者极少。因此,在唐朝的历史中,也总有一些关于宗室或者大臣要么韬光养晦、要么自污保命的记载。这就像一个历史的怪圈,你不立功不行,立了大功也不行,那你叫这些人怎么办?无解!只要是有封建社会的存在,这种现象就会始终存在,并且周而复始,永不停止。

李世民像 图片来自网络今天,就让笔者来说说发生在唐高宗时期的一则保命故事。李元婴其人唐高宗李渊一生生了二十二个儿子,滕王李元婴是幼子。俗话说得好,“老儿子大孙子”,这都是最受宠爱的存在。因此,李元婴自小就受到了李渊的百般宠爱。李元婴也不负所望,从小就展露出不凡的艺术才华,喜爱音乐、舞蹈、能画一手好画,并且尤善于画蝴蝶,开创了我国绘画史上著名的滕派蝶画。可在《旧唐书》等传记中,对李元婴的记载却没有一句好话,充斥了负面的记载。如骄纵失度、狎昵私养、以弹弹人、逼辱官员妻子等等,总而言之,就不是啥好人!其实,不仅是滕王李元婴,在唐朝的历史记载中,李渊的儿子或者李治的兄弟在史书中有正面记载的不多,都是恶行累累,这难道是李渊和李世民教子无方所致?诚然,这些天潢贵胄,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确实是不知民间疾苦,但要说这些人自小就能为非作歹,做出若干人神共愤之事,笔者是不相信的。

唐高宗像 图片来自网络我们就以滕王李元婴为例,来说说唐朝诸王做出的那些恶事。李元婴是被怂恿为恶还是自污?据《新唐书》,李元婴在唐贞观十三年被封为滕王,年方九岁。来到封地后,这个九岁的孩子就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建了第一座滕王阁。试想一下,即使唐朝人早熟,以一个九岁的孩子就能做出这种举动,如果说背后没有人指点,笔者是决计不信的。这位背后指点之人就有些耐人寻味了,他是李世民派来的,故意让李元婴做出骄奢淫逸之事的呢?还是李元婴受高人指点故意做出这种事情来自污的呢?笔者倾向于后者、李元婴虽然是李渊之子,具备做皇帝的资格,但是此时的李世民已经牢牢控制住了国家,以李元婴这种九岁的孩子是对皇位是没有任何威胁的。所以,李世民可能会派人来监视,但不会故意怂恿。李元婴或者李元婴背后之人则不这么看。李元婴是李渊的幼子,自小生活在宫廷,耳濡目染的都是宫廷的争斗,尤其是那场血腥的“玄武门之变”更是成为了唐朝皇室们的梦魇,即使李元婴那时还没有出生,但是他的母亲柳宝林不会不把这种事情的利害关系讲给他听。因此,笔者认为,李元婴以九岁的孩童就能做出骄奢淫逸的举动,就是在自污。

李治、武则天雕像 图片来自网络唐高宗永徽四年,李元婴因为在滕州折腾的太厉害了,受到御史的弹劾,被贬苏州刺史。不久,又被贬为洪州都督,也就是在这一年,唐高宗的一个举动使得李元婴彻底放下了心,我的命终于保住了!据《新唐书》记载: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为什么说唐高宗的这个举动使李元婴彻底放下了心,认为自己的命保住了呢?请听笔者分析。唐朝宗室们虽然为了保命做了各种措施,但是唐朝各位皇帝也都是人精,不是你自污,我就会相信的。弄不好,你的自污之举会起到反作用,反而会使皇帝们认为这正是你心怀不轨的明证。对于这种心怀不满,故意做出自污之举的人,皇帝们一般会采取两种手段:要么直接杀了你,要么表面上对你极好,使你放松戒心,然后趁你不备,把你拿下。而此次唐高宗赏赐宗室诸王,却故意给了滕王李元婴两车麻绳来羞辱他。唐高宗的意思是说,你贪污了那么多钱,串钱的绳子都坏掉了,我赏赐你一些绳子,你回去串钱吧!

武则天像 图片来自网络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唐高宗认为李元婴的诸多举动,不是自污,而是真的骄奢淫逸、贪污腐败。对于皇室而言,骄奢淫逸算什么?贪污腐败又算什么?只要你老老实实的不造反,其他的一切都是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所以,唐高宗对李元婴再也没有了戒心,才会以赏赐麻绳的举动来羞辱他,如果唐高宗对李元婴稍有戒心,他是不会做出这种举动的,而应是加倍赏赐才符合帝王心术。但是,李元婴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而是继续自污下去,开始了第二轮的大兴土木,在洪州建了第二座滕王阁。这座滕王阁在后世大大有名,就是王勃写出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所在地。不仅如此,李元婴在洪州又玩出了新花样,开始打起下属妻子们的主意。据《新唐书》记载:久之,迁洪州都督。官属美者,绐为妃召,逼私之。尝为典签崔简妻郑嫚骂,以履抵元婴面血流,乃免。这件事确实是李元婴做的不地道,你要自污也不要连累下属啊!不过,从只有崔简妻这一例案发的记载来看,其他官属的妻子也不是什么贞闺烈女,不然事情早就败露了。可怜的李元婴被崔简妻郑氏拿着鞋底子一顿打,李元婴被打得受不了,只得表明身份,可是换来的却又是一顿暴打,郑氏一边打还一边说“大王岂能如是,必家奴耳”,意思是说,大王哪能做这种猪狗不如的事情,一定是大王的家奴冒充的。可无论滕王李元婴再怎么作,只要是不影响到唐高宗的皇位,那你就继续作下去吧!

滕王阁 图片来自网络李元婴的结局其实,李元婴最害怕的并不是李治,而是武则天。自武则天做了皇后之后,为了扫清日后掌握权力的通道,对唐朝宗室们的进行了几乎扫地般的清洗,只要是像样点的宗室几乎被杀光。好在李元婴的表演比较成功,或者李治和武则天认为,像这种名声已经臭大街的王爷即使想要造反,恐怕也没有人会跟随。这就应了那时候的一句官场俗语:“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也就是说,官员们宁肯到儋州、崖州、振州、白州这种荒蛮之地任职,也不肯到江、滕、蒋、虢这四位王爷身边任职。公元684年,滕王李元婴终于结束了自己的表演,得以善终。在他死后不久,他的家族就遭受了灭顶之灾,18个儿子有6个被武则天杀死,看来,李元婴能够保得住自己,却保不住家族啊!

滕王阁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