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脱身了,北京一家5口完美套现24亿,临走前又坑了国资一把

未央史默事 2025-02-20 04:23:13
前言

首航高科在国内可是首屈一指的能源技术公司,其首个开拓的光电发热,还获得了央视及人民日报的大力宣传、称赞。

但掌握它的黄氏家族却走上了不归路:套现24亿跑路。

而更恶心的是,虽然黄氏家族只剩下了2.09%的股票,但首航高科的控制权却依旧在他们手中,而非是接手的甘肃国资。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航高科

首航高科的老板名叫黄文佳,也是作为黄氏家族的代表,当时凭借家族雄厚资金的有力支持,他开始进军水暖行业。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市场尚待开发的年代,他稳扎稳打,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与灵活多变的头脑,硬是在这片领域赚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虽说水暖行业利润不算丰厚,但黄文佳却深知,这是积累宝贵经商经验与人脉的绝佳练兵场。

随着羽翼渐丰,黄文佳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一段时间后,他瞅准时机,果断将商业版图拓展至五金电器行业。

在北京永定门附近,他精心筹备,开设了一家五金电器门店,凭借此前积累的客源与良好口碑,生意如同滚雪球一般迅速扩大。

但黄文佳并未满足于此,他时刻关注着市场动态,很快发现国内各地在城市建设浪潮中,对补偿器一类产品的需求呈现井喷之势。

于是在1997年,黄文佳找来侄子董卿乐,二人一拍即合,决心共同创办一家公司,专注于补偿器的售卖。

就这样,首航波纹管制造公司应运而生,主要生产波纹管和金属软管。

恰逢中国经济腾飞,城市化进程加速,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首航公司的建筑材料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供不应求。

到了2003年,黄文佳又一次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洞察力,他敏锐地察觉到火力发电冷却系统背后潜藏的巨大市场潜力,毫不犹豫地开启了新一轮转型。

他斥巨资购入大量相关设备,全力投入生产,作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首航公司凭借先发优势迅速占领市场,订单源源不断。

2006年,为了更加聚焦核心业务,黄文佳将公司业务重心彻底转向冷却系统,正式更名为“北京首航艾启威冷却技术有限公司”,并加大研发投入,对冷却技术展开深入研究。

在他的精心耕耘下,公司收益节节攀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佳绩。

而在企业蓬勃发展之际,黄文佳也没有忘记家族的扶持,心中渐渐萌生了让家人共享成果的想法。

殊不知,这一念头,在未来竟引发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变故。

成为家族企业

黄文佳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亲属拉进首航高科核心管理层。

起初,一家人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协作紧密得如同咬合的齿轮。

遇到公司决策时,凭借着亲情纽带带来的默契,一些关键决策迅速就能敲定,这使得公司在抢占空冷系统市场时如同装上了高速引擎,一路狂飙突进。

随着公司发展势头愈发迅猛,上市的机遇悄然摆在眼前,黄家人看到了资本市场蕴含的巨大能量,立刻行动起来,开启了各地奔波的融资之旅。

黄文佳多年积累的商业声誉此时发挥了关键作用,不少商业大佬看中他独到的经商头脑、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首航高科展现出的潜力,纷纷慷慨解囊。

一笔笔资金如涓涓细流汇聚而来,最终成功融资62亿。

有了雄厚资金的加持,2012年,首航高科成功上市,一时间在资本市场掀起热潮,市值峰值高达250亿元,成为火电空冷行业当之无愧的标杆。

这本是继续开疆拓土、攀登更高峰的绝佳契机,可黄家人却在此时迷失了方向。

他们没有把心思放在如何进一步拓展业务、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公司持续发展上,反而被眼前的财富晃花了眼,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瓜分公司的财产。

上市初期,黄家人通过首航波纹管、首航伟业(家族全资控股)及个人持股等手段,巧妙布局,控制了公司48.82%的股份,形成坚如磐石的“一致行动人”联盟。

到了上市次年,他们的野心进一步膨胀,启动股权质押,向金融机构融资,提前将未来的现金流牢牢锁定在自己手中。

然而,商场风云变幻莫测,从2015年起,公司所处行业遭遇寒冬,市场需求急剧萎缩,首航高科的核心业务遭受重创。

面对困境,公司并非坐以待毙,尝试涉足光热发电、海水淡化等新领域,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点。

但这些新兴项目前期投入如同无底洞,大量资金砸进去后,久久不见回本,公司的资金链开始紧绷,财务报表上的亏损数字触目惊心,累计亏损达12.64亿元。

面对这一严峻局面,黄文佳和他的家族成员们,没有选择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而是开始各怀心思,为自己谋划后路。

黯然退场

从2015年开始,黄家人就通过股份协议转让这一手段,他们不动声色地将公司财富源源不断地转移到自己腰包,成功套现10.6亿元。

此时的首航高科,在行业寒冬与内部失血的双重打击下,亏损窟窿越来越大,犹如一艘在狂风巨浪中千疮百孔的破船,摇摇欲坠。

到了2019年,甘肃国资挺身而出,以纾困的名义踏入这片混乱的商业战场,其本意是稳定地方经济,助力首航高科熬过艰难时局,重现生机。

然而,黄家人却将这视作又一次谋取私利的良机。

他们凭借在董事会的席位优势以及公司章程中精心设置的条款,如反恶意收购条款,全力维持着家族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处处阻挠国资的深度介入。

国资虽名义上成为大股东,却悲哀地发现手中并无实权,资金投进去后,犹如石沉大海,溅不起一丝水花。

因为黄家人牢牢把控着董事会,任何推动公司改革、优化运营的方案都被无情搁置,公司依旧在错误的轨道上一路狂奔。

而黄家人呢,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愈发肆无忌惮,瞅准时机再次大肆套现。

这一回,他们又从公司卷走9.7亿元,累计套现金额超过24亿,手段之狠辣、行径之贪婪,令人咋舌。

经过这一系列操作,时间来到2024年,刚开年没多久,黄家人手中的股份就已降到了2.09%,公司对他们而言,仿佛一块被榨干汁水的橙子皮,再无利用价值。

于是,他们对外宣称公司退市,妄图一走了之。

此时的首航高科,宛如一片废墟,市值仅剩9亿元。

一时间,首航高科的股价雪崩般跌至0.37元,14万中小股东多年的积蓄血本无归,他们满心的期待化为泡影,只能对着暴跌的股价黯然神伤。

而甘肃国资投入的9.7亿元纾困资金,同样打了水漂,地方经济发展也遭受重创。

在黄家人离开之后,上面直接下达了告令。

黄文佳等多名负责人因违规操作被罚合计1330万元,核心成员黄文博、黄卿乐更是被实施5年、10年的市场禁入。

这场资本闹剧,最终以黄家人的身败名裂画上句号,也给资本市场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参考文献

台海网——2025-01-16《退市不是"免罚金牌" 首航高科退市难逃追责》

0 阅读:30

未央史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