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病逝,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姚广孝:燕王选我,送一顶白帽

醉风文史 2024-07-03 23:34:40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诸王回京奔丧,朱元璋特意下旨挑选高僧随诸王回封地,为马皇后诵经祈福,也正是在这个场合下,朱棣遇到了他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当时朱棣还是燕王,老爹朱元璋依旧龙精虎猛,大哥朱标的太子之位也稳如泰山,谁知姚广孝刚见到朱棣就放大招:“如果大王选我作为侍者,我送您一顶白帽子。”

朱棣闻言而知雅意,马上明白了姚广孝的话外之音,“王”上加“白”,可不就是皇帝的“皇”字。

可朱棣哪里敢想那个位置,他心里很清楚,就算朱元璋走了,皇位必定是大哥朱标的,但同样身为皇子,朱棣心中难道真的没有一丝不甘吗?很显然,肯定有,因为他将姚广孝带到了北平。

异类姚广孝

姚广孝出身中医世家,在14岁时却出家为僧,法号道衍,虽入空门,但他并非一个正经和尚,在研读佛法时,还不忘学习道家和儒家经典,后来跟随道士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

著名相士袁珙曾为姚广孝相面,说姚广孝是三角眼,如同病虎一般,性格必定残忍嗜杀,是像刘秉忠一类的人物。

刘秉忠是何许人?他也是和尚,主要活跃于蒙元初期,是元世祖忽必烈极为信任的谋臣,南宋灭亡少不了此人的谋划,甚至连元朝的国号“大元”也是在此人的建议下采用的。

虽是和尚,却行杀戮之举,帮助忽必烈建立了元朝,所以刘秉忠是元朝的忠臣,可在元末明初的乱世中,刘秉忠的名声可谓臭到了极致,认为其为汉人,却帮助外族灭亡本族,简直不当人子。

袁珙的评价相当程度上是在贬低姚广孝,但姚广孝却不怒反喜,因为他也想像刘秉忠一样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辅佐一代帝王建立新王朝。

可在朱元璋的洪武朝,姚广孝根本找不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朱元璋起家时,姚广孝还年轻,越晚加入朱元璋的阵营,出人头地的可能性就越小,姚广孝看清了洪武朝局,所以不出山。

更何况,朱元璋也曾当过和尚,但没有人相信他是什么善男信女吧,胡惟庸案、蓝玉案哪个不杀的人头滚滚,姚广孝有大志,但这种大志他可不敢让朱元璋察觉。

在这种情况下,姚广孝要做的就是找一个有能力保证自身安全,还能帮助自己实现志向的靠山,经过慎重挑选,燕王朱棣成为他的目标。

劝朱棣起兵

朱棣是不是姚广孝所希望的那个人呢?他不确定,所以要试探一下,于是在见到朱棣后,姚广孝主动提出要送一顶白帽子,这白帽子可以是普通的孝帽,也可以是“皇位”,究竟是什么,就要看朱棣本人怎么理解了。

但无论朱棣怎么理解,姚广孝都冒着巨大的风险,都知道当时大明朝的皇帝有“两位”,一位是朱元璋,负责把控大方向,另一位是朱标,负责干事。

也有人说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朱标,另一个是其他,可见朱标在朱元璋心中地位,如果没有发生意外,朱标是大明朝铁定的下一任皇帝。

那姚广孝还要送朱棣一顶白帽子,其心可诛,有意思的是,朱棣仍旧选择将姚广孝要到身边,可见他心里也藏有不小的志向。

之后,姚广孝随朱棣返回北平,在庆寿寺当主持,不过姚广孝这个寺庙主持却不专职诵经念佛,而是经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密谈,也就是说,姚广孝成了朱棣身边的智囊。

这个时候朱元璋还在,太子朱标也承载着整个大明朝的希望,朱棣没有任何理由造反,直到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在巡视陕西归来后患病去世,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心中很不舒服,他动摇了。

不过,朱棣并没有采取行动,直到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登基后连削五藩,朱棣才真正开始急了。

姚广孝劝朱棣起兵,对此朱棣相当没信心,他说民心都向着朝廷,怎么可能赢呢?姚广孝却劝慰道:“臣知天命,何论民心”。

意思是,上天让你做皇帝,管什么民心!见朱棣还有疑虑,姚广孝还推荐相士袁珙给朱棣看相,结果自然是大吉,说朱棣“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

论功以为第一

很显然,相士袁珙是姚广孝找来的说客,目的就是怂恿朱棣起兵,在姚广孝等人不断劝说下,朱棣最终下定决心起兵造反。

朱棣一面暗中拉拢军官,招募勇士,一面令姚广孝在燕王府后苑训练兵马,同时,为了掩盖打造武器的声音,还特意养了数量不少的鹅鸭。

建文元年六月,朱棣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起兵,号称“奉天靖难”,结果在起兵当天,突有暴风雨来袭,燕王府上的檐瓦都被打落,落瓦在当时被视作不祥之兆,朱棣等人不禁变了脸色。

朱棣十分忧惧,姚广孝却不以为意,他说这是吉兆,飞龙在天肯定会有风雨相随,王府青瓦落下,将来要换成皇宫的明黄瓦,上天这是预示朱棣将来要做皇帝。

好一番花言巧语,在姚广孝的解释下,不利也转变为有利,朱棣这才放心发动靖难之役,天下也进入到长达四年的叔侄争位纷争中。

姚广孝在战争过程中很少亲赴战场,只是辅佐朱棣长子朱高炽驻守北平,为朱棣营造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在姚广孝的指挥下,李景隆、平安都未能对北平造成实质性威胁。

在靖难之役后期,姚广孝建议朱棣放弃攻打城池,和朝廷比兵力多寡是很难取胜的,应该出奇兵,直接攻打南京。

朱棣认为姚广孝的话很有建设性,听从他的建议渡江进入南京,这才让朱棣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整个靖难之役中,姚广孝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明史》对姚广孝的评价是:“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

从送朱棣一顶白帽子,到论功以为第一,姚广孝无疑实现了自己辅佐一代帝王的志向,可不管怎么说,作为朱棣起兵靖难的背后推手之一,兴起兵祸杀戮实乃罪过,有违其僧人普度众生的理念。

1 阅读:35